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社会新风
1995-08-22吉炳轩
编辑同志:现在周围好多现象让我无法理解,如有人捡到遗失物品遇到失主来寻找时竟索要谢金,你遇难求救时也必须先拿钱才好求人,好像现在干什么都必须“有利可图”。当然,经济规律是无情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功利”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杠杆,但人的社会行为目的除了“功利”就没有别的了吗?
山东陈洁
陈洁同志:看了你给《中国青年》编辑部的来信,觉得你提出了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当社会物质还不能使社会成员达到各取所需时,劳动显然也未成为人们的自觉需要,还只是谋生的手段。人们通过劳动使自己得以温饱、生存、发展,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当劳动尚未成为人们的自觉需要时,那么将劳动同劳动者的利益相联系,必然会有效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在我国农村改革中,最初实行的农田管理“小段包工、联产计酬”责任制,发展到以户为单位的联产承包,即我们常说的“大包干”,遵循的就是这一原则。目前在我国不少企业推行的“竞争上岗,按劳取酬”以及承包经营、效益挂钩的企业管理制度,也是将劳动者贡献与利益挂钩联系的办法。
从这些意义上说,“利益”杠杆是市场经济中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基本原则之一。这较之于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劳动分配制度,无疑是一大进步。同时说明,“利益”杠杆也是现阶段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手段,其积极的作用是应该肯定的。
但是,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仅靠“利益”杠杆的激励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与之互为动力、互相补充的“精神”手段的共同作用。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既离不开物质力量的牵引,又依赖于精神力量的推动。人们在不断满足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利益需要的同时,还追求着更高尚的人际交往、社会行为和道德情操。这既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中拾金不昧、舍身取义、舍已救人、为国捐躯等脍炙人口的佳话美谈原因所在,也是我们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始终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原因。
陈洁同志,你来信谈到的一些现象确实存在。一个时期以来,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确实出现了一些“无利不起早”、做了好事要“谢金”的拜金主义现象,有的甚至还相当严重和突出。这些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果不下决心扭转和改变这些现象,“利益”杠杆就不可能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还会继续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以致阻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对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制定了许多两个文明一齐抓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包括共青团在内的社会各界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希望工程”“温暖工程”等,正在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和各界人士热诚向社会献爱心,向弱者送温暖,继承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的新风正气。我深信,只要我们人人都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共同努力,一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新风就一定能形成,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精神文明就一定会实现。
陈洁同志,不知我的回答能否令你满意?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吉炳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