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素质
1986-08-20
在我国四化建设的进程中,一部分青年朋友热衷于研讨人的现代化问题。人们在创造物质文明,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不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当今任何一个民族,如果不注意提高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的素质,就不能成功地跨入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人的全面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在研讨人的素质现代化时,人们从不同角度强调要提高青年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等。这无疑都是必要的。但是,人们更应重视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内容,即提高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素质,也就是增强他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修养和能力。无论是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是对于造就一代“四有”新人,这种修养和能力都是必不可缺的。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极其丰富的思想宝库。她向全人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使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有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思想工具,因而使世界和人类自己在我们眼中变得清晰起来。现在我国青年面临着广泛、深刻、艰苦的历史大变革,面临着纷繁复杂、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面临着富有挑战性的、千变万化的未来,如果缺乏马克思主义素质,那就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作出正确的选择,很难把握和处理今天与明天、世界与中国、社会与人生等许多问题,以至于思想上一片混沌,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
青年人要有作为地走完人生的历程,就要变自发与朴素的认识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素质,就能够帮助青年用科学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分析历史、观察社会、预见未来、审视人生;指导改造现实、完善自身的创造性活动,避免产生大的失误。如果说,人类的全部知识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那么,从总体上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处于这个知识体系迄今为止的最高层次上。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人生观,只有建立在这样的知识基础上,才是科学的、革命的,才真正具有了现代性的意义。
诚然,十年动乱中,马克思主义被弄成背离现实生活的僵死教条,甚至被歪曲到了荒谬绝伦的地步。但是,历史的灾难已经由历史的进步来补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恢复其本来面目。可以说,在那些年代里出生和成长起来的青年朋友,以往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是不那么真实的,很需要有一个重新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从懂得马克思主义ABC开始,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尤其是学会在实践中、在各种条件下运用这个理论体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青年在实践中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应当看到,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马克思主义过去和现在都处于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之中。如果这种丰富和发展停止了,马克思主义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正确对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实际上是人们的马克思主义素质的重要方面。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关于改革和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用和发展。
提高马克思主义素质,将有助于认识和领会这些方针政策;学会在实践中贯彻执行这些方针政策,也有助于青年马克思主义素质的根本提高。提高马克思主义素质必须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一些青年朋友可能认为,这仅仅是理论家和学者们的事情。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资本论》当年就曾在“德国工人阶级广大范围内迅速得到理解”,马克思为此赞扬了“被认为是德国世袭财产的卓越的理论思维能力”在德国工人阶级中的“复活”。一个民族,在多高程度上、在多大范围内具有社会生活中的理论思维能力,是其文明水平的标志之一。当代青年要想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文明的高峰,要想使自己成为“四有”新人,就不能不把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今年是五四运动67周年。半个多世纪前,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不是谁的“恩赐”,也不是谁强加的,而是整个民族符合逻辑的历史性选择。这种选择是不可逆转的。如果说,在67年前的五四运动中,仅有为数不多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青年的话,那么今天,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在开始自己一次新的伟大振兴的事业中,一定会造就出一代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素质的新人,造就出一批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