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团旗打倒商品生产的角角落落
1987-08-24刘长坤
刘长坤
不久前,团山东省委在威海市举行了全省团的经济工作会议。会后,我们与团山东省委书记林廷生同志进行了无拘束的交谈。
问老林,面临改革的大趋势,您觉得共青团应当怎样改革?
林我认为,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改革,出路在于把团的工作与商品经济紧密地结合起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共青团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敏锐地反映在当代青年身上。在这种急剧变革的形势下,团的工作的改革,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如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新的需求,使团的工作与商品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实际中造就一代新人。
问 “以四化为中心活跃团的工作”的口号提出多年了,落实得究竟怎么样呢?
林从山东的情况看,各级团委的指导思想大都转过来了,但清除长期植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土壤中的思想观念,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气力。所以搞改革,首要的问题是观念更新。团的工作要围绕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共青团改革是全社会改革这个大的系统工程当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既要从属于改革大局,又要以自身的积极改革推动大局。首先要把工作的立足点转过来,各级团的领导机构,各级团干部,要甘当青年发展商品生产的“公仆”,为广大青年在发展商品经济中大显身手、茁壮成长做好服务工作。不要以“青年官”自居,老想“管管青年”。“居高临下”的姿态不行,“阶级斗争的脸”更不行。要适当宽松,着眼于服务、引导、激励。共青团是群众团体,应当真正贯彻民主的原则。
问您看组织形式怎么改好?
林组织形式也要适当松散。“松散”不等于“瘫痪”,这是两个概念。我所说的松散,有一条原则:哪里有青年,哪里就应有团组织,强调灵活、分散,便于管理、活动。过去那种形式上的整齐划一不符合今天商品经济的要求。拿农村来说,一个村子的青年,有在家务农的,有外出做工、经商的,靠村子里的一个团支部是组织不起来的。硬要去组织,只能处于“半死不活”的状况。我们只有靠灵活、分散的组织形式,才能把团旗打到商品生产的角角落落。
问请您具体谈谈新形势下共青团怎样搞好“服务”?
答共青团是群众团体,不是经济组织,服务的对象是青年,但离不开商品经济这个中介,不能离开商品经济空谈服务。商品经济愈发达,我们为青年服务,满足青年特殊利益的条件就愈充分。同时,当代青年的素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进程,所以,服务的内容主要是两条,一条是抓住全面提高青年适应商品经济与现代化的素质这个中心。再一条就是切实代表青年利益,替青年人说话,为青年办事。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当代青年的特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过去的依附、顺从、个性压抑变为现在的独立、自主、自我表现等等。共青团就是要在商品经济的实践中,给青年搭好台子,让他们自己上去唱戏。我们今年在全省城镇企业中开展的“功勋杯”活动,就是给全省十大行业的青年工人搭了个台子,现在有700万青工踊跃上台表演,建功成才。
在新时期,代表青年利益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更为迫切。早在1956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青年团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要有自己系统的工作”,“不然何必要搞青年团呢?”现在,有的青年改革者遭到诬陷、打击,有的青年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共青团要理直气壮地站出来,伸张正义,保护青年。以切实保障广大青年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中健康成长。
问听说您主张“团员青年一揽子会”?
林我是说过不要老批“团员青年一揽子会”,因为这里面涉及团的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叫做“群众性”。现在处于经济建设时期,团的工作实际就是青年工作,要把团的大门敞得开开的,不要把发展团员的比例卡得那么死。实现现代化要靠几代青年的持续努力,所以要尽一切可能团结全体青年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