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顽症

1988-08-23王燕生

中国青年 1988年5期
关键词:顽症技术能手团市委

王燕生

一个经营了将近40年(其实不止40年)的“组织”,“家底”为什么少得可怜?“人、财、物”紧紧巴巴,“信誉”也越来越成问题。按理说,“老字号”“老牌子”应该很吃香,但团委这块“老牌子”如今为什么不亮?

这是无锡团市委书记丁大卫朝思暮想的一个问题。他今年32岁,根子扎在无锡市纺织机械厂。他当过团支部书记,也当过党支部书记:当过厂团委书记,也当过厂党委书记。对“团”的体会和观察不是三天两天了。他认为,“老牌子”之所以不亮,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团干部身上的短期行为。

为短期行为画像

大卫不是画家,但勾勒得入木三分。

——从踏进共青团工作大门的第一天起,就东张西望,打听干什么最吃香,什么时候走最合算。前前后后为自己设计得十分周到。当该得到的东西都得到之后,就准备选择时机后撤了。

——大不齐干3年5年。前任怎么干,不管;后任怎么接,也不管: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更不感兴趣。何必为别人垫路架桥,怎么着也得拿出几条“政绩”。—对下发文件,对上有报表,这是抹不掉的“政绩”;报上有名,电台有声,这就更是了不起的“政绩”。明知是个“盆景”,也非要渲染成奇观。

——事情千头万绪,当然要找容易的干。“老大难”的事,你躲着,我也不碰。积重难返,苦果赶在谁那里,我就不管了。

—嘴上也说青年工作是一门学问,但就是不肯在这本行上认真读书,认真研究。只会照本宣科,只会罗列情况,最感兴趣的是对上、对下多搞点“感情投资”。

——对新潮、新论不求甚解,但对新词、新话颇感兴趣。会赶时髦,会看风头,会装潢自己。

——短期行为有一种“传染性”。自上而下“传染”起来特别快。横向之间的感染也不可不视。“隔山不隔行”,一个人有了好的“去向”,能呼拉带走一大片。

丁大卫和无锡团市委的同志几经调查,深知短期行为不得人心。广大团员青年对这种短期行为虽然没有制约力,但件件事情都看在眼里。一位青年的原始谈话是这样的:“不给他们(指团干部)干。干好了,升官的是他们,有点本钱就不管咱们了。”

任职时间短

不一定就是短期行为

丁大卫对短期行为的分析是恰如其分的。短期行为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顽症,但不能认为任职时间短,就都有短期行为。

造成短期行为的原因,他们做了认真的思考。——“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共青团这个“营盘”里,“兵”如流水,“将”也要如流水,这样才能保持常青的活力。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正因为它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所以在“规律”面前,谁都得考虑一下将来的“去向”,不想是不实际的。

——共青团的“跑道”,近年来是个突出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别人不能替代的工作?正因为共青团的社会职能还不很分明,所以检查和考核团干的工作,也就很难有公认的标准。没有一把铁尺放在那里,人家就可以在一个很大的弹性范围内,通过短期行为为自已打算了。

——共青团本是个群众组织,团干部本该成为青年的小领袖。但它一纳入“国家机关”,团干部成了“国家干部”,一个“阶梯”就萦绕在他们心里。不能说这个“阶梯”没有魅力,又有多少人能抵御这种魅力呢?

丁大卫他们还注意到了这样一种现象;

面对流动和转向,喊得最凶,心里最发慌的,常常是那些不怎么称职的人;相反,在团的岗位上练出真才实学的人,反倒不慌不忙。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短期行为一方面是对组织不负责,对青年不负责,其实,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一件艰苦的事都不想干,一件风险的事都不想干,一件从头到尾的事都不想干,这种人怎么能称职,又怎么能练出真本事来呢?短期行为为不称职的团干部提出了赖以生存的条件。但这种条件毕竟是短期的,能不慌吗?

相反,把青年工作当事业干的人,事业也会把他培养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要热情有热情,要坚韧有坚韧,要素质有素质。这样的人,哪个部门不欢迎,用得着慌吗?

