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切除手术的前后
1982-12-29陈凤才
陈凤才
手术前的心理准备
肺脏有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它使气体交换受阻,新鲜空气不能顺利吸入,造成慢性缺氧和低血氧症,有些病如结核病或肺脓疡等,其病灶还会扩散,引起毒素入血而造成慢性中毒症。这些均可使病人逐渐衰弱,甚至衰竭,有的还能突然发生大略血而致窒息,抢救不及时就会造成生命危险。至于肺部肿瘤,则不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如不及时手术切除,其后果都是很难预料的。因此,当肺部有病,经慎重诊断,确需手术时,病人思想上应该下决心,自觉地接受肺切除手术。
肺切除手术后的远期效果是良好的,绝大多数病人可恢复正常工作。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只要有一侧肺存在,就可以符合人体生理的要求,维持正常的生活。这一点病人也不必顾虑。
改善身体状况
手术前要适当调理身体,加强营养,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一些慢性肺病病人有贫血、低蛋白血症,更需改善其全身状况,必要时可多次少量输一点血。
还要象其他大手术一样,进行一次全面的生理功能检查,特别是肺脏功能和心脏功能的检查。
此外,在手术前还要设法减少排痰量。痰量很多会增加麻醉手术的困难,且易导致手术后的病灶扩散。减少痰量的方法包括,运用有效的抗生素,采取雾化吸入疗法、体位排痰引流、胸部按摩等法排痰。当然,这都要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进行。通过这些方法,一般均可使痰量逐步减少,以手术前减至每24小时痰量少于60毫升为好。除减少痰量外,痰的性质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应从黄色脓性痰变为清白色痰液,只有这样才说明炎症已被控制。
为了保证手术后能顺利地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在手术前就应训练病人掌握深呼吸咳嗽排痰的方法。如果病人在手术后不会有效地咳嗽排痰,以至分泌物堵塞支气管,即可能造成肺部并发症。
此外,还要通过练习,学会在床上利用便盆大小便。
手术前应尽量避免受凉感冒。手术前一天晚上更应情绪安定,睡好,以便有充分休息,保证第二天的手术。
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肺部切除了一部分,胸腔之内就留下来一个空隙,叫做“残腔”。这个残腔必需通过保留的好肺逐步膨胀长大而填充。
在手术时放置胸腔引流管,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手术后能通过有效地引流,排除胸腔内的积液和积气,再加上咳嗽排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这样,保留下来的好肺才能顺利膨胀,最后彻底消除掉残腔。所以,在手术后的第二天,即第一个48小时内,最重要的几项措施就是:用药物止痛;深呼吸咳嗽排痰,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家属和病人要当心不使引流管拔掉或滑脱,并时时注意引流是否通畅。不通畅即要立刻告诉医护人员。多数情况下,引流管可于手术2天后拔除,拔除后进行胸部X光透视,观察肺膨胀和胸腔内有无积液、积气等情况。如好肺膨胀较差,积液、积气排除不够,都是引起肺不张、支气管肺炎,胸腔内积液或积气,以至脓胸等手术并发症的原因。
手术后次日,即可进流质饮食。
一般情况下,手术后可能有38度上下发热,三天左右就可逐渐正常。如发热超过39度,且有畏寒、血白细胞上升等症状,多为感染的征兆,应告诉医生加强治疗措施。
如果病人无高热以及心脏疾病,应争取早日活动身体。一般可在手术当日及次日,在医护人员帮助下,于床上练习四肢活动及翻身动作,手术第三、四天后,拔除了引流管,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即可下床活动,这对心肺功能以及全身的恢复都很有好处。肺手术同一侧的上肢,更应早期进行被动性(即在他人帮助下进行)旋转和抬高活动,以避免手术后肩胛骨粘连和活动受限制。
病人一般在手术后七天可拆除皮肤缝线,术后二周即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