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闯、敢创、敢冒、敢试 寄希望于2300万山东青年
1992-08-24刘百汶王林
刘百汶 王林
记者:李副省长,这次我们二人来山东采访,有两个突出印象,一是这一轮改革,山东全省上下,反应很快很强。昨天(4月14日),我们从临淄回济南,一下车便听说当天召开了4000人开放工作会议,全省县以上干部都到会了,再一次显示了省委、省政府改革开放的决心与气势。再一个印象是,山东不愧儒家文化的诞生地,历史传统悠久、浓厚。请您谈谈在提倡发展商品经济的今天,山东将如何利用自己的传统优势,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为改革开放服务。
李春亭:山东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我们山东人为此自豪。大汶口文化距今已六七千年,龙山文化也有四五千年。传说黄帝也是我们山东人。齐鲁鼎盛时,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非常发达,孕育了孔子、孟子、孙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齐鲁衰败后,南北大运河两岸的聊城、枣庄等地区一直是全国重要的商品交换集散地。因此,山东有很深厚的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传统,这种传统对今天山东人的思想、性格影响也很大。山东人的特点可概括为守信用、重义气、能吃苦、讲实干。这些特点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就表现为事业心特别强,不甘落后,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争创一流。
另外,自王烬美、邓恩铭创立共产主义小组,山东始终是我党开展活动,进行民主革命的主要省份之一,经历了中国革命所有的重要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山东人民中扎的根特别深。因此,在维护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方面,山东人民也有着良好的传统。历史上的优秀文化思想、党留下的光荣传统,使山东成为全国政治上最安定的省份之一,经济一直稳步上升,国民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二,国民收入全国第一,工农业总产值全国第二。政治稳定、经济实力,再加上人民勤劳、实干的美德,是我们加快进行改革开放的有力保证,或者说使我们具有某种优势。
记者:月初,我们刚到济南时,听说省里由领导挂帅,组织了南下、北上两个考察团。这次回到济南,又听说南下广的考察团带的考察题目,大部分广东根本不存在。刚才您谈了山东的优势,能否再谈谈与广东、福建、江浙南方诸省相比,山东存在什么不足?
李春亭:首先是解放思想。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固然是山东的长处,但也带来了副作用和消极影响。特别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方面,山东以前存在求稳、怕乱的倾向,思想上显得有些陈旧、保守、僵化。在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的制订及具体改革措施的出台、推行中,总是在姓“资”姓“社”的问题上犹犹豫豫。当前,要跟上改革开放的大潮,必须在解放思想上大作文章,上上下下都要有大动作,以取得共识。在解放思想方面,我们准备突出三个方面:一是清除“左”的思想,解决一个敢闯、敢创、敢冒、敢试的问题;二是破除一些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时代精神,以解放、发展生产力作为衡量社会主义的第一条标准;三是突出抓破除“小富即满,稍进则安”的小生产观念,树立想大的、干大的、迈开大步奔第一的思想。
其次,与南方兄弟省份相比,山东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被甩下了一大截。目前山东生产的商品,70%省内销,20%省外销,10%国外销。在利用外资、开办合资企业与“三来一补”企业,以及出国办厂、海外投资等方面,广东都高于山东几倍甚至十几倍。去年广东利用外资144亿美元,山东才45亿美元;广东出口创汇135亿美元,山东才38.3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山东远不及广东、福建,甚至不如江浙。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将省内销商品降至40%,将省外销和出口的比例分别提高至35%和25%。完成这个目标,首要保证还是解放思想。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没有思想的大解放也就没有对外的大开放的形势下。
山东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各级党政干部、群众对中央二号文件和小平同志的讲话感触特深,接受得特快。大家已认识到,若不在改革开放上迈大步伐,就会被兄弟省甩下。目前省委、省政府已决定将改革开放作为山东全年工作的主旋律,争取提前五年实现第二个翻番,再用20年左右,赶上南朝鲜。
记者:如今,报刊和传播媒介都在起劲宣传转换经营机制,在这方面山东有什么动作和打算?李春亭:3月初,我们召开了全省深化企业改革经验交流会,总结了改革试点企业的经验,分析了新出现的问题,研究了下一步的总体步骤,形成了一个文件。根本问题还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同时转换政府机关的职能。
企业转换机制主要准备从劳动、人事、分配三个方面入手。在劳动制度方面,实行合同制与合同管理,解决“铁饭碗”的问题。目前全省有177个企业推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在人事制度上打破了工人和干部的界限。干部和技术人员普遍实行聘任制,适合当干部的就当干部,适合当工人的就当工人,两者都不适合就下岗待业,通过岗位竞争,优胜劣汰,打破“铁交椅”。在分配方面,完善供销挂钩,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实行岗位技能工资,把个人的收入同他对企业的贡献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企业效益增长,工资总额也随之增长;效益下降,工资总额必须下降,以此打破能升不能降的“铁工资”。
记者:山东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得天独厚,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这得天独厚的优势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在下一轮深化企业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山东准备选择一条什么样的符合省情独具特色的道路?
李春亭:一是加速开放。山东是沿海省份,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拥有青岛、日照、烟台等大型港口。石油、煤炭储量丰富,棉花产量全国第一,也是产粮大省。就资源来说,确实具有优势。然而由于缺少资金和技术,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快开放的步伐,大胆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今后山东与兄弟省份竞争和较量,能否保住自己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放速度的快与慢。山东下一步对外开放的整体方针是:全面开放,梯次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推龙头,摆龙尾,动全身,使东部、西部、中部都有目标,都有压力,都有动作,形成山东对外开放的整体格局。一旦山东的资源优势同引进的资金和先进技术相结合,再加上山东人民勤劳、吃苦的美德,山东的经济一定会迅速地再上一个台阶。
二是加速发展乡镇企业。近10年来山东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山东经济带来巨大发展。199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482亿元,工业产值1158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4.4%。1985年后,山东的乡镇企业基本上是两年翻一番。“七五”期间平均年增长30%。现在数量肯定上去了,正在开始上质的台阶。过去小企业多,一般的资源粗加工企业多;现在正开始向大企业和产品档次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转变。“八五”与“九五”的目标是把乡镇企业赶下海,推向国际市场。集中发展合资与“三来一补”企业。现有的规模较大的企业要加紧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进行改造。今后山东的国营大中型企业和乡镇企业将互相补充。大工业离不开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推动大工业。两者紧密结合将增加山东的整体实力,带动整个山东奔小康。
记者:作为《中国青年》的记者,更为关注的是青年的命运。您认为青年应做好哪些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和行为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大潮。李春亭:山东经济这几年发展较快,除了党的领导外,同两千三百万青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各级党委、团委的领导、引导下,山东青年已成为各条战线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突击队和生力军。这支生力军的素质很好,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拥护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上一个10年中,他们为山东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一个10年,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山东更需要这一代青年的聪明、智慧和献身精神。今天,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中,青年的比例不小,但重要领导岗位,仍存在着青黄不接的问题。我们这一代人到“八五”结束时,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50岁以上的领导干部那时也就剩下50%,到本世纪末,恐怕也就剩下20~30%。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改革开放,振兴山东经济,责任就落到这一代青年身上。这一代青年思想解放,文化素质高,创新意识强,受传统束缚少,总体水平比我们这一代人高。当然,他们身上也有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刷、洗礼,在改革开放中锻炼成长。
我衷心希望我们的青年,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敢闯、敢创、敢冒,敢干前人未干过的事业,也希望他们能抵制大潮中掀起的泥沙的侵蚀,抵制社会上出现的腐朽风气,克服自身的不足,使自己成为真正的、成熟的、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