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于世”的收益

1986-08-20王怡颖

中国青年 1986年5期
关键词:流眼泪棉衣爸妈

王怡颖

温暖的火炉,阳台上迎风飘舞的各式衣裳;厨房里飘出阵阵诱人的肉香;逢年过节,一家老小围坐在电视机旁;每天背着书包,带着一身欢乐推开家门:“爸妈,我回来了!”一声招呼更带来多少欢乐……提到家庭,总能勾起我甜甜的联想。这些多数人已习以为常的天伦之乐,在我却是不浅的福分,因为我每年只能享受短短的一个月。

三年前,父母一同被派往香港工作,当时我只有15岁,未谙世事,却一心想做出与众不同的壮举,我满不在乎而又雄赳赳地说:“你们放心走吧,我一个人生活,没问题!”没问题?脖子上挂着一串大大小小、丁当作响的钥匙;近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内举目无亲;苦苦的思念使我整日茶饭不香。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流眼泪似乎成了唯一排忧解难的方法。我几乎天天给父母写信,真想连发十二道金牌把他们调回来。回来的,只是信,一封接一封,两种笔迹不断交替,讲的却是同一个道理:“目光放远些。爸妈出来是工作需要,条件所迫,你必须自己克服困难。”“你也是15岁的大姑娘了,相信你会坚强起来。”

后来我总算适应了这生活,我发现自己也变“皮”了:学校开家长会,老师“哗哗”地翻着大考的试卷请家长来校面谈,这可与我无关。“没人管,自由自在,更好!”可是一回到家,形单影只,环视那空荡荡冷清清的房子,或是立在寒风里呵着手,跺着脚,排队等着买我那几棵冬贮大白菜,或是一个人打扫着吃了几顿还没吃完的残羹剩饭,这时,那被强压在心底的孤独、寂寞甚至凄凉就会悄悄地钻出来、漫开去。我拼命地追忆着曾经熟视无睹而如今却那么宝贵的父母之情:妈妈凑着灯光艰难地穿针引线给我做棉衣的时候,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当我为赶写作文,很晚还在伏案疾书的时候,一杯喷香的咖啡轻轻推到我手边,而我只在漫不经心地呷一口时,才想到只有爸爸才煮得出这么好的咖啡……我抽屉里积攒的父母来信已经数不清了,“身体第一,坚持锻炼”,“加强营养,注意安全”……真是千叮咛万嘱咐。如今我才深刻地理解:父母持家难,兼顾事业与家庭更难。作儿女的,应该学会从一封信、一件棉衣、一杯咖啡之类的小事上体会到父母的拳拳之心。

三年来我屡屡碰到这样的情景:一听说我一个女孩子家自己生活,一些人就不禁伸舌啧啧:“你爸妈真放心哟!”言外之意,大概是要把“放心”改成“狠心”吧。这些话若放到三年前正中下怀,在我看来,父母下决心远离我去,不仅狠心,甚至不可思议。我并不是独生女儿,我的家原也是和美的四口之家,不幸的是不治之症夺去了我17岁哥哥的年轻生命,父母从极度的悲痛中抬起头来,转而把爱加倍倾注到我的身上。12岁的我不由得自视为父母的掌上明珠,以为可以事事如愿,任我所为了,然而我经常听到他们的口头语是:“别那么娇气!”此外,总要附加一句:“别老不知足!”就是在我独立生活之后,“爱而不溺”依然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首要宗旨。爸爸来信曾说:“你既然总自诩为‘明珠,就不该被封闭在父母给你营造的安乐窝里,而该到生活的海洋中勇敢地磨励自己。只有这样,珍珠才会大放异彩。”这些话,只有当父母回京探亲,妈妈一把将我抱进怀里,止不住唏嘘抽噎时,我才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远见、牺牲与勇气。

三年来,经历了一系列生活考验和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自我锻炼,我发现自己成熟长大了许多:盘算本月的花销和下月的开支,使我懂得了节俭;不得不出面与邻居、大人们为一些琐事打交道,使我懂得了许多人情世故;学习与家务的矛盾,逼我科学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困境中得到朋友的帮助,教会我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刻伸出援助的手;战胜困难取得成绩的喜悦让我明白了应该在生活中永远保持坚强与乐观。分别,让我更理解父母真挚的爱;独立,让我获得更多的人生经验。那种流眼泪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猜你喜欢

流眼泪棉衣爸妈
爸妈的约法三章
为什么打哈欠时会流眼泪
棉衣
为什么打哈欠会流眼泪?
因为爸妈只有你
给树穿棉衣
我爱爸妈
为什么鳄鱼会流眼泪?
看不见的水
田军的两件“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