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太好
1982-07-15朱文华
读书 1982年11期
朱文华
读了韩进廉同志的《红学史稿》(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一月版),对它的整个评价不去说它,但有一点使我十分吃惊:该书第七章“胡适和俞平伯建树的‘新红学”中之“(二)胡适其人及其《红楼梦》考证”一节文字,其关于胡适的介绍、评价,与我的论文《试论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原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三期,《新华月报》文摘版一九七九年第五期转载)竟大部雷同。粗略地算了一下,抄袭和改写大小十余处,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文句也有一千多字。以下二例,都引自该书,其中排黑体的字句都几乎是拙稿的原文。
胡适“一九○四年到上海读书,开始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一九一○年赴美留学,……留美期间,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逐步发展,其核心是实验主义和进化论。他后来总结说:‘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略)。他所信仰的赫胥黎的进化论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在‘五四之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不失为较之封建主义思想进步的新学说。这也就是他在留美期间就参加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当他于一九一七年四月得知俄国推翻沙皇的‘二月革命的消息后,填了一首充满激情的词《沁园春·新俄万岁》:(词略)七月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教并参加《新青年》的编辑,直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之一”。
“对于胡适这样一个有过也有功的历史人物,我们应该用唯物史观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功则功,过则过,不能以其后半生的堕落与反动来否定其前半生的进取与功绩,‘因人废言或‘因言废人”,‘爱之者欲其生,恨之者欲其死,都是不对的。”
一个人著书立说,免不了要参考别人的论著,援引别人的观点材料也是正常的,不过,在这样做的时候,至少应该注明一下自己所援引别人观点材料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