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籍装帧艺术漫谈(四)

1981-07-15莫志恒

读书 1981年5期
关键词:宋体装帧副刊

莫志恒

二十年代——三十年代

问:你能为我们谈谈书法技术与装帧工作的关系吗?

答:这是一个专题。这儿就简要地说一说吧。一个书籍装帧艺术工作者,要有深邃的绘画技术、图案基础技术为根底,然后才能发挥其所长;同时还要有汉字的书法基础,才能书写出变化多端、美观大方的美术字体。装帧工作者要有工艺美术形象思维,才能把一本出版物装饰得似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如果仅仅为了外表美观,而不切题,还不能说是一种上好的装帧设计。封面设计仅是装帧范畴内的一种技术。就一幅封面而论,它主要由两方面构成:贴切而谨严的装饰图案,配上大方而老练的题字。题字,通常多为毛笔字,正草隶篆,都无不可(篆体应少用,因为现在的青年读者不容易认识)。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在以前的出版物封面,许多都请对书法有修养的人士题签,或从古碑帖中去选集书名字,拍摄引用。当年各解放区出版的书籍封面,多由毛泽东同志或其他领导同志题书名;开明书店出版的《二十五史》,由章钰题书名;鲁迅的《热风》、《华盖集》(及续编)、《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和他编的《凯绥·柯勒惠支版画选集》、《引玉集》等等,都是他自己用毛笔题写的。丰子恺也很喜欢用他脱胎于李叔同的字体题书名,凡是他设计的书封面,书名全用毛笔书写。就是喜欢以老宋体字和美术体为封面字的钱君,对隶书与传体书法也有深远的功夫。我在十四岁起,曾学过五年汉隶书,对后来从事装帧工作题写书名有不小的帮助。即使你要书写美术体的字,没有对我国固有书法技术下过苦功的,也是写不顺手的。在二、三十年代,有些装帧工作者题写的美术字书名,往往写的使读者认不出是什么字,其原因一是基础差,二是变化太多,没有规律地硬变——变的杂乱无章,笔划也不统一。这样,即使你把图案设计得很可以,而整张封面却给破坏了。在那些年,这样的封面设计,在出版界还是不少见的。另一方面,也不是说,毛笔字写的好,美术字就必然写的好。书法技术仅仅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对美术体字的书写,就有莫大的帮助。写美术体字,大多是先设计,然后用绘图仪器加工而成的。当然,有些汉字的部位却须靠笔功去完成,不能完全依靠仪器。有的美术工作者对美术字体写不满意——不美观,不大方,主要原因是笔功(手工加工能力)不够。如:“撇”、“捺”、“点”、“挑”、“弯”等笔划,仪器往往用不上,必须用钢笔或毛笔加工。技术到家,字的结构就圆润得体;技术不到家,一些曲线笔划就会变成折线,现出了折角,很不舒服。封面上的书名字,是封面画的主要组成部分,构件不美,就会损害书籍的美观。我国二十年代以来不少出版物封面上的书名字多采用宋体。宋体字横细直粗,合乎汉字横多直少的自然结构,经过美术加工,极为美观大方。这种宋体美术字,日本的美术工作者写的比我们好。他们原是从中国学去的,学去以后再加以发展,书写技术反比我们高明了,我们翻过来再向他们学习,互相竞赛、互相提高。我国老的装帧工作者中,书写宋体美术字,要算钱君是高手,郑川谷和我都比不了他。当然,宋体书法和美术体书法,各人有各人的风格,不能一概而论。总之,书法与装帧工作的关系很大,很密切:会写字而不会装饰美术,固然做不好装帧工作,会装饰美术而写不好字的,也做不好装帧工作。

问:请你谈谈插图、刊头、题饰图案的设计,可以吗?

