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1997-03-18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7年3期
关键词:学位研究生理论

肖 昊

一、确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规模求效益”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思路

为什么要确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规模求效益”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思路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国际竞争意义上看,各国都在致力于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增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旦与高素质的国民相结合,就会产生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科技进步离不开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国民素质的提高也离不开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哪个国家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特别是较高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哪个国家就必然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上占有优势。因此,我国要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把发展研究生教育放在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战略位置上;而要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就必须注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特色和规模。研究生教育质量是衡量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国情不同,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也会有所不同;而保持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适度规模,必然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教育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快速发展。所以,通过发展高质量、有特色、规模适度的研究生教育,来争取实现综合国力的较快增长,才能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国内校际竞争意义上看,博士点、硕士点的多少,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的教育能力、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无论哪一所高等学校,都要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保住已有的博士点和硕士点,同时,还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形成新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争取获取更多的博士点和硕士点。然而,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上讲,还要提高研究生教育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争取每个博士点的招生人数达到适度规模。

二、建立开放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开放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相对于封闭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而言的。所谓封闭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完全利用自己已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来进行研究生培养。开放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除利用自己已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以外,还通过与外单位合作。聘请兼职或客座导师,让研究生走出校门,参与有实际应用的课题研究等途径,利用外单位的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来培养研究生。一般说来,开放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更适合于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至今仍然是封闭型的,其主要标志是迄今为止国家还尚未出台有关高校与外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政策规定,开放培养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人们已普遍认识到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过分偏重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当前,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面向社会,根据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封闭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开放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例如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不仅要面向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而且要面向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各大型厂矿教育管理部门,实行开放式培养。具体措施可以是:(1)从省、市教育行政机关中聘请有丰富教育行政管理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领导干部担任兼职导师;(2)从外校聘请有导师经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客座导师;(3)鼓励研究生深入实际,就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4)与当地有关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定,允许研究生跨校选课、听课和查阅资料,相互承认学分;(5)鼓励研究生在校内跨院系选课、听课;(6)与国外高等学校开展协作培养,互派研究生到对方进修等等。

三、建设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广博性的学位课程

研究生学位课程是指某一学位研究生所必修的专业课程,它体现研究生的专业特色,是区别不同学位的主要标志。学位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要大力加强学位课程建设。在学位课程建设过程中,把握学位课程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研究生学位课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基础性。在现代社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积累、知识更新呈现出三种主要状态或趋势:一是富有时代性的知识的大量涌现;二是给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知识结构以新的理论分析和经验描述;三是通过实验和对已有知识结构的分析,构建出全新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这最后一种趋势所导致的是专业结构的变革,并导致新的专业学位的诞生。就现有专业学位课程的建设而言,无疑要在知识增长和更新的前两种趋势上作出选择。时代性知识由于具有时效性而逐渐时过境迁,其效用会不断降低,直至消失,显然不能成为构建研究生学位课程的主基调;剩下的当然就是如何适应知识增长和更新的第二种趋势。显而易见,学位课程应该包括某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知识结构,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研究生就能在知识不断增长和更新的挑战面前,以不变应万变。所以说,基础性是研究生学位课程的第一个特点。

二是综合性。我们知道,现代科学日益呈现出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发展趋势,由此导致概括性、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结构的出现,一般方法论的形成和新的科学观的确立。如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是概括性极高的科学观和一般方法论;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是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每一学科领域都会在其知识的分化和综合过程中产生这种极具统领作用的综合性知识。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科技进步和知识更新的一种象征,这种综合性知识极具前瞻性。研究生掌握了这种知识,就能很好地统领各种专业知识,正确把握专业知识跳动的脉搏,较快占据学科发展的前沿阵地。所以说,综合性是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又一特征。

三是广博性。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又一新特点和新趋势。研究生学位课程必须反映这一新特点,适应这一新趋势。教育学的先驱夸美纽斯曾提出过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论。由于这一课程论基于“泛智”教育思想而长期受到人们的冷落。现代科学发展所具有的学科交叉和知识渗透的内在规律,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夸美纽斯课程论的合理性。尽管夸美纽斯所编写的课程属于低层次教育课程,但他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广泛性,与我们现在强调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广博性则有同条共贯之理。正如美国著名科学史家乔治·萨顿所说的那样,“因为科学日益发展、壮大,日益错综复杂”,科学的深化和简化“就更有必要了”;“同时,由于这种进步性的简化作用,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才不致于全然不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更为方便可行”。[1]

还是拿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来说,其学位课程应该如何设置才更合理呢?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该把高等教育学、当代教育发展理论和现代西方教育思潮作为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程。高等教育学讲述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专门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教学工作、高校德育、高校管理和高校科研等,它们揭示的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具体规律,这门课可以为研究生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当代教育发展理论主要介绍早期教育理论、学校教育理论、成人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激进主义教育发展理论、资本主义教育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理论等,它们揭示的是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般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可以给研究生以综合性较强的专业知识;现代西方教育思潮主要介绍实用主义、进步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托玛斯主义、存在主义、新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等西方教育思潮,可以给研究生以较广博的专业知识。

四、建章立制。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略)

引文:

[1]乔治·萨顿.科学的生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43

作者系武汉大学高教所副所长、副教授(武汉450072)

责任编辑:邵英

猜你喜欢

学位研究生理论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基于慕课的学位和传统在线学位的五点不同
“理论”与“实践”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盛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