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心不改
1998-08-20石国雄
石国雄
也许是我们杂志近年来比较关注教育问题,学生的来信多了起来。年前,我们接到湖南邵东一中15名毕业生签名的信,在列举校方乱加课时、管理混乱、弄虚作假、敲诈学生、腐败堕落等五大问题之后,向我们大声疾呼:
“中国青年杂志的伯伯、叔叔、阿姨们,请借你们这块圣洁的土壤,萌发我们伸张正义的嫩芽吧!我们酷爱母校,只是腐败,令我们目不忍睹,令人心酸……请来救救邵东一中无辜的孩子吧……”
我们举的是“真、善、美”的旗帜,但如果不把“假、恶、丑”撕碎给世人看,美好善良便得不到保护,何况是青少年的权益受到损害。我们把调查任务交给了总编室主任刘朱婴。事关批评,尤其事关学校,我们不能不慎之又慎。
时近年关,游子思归,旅人返乡,而刘朱婴却一路风尘,直抵邵东。他放下行囊,便来到一中,在校门口向进进出出的人们打探签名者的影踪。他想,只要找到其中一位便有了采访线索。数小时过去了,经原毕业班一位同学的妹妹指引,刘朱婴才找到毕业班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在名单上辨认了半天,方认出一名同学,但是那位同学早已考上军校走了,签名的可能性不大。她提供了另一条线索:与她一起毕业的同学,还有一部分在魏家桥乡的邵东五中复读。刘朱婴马不停蹄,赶去魏家桥乡。
湖南的隆冬并不暖和,又赶上天不作美,下起雨来。冷雨寒风中,刘朱婴在泥泞山路上走了3个小时,才到达离县城18公里的邵东五中。在这里复读的一中毕业生都来了,一致判断,所列的全是假名字!
刘朱婴吃惊了。在他近20年的采访生涯中,遇到这种事情还是第一次。他为了不伤害写信人,把这些名字另抄一张纸,编了理由向别人打听;为了保证客观公正,他一不惊动地方,二不惊动学校领导,悄悄地住下,悄悄地来到学校,只是希望找到举报者,取得一点直接的调查线索。他绝对没有想到,手里拿着的是一封假名信。而且,从这些复读生的议论中,隐约感到事情有些溪跷。
但刘朱婴还是度人以君子,他想,不具真名也许另有苦衷,以事实为准吧。他索性公开记者身分,以采访为名,对信中所举一一作了核实。他发现,这是一所不错的学校,1600多名在校生,大多是各初中学校的尖子生。1997年毕业生400人,考上大学的166人,其中本科生126人。学校的管理工作,从伙食到寝室等都很有条理,党团工作及学生思想工作也较重视,仅《中国青年》杂志就订到每个班级。信中所列五大问题,只有学校领导“腐败”问题(校领导一年吃掉一个“希望工程”20万元)因无法核实外,其余都不存在。
刘朱婴回社了,交给我一份调查报告。我说:“对不起,让你白跑一趟。”
他说:“不是白跑,是个交代,对读者总要有个交代,有时候用稿子,有时候用良心,不管人家知道还是不知道。”
我说:“我以后总还是要吸取教训,少上当。”
他说:“这类事总还是极少数,几十年不才遇到一回吗,有任务还派给我吧。”
我们都笑了:“这叫做痴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