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答疑”方法在高校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997-02-02胡柏一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997年1期
关键词:主导作用积极性教学方法

胡柏一 吴 刚

答疑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教师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指导性的讲解;或者是教师依据教学重点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引发学生各抒己见,使教与学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答疑的方法是基于教学的双边活动性质,以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提高为目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疑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特征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样学。学生被动地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运用答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无论是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教学重点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还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请求教师回答,都是经过一定的学习、积累和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结果。它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时只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便会点燃。进而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创造性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教和学因此也就统一起来。书本知识、教师的知识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

由于教学是双边的活动,因此运用答疑的方法进行教学,也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之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以实现教育的目的。教师的积极性具体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尽职尽责,做好教学工作;二是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就教师的职责而言,首先要能够准确、恰当地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教师都应了解这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职责的精辟概括。这里的解惑就是回答疑难问题,不过韩愈听说的疑难问题是就道和业两方面而言的。我们现在理解教师要履行好解惑的职责。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大纲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把握,并能把教学大纲的要求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其次要不断充实自己,以向学习者传授新知识、新本领。因为当今的时代,知识爆炸,知识的陈旧率逐年加快。强烈的求知欲和获取知识途径的广泛性,使当今学生的知识积累不仅限于课堂和课本。有些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量都超过了教师,这就从客观上构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它促使教师去学习、探索新知识、新问题,以更好地履行“解惑”的职责。当教师充实了知识。真正履行自己职责的时候。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便能得到良好的发挥。就教师的主导作用面言,学生阅读、预习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重点提出预习的目的、要求,或者是以出思考题的形式规范、引导学生的阅读。学生经过一定的预习后,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般的情况下,这些问题多数是分散的,有些问题则是非重点的。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分析、综合,然后按照教学要求进行讲授、答疑,使分散的、不完整的、非本质问题变成集中的、完整的、重点突出的、有一定深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方法、讲授能力都在综合发挥着作用,对学生学习知识起导向作用。因此,答疑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的本质,是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双边交流活动。它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会把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到教学中去,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把高质量的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他们不仅认真学习知识,向知识的深层次开掘,还会对教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促进教和学不断得到提高。

在高校运用答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有较好的基础。高校学生知识积累已达到一定程度,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都很强。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以后,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点拨,学生的思维闸门就会顺利开启,与教师配合、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相反,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需要,一味地唱独角戏,搞满堂灌,学生的思考与教师的讲授脱节,师生之间便不能产生交流。尽管教师在那里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没有听进去,这种状况在高校课堂上并不少见。运用答疑的方法,整个教学围绕答疑进行。为此,教师就要把功夫下在启发学生起“疑”、生“疑”和解“疑”上,或者是围绕中心和重点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的探求方向,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当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教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一些高校还开设了专题课:香港大学开设了“专题讨论”科目,由学生自愿结合,进行选题、讨论、写论文;清华大学开设了“解决问题课”,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能”的教学试验研究,还开设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设计”两门课。这些探索和研究从一个侧面证明,答疑的方法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答疑的方法常常被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因为语文教学似乎与其有天然合理性。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单纯是靠理解,更主要的是靠体悟。尤其是对文章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没有充分的阅读和细细的体味,是学不到真知识的。语文教师的职能就在于通过指导、讲解,使学生“读进”文章的意境中去,感悟作者的独特匠心,学到真知识,并指导学生进一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不同的课程应该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培养目标,设计和运用具有本课程特色的“答疑”教学方法,以达到充分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两个积极性的目的。

在高校教学中,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加之学生阅读面、知识面的广泛,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以自学为基础的、学生参与其间的答疑方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长之处,它必将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形式,这也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

责任编辑:袁海军

猜你喜欢

主导作用积极性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人大主导立法六人谈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