顽症并不是不治之症

短期行为之所以成为一种“顽症”,主要是一届一届、一拨一拨的团干部,更多的是公开或悄悄地谈论个人“转向”的时机、条件和困难,却很少有人严肃而认真地分析一下短期行为的危害。

丁大卫是1986年夏到团市委书记这个位置上的,他本以为团市委书记比一个大厂的党委书记要轻松一些,多一些读书的时间。但到任不久,他就意识到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令人朝思暮想的问题。同时,他决心在自己的工作中克服这一顽症。

——决不能让它虎头蛇尾。建立青少年中心,这是无锡各界多年的呼声和愿望。谁都知道,土建工程在今天是难而又难的事,共青团无权、无钱,谈何容易。团市委前几届班子在这方面也作了不少努力,到头来,资金不过10万元。

大卫上任后,决心把前几届留下的接力棒跑完,说什么也要对得起几十万青少年,不能让别人说共青团言而无信。他选派了得力的干部,开动了有力的宣传机器,运用了合法的集资手段。短短几个月,“圈”画完了,“佛”拜完了,集资360万。1987年破土动工,明年年底一期工程就可

以大功告成了。

丁大卫认为,团干部个个是条龙,能量都不小,谁都希望在竞赛场上拿个名次。如果每人都独辟一条跑道,那团的工作就很难形成一股合力。相反,用跑接力的方式,棒棒相接,棒棒相传,就很可能创出好成绩。

——盯住“再”字,追出效果。

去年,他们在青年工人中开展了操作大赛。经过“发动”“检查”“表彰”等几个环节,活动开展得很顺利。报上也有名,电台也有声。按老作法,到这一步,“总结”可以写了,对上、对下也都可以交待了。

但团市委在检查中发现,这一活动开展的很不平衡,有的单位热热闹闹,有的单位冷冷清清。不能满足于评出几个先进,排出几个名次。为了扩大这一活动的范围,他们决定“深化动作”,要求这一活动在基层的覆盖率达到70%。于是,“再”动员,“再”检查,众多的乡镇企业,被“再”字席卷了进去。

仅有覆盖率就够了吗?青年中重文凭、轻技术的倾向能不能得到纠正。“动作”还需“再深化”。全市六大行业中评出的36名技术能手不能发张奖状就完了,既然是技术能手,能不能级别兑现,工资兑现?政策上的突破,才是真正的指挥棒。只要问题在理,有关部门就能“绿灯”通过。结果六大行业中评出的技术能手,第1名至第3名,长一级工资,第4名至第6名,长半级工资。

活动“追”到这一步,青年们能不追着我们走吗?这类的事,在无锡团市委举出三五件,不成问题。

——目标公开化。许多单位喜欢搞“大事记”,到年底,或交接工作时,把能拿出手的大事一一记录在案。一般是记录已经完成的事,记人人夸奖的事,至于半途而废的事,无法交待的事就秘而不宣了。丁大卫主张,“大事”不要议在年末,而要议在年初;不要选择性公布,而要和盘托出。这样青年才能眼睁睁地看我们办了几件实事。

丁大卫他们的任期目标是:搞一个阵地(建起青少年中心),办一张报纸,抓好一批企业实体(以“希望技术开发公司”为主体),建立三个基金会(奖励“伯乐”基金会、表彰优秀团干部基金会、奖励青少年发明创造基金会),办好一个学校(团校)。

丁大卫认为:、不要怕搞别人已经办过的事,只要你这里没有,同时又需要,就要尽心尽力地办。

不要怕反复几次搞,既然需要反复,就说明离办好还早着呢。不要动不动就搞简单的“超越”。本来别人就把我们的工作看得很“虚”,短期内再隔三跳四,那就不是一般的“虚”了。

面对顽症,“超越”不是办法。

猜你喜欢

顽症技术能手团市委
弥勒市关工委联合多部门开展腊月暖冬行动
新媒体内容低俗化“顽症”透视
全国技术能手陈行行
顽症还需下良药
“全国技术能手”国凤敏
“创文巩卫”,我们在行动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顽症”问题之审视
罗志刚:执着“刀客”挑战“顽症”
岳纸兰峰荣获“湖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昆明市一批技术状元、优秀技术能手受表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