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1996-12-31韦保仁
韦保仁
人们使用的水源,基本是来自地表水或地下水,它们都不是纯水,都含有各种各样的化学元素。特别是有工业废水排入时,就有可能使得有害人体健康的化学成分急剧上升。这些有害的东西,又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的身体,从而导致许多人受害。日本水俣湾就发生过一起震惊世界的水污染事件。
日本的水俣湾是个海面广阔,风景秀丽,渔业兴旺的鱼米之乡,沿岸有许多渔村,住着一万多渔民,世世代代以打鱼或半耕半渔为生。1925年,有个资本家在水俣湾东北岸建了一个工厂,生产氮肥,1932年又扩建了醋酸乙醛合成工厂,生产乙醛和氯乙烯,产生的废水排入了水俣湾。1932年乙醛产量达到210吨,1951年产量达6000吨。随着产量的增加,废水排放量也逐渐加大,就在这个资本家发家致富的同时,水俣湾沿岸的不少渔民却患上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怪病。
1953早年末,日本水俣湾的渔村中,发生了一种以特异性神经障碍为主的奇怪疾病。这种病的发病非常缓慢,没有前趋症状,也没有发热,有时人在喝酒后突然发作。患者一开始四肢终端有痛麻感觉,接着出现手不能紧握东西,甚至不能系或解开纽扣,走路不能跑,而且容易绊跤,说话变得娇声娇气。此外,患者还出现视物不清、耳朵发背、吞饮困难等。最初发生这种奇怪疾病的是一名小女孩,她手足拘挛,怪声喊叫而死。当时根本搞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在她的死亡诊断书上写的死亡原因是“小儿麻痹”。到1956年5月,因发生了许多类似上述怪病,而且这些怪病都发生在一定的区域,人们开始怀疑这是一种传染病,采取了对患者进行隔离以及消毒的措施,同时开始了追查病因的工作。
经过医务工作者和专家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花了几年的时间,人们终于发现,凶手是工厂污水中排放的甲基汞。可是,抽样水中的甲基汞的浓度没有这么高,不至于直接使人中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甲基汞是一种生物累积元素。中国人常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实际上,虾米吃的不是泥巴,而是水里的浮游生物。这种一级吃一级的关系称之为食物链。由于甲基汞污染了水,水使得浮游生物含有甲基汞,虾米吃了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消化掉了,可大部分的甲基汞却留在了体内,虾米吃了许多浮游生物,逐渐长大,它体内的甲基汞也随之增加,这称之为富集。直到虾米被小鱼吃掉,虾米的富集过程才告结束。小鱼吃了虾米以后,虾米体内的甲基汞就转移到了小鱼体内,小鱼吃了很多虾米,体内的甲基汞不断地富集,直到小鱼放大鱼吃掉。就这样,甲基汞在食物链中一级一级地富集,最后,人长久食用含汞量很高的鱼,汞在人身上来不及排泄,就在人体内大量积累,最终引起甲基汞中毒,发生了上面所说的怪病。
水俣湾发生的病例绝不是独一无二的。实际上自古以来就已周知,汞及其某些化合物具有剧毒性。在古老的东方,炼丹、修行方士推行的长生不老术的背后,就有过无数受到汞毒害的事例;100年前也曾有过甲基汞中毒的病例报告。同时,从患者发生的规模上,1956年、1960年在伊拉克发生的汞农药中毒的患者要比水俣湾发生的数量大得多。但是,以前的病例是由于患者摄入汞引起的,这一次,则是由于食物链对汞的富集引起的。而且,就是因为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微量有毒物质,使大批的人类死亡或陷入悲惨的境地,这是史无前例的。因此,水俣湾的病例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这种病被命名为“水俣病”。
本世紀60年代,全世界的汞产量维持在1万吨左右的水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汞主要用于制造火药。后来发现它具有优越的杀菌作用,便广泛地应用于农药、纸制品防腐、油漆防腐等方面。还被用作乙炔有机化学的催化剂等等。自发现了“水俣病”以后,各国都先后对汞的使用采取了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改用替代品,如不再使用汞做农药;严格处理含汞废水,限制排放。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目前,我国规定,每升废水中汞的含量不许超过0.05毫克,不许水中含有甲基汞等汞的化合物;在要求最低的地表水中,每升水中的汞也不许超过0.001毫克。当然,规定的实施,还得靠有关工厂遵纪守法,靠我们大家监督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