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病相克 因祸得福
1990-12-28晓兆
晓 兆
众所周知,一个人患了某种疾病,往往容易病上添病,例如病毒性感冒容易并发呼吸道细菌感染,中风容易并发肺炎……这种病病相加的情况似乎是人类发病的一种规律。可是,另外还有一种与此完全相反的情况,即病病相克,也许鲜为人知。请看下文:
不易患疟病的人
镰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隐性遗传病,一对染色体上只带一个致病基因的,往往表现为正常人,只有当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都是异常时才会发病。前者称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后者就是病人。这种病人在缺氧情况下,血液中的红细胞就会变形、僵硬,从而堵塞微血管,造成溶血和血流淤滞、组织坏死,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有意义的是,在一些疟疾高发流行区内,镰彤细胞性贫血的发病率虽也较高,但调查发现,镰形细胞性贫血致病基、因携带者却对疟疾的抵抗力比普通人大得多,不易患疟疾。类似的情况还可见于地中海性贫血综合征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主要表现为蚕豆病)的致病基因携带者。这是由于疟原虫在有缺陷的红细胞内难以生存繁殖。至于其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震颤麻痹病人的“福气”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病,是一种全身肌肉僵硬,手、头不断震颤的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最近,美国医学家对406名震颤麻痹病人作了调查,发现这些病人的癌症发病率只有一般人群的三分之一。医学家认为,尽管这些病人不肥胖,也不吸烟(病人手抖动不已,也难以吸烟),但这些因素远不能解释他们何以癌症发病率如此之低。有人发现这种病人体内钾的水平很低,并认为可能是低钾抑制了癌细胞的生长。
感冒能防癌症
有些人经常感冒,有的人却难得感冒。人群中约有4~6%的人很少患感冒。或许你很羡慕这些人,科学家却警告说:难得患感冒的人相对容易患癌症。联邦德国的医生发现,很多癌症患者在患癌症的前10年中就有这种“抗感冒”的能力。据统计,每年患感冒不到1次的人,其患癌症的机会比每年患1次或多次感冒的人多6倍。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感冒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较多的干扰素,干扰素可以激活某些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可以清除那些可能发生癌变的细胞。此外,每次感冒时,人体免疫系统还会培养一些攻击性免疫细胞,它们专门搜索和摧毁外敌——癌细胞。
糖尿病的“克星”
人体的免疫细胞具有很强的识别能力,绝不会攻击自身的正常细胞。然而,有些人由于某种原因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免疫细胞会象失去准星的导弹盲目攻击,毁坏生产胰岛素的细胞,以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发生糖尿病。最近,美国医生发现,人感染了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后,可以减少发生糖尿病的机会。原来,大敌当前,免疫细胞忙于对付病毒的侵袭,停止了对自体细胞的破坏。他们用一种极易发生糖尿病的老鼠作为实验对象,结果发现,给新生的幼鼠注射这种病毒后,居然一只也不发生糖尿病;给成年鼠注射病毒后,发生糖尿病的机会也从原先的95%下降到60%。效果之好,令人瞩目。尽管目前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但为防治发病率高(中国为1%,西方国家为3%)、治疗又十分棘手的糖尿病开辟了新的途径。
有关病痛相克的现象还可找出一些。当然,这种奇特现象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患者个人“因祸得福”,而在于可以深入研究这些现象,从而寻找新的防治疾病的手段;使我们在某些顽病痼疾面前“疑无路”时,找到一条通往“又一村”的曲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