答:插图、刊头和题饰等设计,都是装帧工作范围内的事。从来的出版家有不少是很注意书籍插图的,因为它可以提高读者的兴趣,帮助理解书籍的内容,尤其是文艺类书籍,插图愈丰富,就愈能引起读者阅读它的欲望。先前出版的木版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和《西游记》等古典小说,插图都很丰富。出版者往往还在封面的书名之上冠以“绣像”二字,以求多多推广该书。虽然绘图者、木刻者费工费时,成本提高,也在所不惜。到了石印、铅印时期,因为制版技术进步了,插图更加增多。“五四”以后,最注意插图工作的是鲁迅先生。你们看他主编的《奔流》、《译文》等刊物,总是想尽办法寻找插图来编印进去。凡是鲁迅编的刊物,美术作品总是很丰富多采的。即使不是他主编,也往往经常介绍中外美术家的作品(尤其是版画)给编者去采纳刊用,如:三十年代的《文学》月刊,《北新》月刊等。上面说过,他为韬奋编译的《革命文豪高尔基》推荐插图,为费定著的《城与年》找插图,并亲笔题写说明,都是非常热心的。一九三六年生活书店出版富曼诺夫的长篇《夏伯阳》(郭定一译)汉译本,当时苏联正拍成电影,在上海放映。我想到:汉译本中可以加插一些这个红军游击队司令员的电影镜头,就到上海大戏院找了姜椿芳同志,他热心地给找到了十多幅照片,并将俄文说明代为译成汉文。我喜出望外地拿到书店,规划版面,摄制铜版,把它插印在正文前面,以增加读者的兴趣。可是,近年来的文艺书籍的插图却不多了,有者,也是厚厚一部书,里边插图只有寥寥数幅而已。如:姚雪垠的《李自成》。我们并不是没有插图美术家,及至最近,一批插图和连环画作者,队伍大,技艺高的人才多得很,如:赵宏本、叶浅予、李桦、彦涵、古元、丁聪、顾炳鑫、贺友直、华三川、戴敦邦、万籁鸣、特伟、伍必端、孙滋溪、张德育、董辰生、方成、苗地、缪印堂、袁运甫、邱陵、范曾、韩羽、周菱、秦元阅、姚有信等。他们绘事忙,但并非没有时间为文艺书籍绘插图,问题是要有人去组织这件事,出版社的装帧部门应该有专人负责组织这种工作,使出版物图文并茂,为读书界做些好事。实际上,插图工作也是出版家应该做的工作,有责任把它做好。

“刊头”设计是期刊和日报副刊所不可缺少的。期刊之内有各个专栏,每一专栏之首,就需要设计刊头,使版面醒目。如三十年代胡愈之主编的《东方杂志》,内容除国际政治、学术论文外,还有《东方画报》栏、《妇女栏》、《文艺栏》等等,这些刊头,当时是由我设计绘制的(自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七年,计绘制了一百三十多幅)。还有如《月报》(胡愈之主编,开明书店出版)、《世界知识》(生活书店出版)、《文摘》(孙寒冰编,文摘社出版)等刊物,内容都有各种专栏,都曾设计各种刊头,请美术家绘制或选择照片,把专栏名字摄入进去,作为装潢。日报上的副刊,更要设计刊头,一为版面分栏,二为形式醒目。举一些先前的例子:一九一九年李大钊参加工作的北京《晨报副刊》,一九二四年孙伏园主编的《京报副刊》,一九一八年李石岑等主编的上海《时事新报》副刊之一:《学灯》,一九三二年上海《申报》副刊之一:《自由谈》;现在,《人民日报》副刊之一:《战

猜你喜欢

宋体装帧副刊
省志所载报纸文艺副刊勘误及其考订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比主编还牛的副刊编辑们
基于线性视觉流程的出版装帧应用研究
书籍装帧配色设计研究
副刊编辑:发挥文化传播作用
纪念币装帧卡收藏价值日渐凸显
报纸副刊的问题探析
福布斯中国大陆50富豪排行榜
武汉迅通集邮收藏品有限公司——售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