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者来稿摘登

1988-08-23

中国青年 1988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

我觉得,大学生的心灵骚动,是对生活现状的不满,是对我们传统的惰性环境的反叛和对激烈竞争的现代生活的呼唤。针对传统文化中崇精神、贬物质的劣习,我们还是要鼓吹功利主义以激发大学生的竞争欲和创新精神!

河南大学盛兴庆

为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年我们努力不少,然而失望也不少。这除了学生方面的因素外,应该对我们旧有的教育框架作慎重诊断和审视,研究、建立一个适应变革时期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它应该包括高等教育的科学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我们恳切希望有关部门的领导,能从这场“大学生问题讨论”中获得启示,切切实实地研究、解决一些问题,以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

北京大学王桂英

我觉得,郎郎所说的以及我们所感受到的不理解和隔膜,一方面是社会对我们大学生不理解;另一方面是我们大学生之间互相不理解。不是吗?我们常常更愿意同别的寝室或别班的同学或朋友说话,而不愿把一些事情告诉同寝室或同班同学,我说不清这是为什么?我只想说:我们都亲密地相处,我却孤独得要死!

中国人民大学阮宗泽

我们许多大学生总是埋怨我们不被社会所理解,反过来想想,我们对社会又能理解多少?我们中有多少人能客观地看待现实?不能不忘记,我们要被社会所承认,首先我们要承认社会。社会本来就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我们没有理由要求社会百分之百地满足我们的理想。

天津大学万玲

对事业,我们的目标较高,但又急于求成。所以理想和现实,是我们永远无法连接的悲剧载体。我们把自己推到幻想的浪尖,自己上不去,也不肯下来;我们拿不出资本却要别人承认我们,若别人忽视我们的存在,那被淹没的感觉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不少人在这种淹没和碰撞中,心的天平倾斜了,于是抱怨、牢骚乃至无所事事。我们缺乏一种永恒的刻苦精神,更缺乏对自身正确的审省和把握。

吉林大学薛胜利毛杰民

大学生被认为是“抱大的一代”。然而被抱大的仅仅是大学生吗?在这个被旧的生活方式抱大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能够说自己“有自主性”“少依赖感”?几代人太一样、太相似了!不同的只是这一代人还年轻。年轻是一种耻辱,衰老才被视为成熟。因此今天最年老的人也逃不脱被抱大;在最年轻的人里也找得到家长意识。那些被称为“官僚主义”“不正之风”的东西不是哪个人的“毛病”,而是我们都没有逃脱的生活方式。

北京大学照吾

俗话说:“捆绑难成夫妻。”郎郎们的没劲,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当初报专业时,脑子里想的主要是能否考上,毕业去向是否吃香?而很少以自我的素质、爱好定夺。内心的愿望与所需的客观条件不相吻时,郎郎们又不主动去寻求另一种自我发展的途径,于是困惑。

大连工学院李壮志

现在的大学生注重实际、个人利益,这并没错。但应当看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发展教育者的创造型性格和能力,而不应是刺激他们的谋实利动机。尤其是在我们这个越来越注重能力、提倡竞争的时代,如果大学生在校时便更多地注重功利而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整天沉溺于虚无的状态中,最终只能是害了自己。

解放军总后勤部晓睿

郎郎们有苦恼,而作为郎郎的老师又何曾没有苦恼?评职称,只看你的课时、论文、科研成果,可我们这些做学生工作的,工作做得再细、时间花得再多,又有谁承认?于是许多人只好撂下本职工作,去搞科研、写论文。难受啊,这一切,皆因新体制未建立,旧体制仍在起作用,是新旧体制交替间的“阵痛”。我们呼唤教育体制的改革!

天津师范大学昌镌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经历造成我们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眼高手低,缺乏责任感和坚定的人生信念。不是吗?我们时刻渴望着去干轰轰烈烈的伟业,却不肯做一些看似琐屑实则必要的工作。我们不乏思考,但我们思考得太多、行动得太少了。伏尔泰有两句名言:“种我们自己的园地要紧。”“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三大不幸:烦恼、纵欲、饥寒。”还是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吧!

北京师范学院成青静卉我们可以花三天三夜不睡觉去应付一门考试,但对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却感到无所适从。当我们还在校园内做着“自狂自大”的梦时,校园外的世界则向我们提出要真才实学的要求,于是苦闷、徘徊。我们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去适应社会,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猛醒的!

四川工业学院宇晨

我们的大学生有这样一种错觉,似乎一成为大学生,就自然地成了人才,自视高人一等,毕业后希冀得到重用、期待干大事业。然而社会是怎样看待我们的呢?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能否用其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仍然只是一种可能。从可能性到现实性的转变,只有通过做好具体的小事情,从中展现自己的才华方能完成。罗蒙诺索夫说过:“不会做小事的人,大事也做不来”。

西安油漆总厂尹绪俭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