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自由”的思考

1992-07-15李鹏程

读书 1992年11期
关键词:史论自由现实

李鹏程

《西方精神文化史论》,适如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作者把“自由”作为研究课题,已是三十多年的夙愿。试想从当年一个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到如今双鬓染霜的学者,经历了五十年代后期的全民狂热、六十年代严峻的阶级斗争以及后来的“文革”浩劫,而能“在一个不自由的环境中”念念不忘思考自由问题,这该需要怎样强烈的信念,怎样坚忍的毅力!

有人说读书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是的,我读完这本书的序,急切地要向作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民族需要这样一旦认定了题目便矢志不移的学者,不管时代风云的变幻多么剧烈。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述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西方思想家对于自由的论述和看法。这便是一条从古到今的关于自由的问题和解答的历史之路。作者为我们筑了这么一条路,在他看来,这是一条文化之路:文化是一种精神创造,它既是一个现实世界,又是一个意义的世界、理想的世界。而文化创造就是超越现实、追求理想,这便是对自由的追求。自由既是文化创造的动力,又是文化创造的目标。文化之所以为文化,就是因为它的本质就是要冲决现实的一切阻碍,实现自由。所以,自由不是一个抽象的幽灵,它居住在文化中,它也只在文化中。离开了文化谈自由,离开人类文化史谈自由,不管是肯定式还是否定式如果不是肤浅的标语口号,便是庸俗的概念搬用。说到底,自由是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的解放和自由度的提高,意味着人的个性的丰富和素质的增强。——这便是自由的文化精神预示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前景。因而,自由与文化的问题,乃是文化哲学的核心和主题。

“自由到底是什么?”当人们在朗朗上口地咏诵裴多菲的那首著名诗句的时候,当人们在读完柏雷的《自由思想史》掩卷而思的时候,当人们以严格本分地恪守经典的态度以求对《共产党宣言》中“以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的概念有一个彻底的理解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出现在人们的头脑中。然而同“人是什么?”、“美是什么?”这类问题一样,“自由是什么?”的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人类永远也找不到满意的标准答案而必然要永远地追问下去的问题。追问必有追问的思路,我们正走在这条路上,而我们背后的路便是那追问的历史。为了在这追问的路上迈步前进,我们不能不时时回首顾望一下这条路的由来,这即是说,我们应该读读前人追问并回答这个问题的历史。

反复品读这本论自由的巨著,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三个问题:第一,加尔文现象:为了清教而施行暴政。追求思想自由的人在掌权后为什么会反过来扼杀思想自由?这难道是历史上一个绝无仅有的特例吗?第二,现代非理性主义自由观的勃兴是一种危机症候,还是西方历史的必然之路?其前景如何?第三,如果说自由是西方的传统文化精神的话,那末中国的文化精神传统是什么呢?作者也认为:“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去追溯和论证自由与文化的关系,……便成为相当困难的事了。”但是,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就很难对中西文化的冲撞、交流作更深入的文章。——这三个问题也可以算作读了这本论自由的书之后对自由问题的进一步的追问吧。

(《西方文化精神史论》,孙月才著,辽宁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年八月版,6.50元)

猜你喜欢

史论自由现实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史论
例谈史实、史论与史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诗经学史》书评
引领学生追求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在雕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