APP下载

团十四大:集合在新世纪门前

1998-08-20苏力等

中国青年 1998年5期
关键词:团干团组织共青团

苏力等

团的十四大将于6月在北京召开。这是共青团在本世纪的最后一次盛会。这次大会将对我国跨世纪的青年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值此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本刊邀请几位基层团干笔谈他们对团十四大的殷切期望,同时也表达我们对这次大会的翘首期盼之情。

正视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共青团顺德市委书记苏力

团的十四大将为全团带来些什么新思路、新举措、新信息?我想,这是全团上下最为关注的。作为一名基层团干和团十四大的代表,我对十四大充满信心和希望。

我市作为广东省的综合改革试验市,较早地进行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我市的团工作也因此较早地受到了考验。作为这场深刻变革的目击者和参与者,我感受很深。我认为,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工作面临着以下困难:一是社会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使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冲击;二是团的组织体系、运作方式明显滞后于现实需要;三是团的物质依托与社会化的青年工作不相适应。

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青年自身的需要都迫切地呼唤共青团正视困难,迎接挑战。对于团的十四大,我有以下几点期望:

1、要坚持正确定位。团的十三大把共青团在新时期的主要职能概括为:教育青年、带领青年、服务青年。我觉得,这个定位很准,也应该是今后共青团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做社会所需、团力所及的事。

2、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青年工作是一项恒久的工作,应立足可持续发展。蓝图一经制定,必须坚定推进,不能随意改换“频道”。

3、要树立两个观念。首先是要树立改革的观念。共青团必须突破一些老框框,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地抓组织设置、抓队伍建设、抓机制建设。还要树立基层第一的观念。只有基层工作活跃了,才有全团工作的活跃。因此,要了解基层、支持基层、指导基层、发展基层,切忌形式主义。

4、要重视新经济组织的团建工作。企业改制对共青团的影响,表面上只局限于企业,而实际上直接影响到团的大局。随着大量原公有企业改制成为各种新经济组织,新经济组织的团建工作已显得更加迫切而重要。

5、要树立共青团在青年事务中的权威性。建议争取立法,使团组织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能依法行政。

加强社区团的建设是当务之急

共青团长春市委书记张安顺

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了,这是全国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如何切实巩固和加强团的基层组织,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是广大团干、团员和青年热切关注的问题,我想也是本次团代会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国有企业实施“抓大放小”战略,国有企业兼并、出租、出售和股份制改造不断深化,青年职工在企业间、城乡间乃至地区间的流动不断增多,这就使得传统的在单位建团的组织形式受到了极大冲击,加强社区团的建设日益重要。近年来,我们长春团市委在社区团建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结合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在不断加强新经济组织建团力度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社区团的组织建设。由街道团委牵头,驻街单位团员参加,建立社区青年工作委员会,发挥团组织的整体优势,整合社区内企业、学校、科研院所、机关团组织的人、财、物等资源,把流动和散居在社区内的团员青年并入社区青年工作委员会的组织范围内,形成了社区内活动开放、资源共享、相互联动、共同发展的组织新格局。在此基础上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形成了区、街、小区互联互动的青年志愿社区服务站三级服务体系。

我们的探索还是初步的,而且仅仅是立足于长春一隅的探索。我希望这次团代会能够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对社区团的建设加强宏观的指导。

重视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

北京城乡一建公司团委书记伍琦

作为一名青年,我期望团的十四大能够在各方面制定出更加适应跨世纪要求的措施。作为建筑行业的一名团干部,我尤其期望团的十四大能够对加强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有所重视。

外来务工青年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很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的特点是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如何带好这支队伍,使他们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在返乡之后,正当地的生产建设中有所作为?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这几年,团中央也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计划”就很深入人心。许多外来务工青年从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提高。

但是,在我与外来务工青年的接触中,也发现我们的工作与外来务工青年的要求还有差距。首先是有些团组织对外采务工青年重视不够,教育培训工作不落实,使他们当中一些要求上进的青年得不到组织的关怀和帮助;其次是有些活动在部分团组织中还存在着形式主义,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收效不大;再次是对外来务工青年的作用和他们当中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他们在城市中仍处于被歧视和误解的弱势群体地位。

要改变上述状况,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作为一个以外来务工青年为自己工作对象的基层团干,我期望本次团代会能在这方面有新的更有力的举措。

关注兼职团干的“动力源”

广东万家乐集团公司团委书记赖小越

我们万家乐集团于1992年进行股份制改造,经过几年的不断改革和重组,现已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现代企业制度。团干兼职化、团内活动业余化,已成为事实。拿我本人来说,人事劳资是本职工作,团委书记就只是兼职。

几年的兼职团委书记当下来,特别是通过和下属企业的兼职团支书接触,我有一点比较深切的感受,这就是兼职团干有没有政治或经济待遇大不一样。这些待遇是对兼职团干有形、无形的激励,是兼职团干做好团工作的一个重要动力源。如果在政治或经济待遇上一点体现没有,“在不在位都一样”,势必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兼职团干的积极性。

问题在于,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用以往靠行政下个文件的办法,规定哪些企业团干享受某一级别的待遇已不可行。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如何解决兼职团干的“动力源”问题,希望本次团代会能有所关注。随着全国企业改制的深化,这个问题将会越来越普遍,越来越突出。

解决好高校团工作两大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团委书记孙红培

团的十四大是本世纪共青团的最后一次盛会,她将为我们制定出跨世纪青年工作的宏伟蓝图。作为一个高校团的工作干部,我对这次团代会满怀喜悦的期待。

值此世纪之交,高校团工作面临着两大课题:一是用什么样的品德和智慧来充实当代大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够既沿着正确的方向,又有足够的能力去创造下个世纪中华民族的辉煌;二是在跨世纪进程中,如何发挥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直接的贡献。

以我在实际工作中的感受,我认为,高校团组织应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世纪之交的青年学生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来之不易还较少切身的感受,对事关中国前途与命运的思考还难免幼稚与偏颇,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还缺乏正确分析与判断的能力;特别是他们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引导的疏怠或错误思想的侵蚀都会造成他们思想上的困惑与混乱。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这是高校共青团工作首要的任务。而做好这项工作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将理论教育、形势教育、主题教育、国情教育以及深入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努力营造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成才环境。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培养知识单一的专门人才变为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要求。在高等教育体制的这一历史性变革中,团的组织将会大有作为。因为,素质不等于技能,素质培养不能单一地依靠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灌输,关键是要营造一个适合大学生素质提高的成才环境,形成一种融汇在大学生涯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成才氛围。而这样的氛围很大程度上是在各级团组织和学生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由大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为了营造这样的成才环境,高校团组织必须对传统的工作格局和工作内容进行重新审视、重新整合,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思想教育、文体娱乐、学术活动、社会实践等等工作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有机地交融起来,构架完整的工作新格局。

三、激发大学生的主体创造意识。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一举一动备受社会的瞩目,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影响力。以大学生热情参与“青年志愿者行动”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例,对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什么激发了大学生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他们作为创造者的主体意识。我们现在更多地是把大学生放在受教育者的位置,对激发大学生的这种主体创造意识还远远不够。

猜你喜欢

团干团组织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新时代团干,应该如何“正心”怎样“修身”?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干管理方法研究与创新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