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反映当代的外国文学作品
1980-07-15鲁海
读书 1980年4期
鲁 海
打倒四人帮以后,外国文学作品恢复出版了,但是还不多,而且大都是古典作品,反映当代生活的极少。
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塞万提斯笔下的吉诃德先生,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这些人物我们是喜爱的,但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些。我们需要看到今天的现实,看到今天的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非洲人、拉丁美洲人……是怎样生活的、怎样工作的、怎样学习的。
恰巧我手上有一本侨居美国的英国青年作家里德写的长篇小说《教授的女儿》。它反映了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出版于1971年。我读后对极为陌生的美国社会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觉得这个极为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确极为腐朽。这本书的“小引”说它在美国是本畅销书,由此也可见美国人喜欢的书是怎么样的。但是这样一本书,在我们这里却是“内部读物”。
既然是“内部读物”,基层图书馆就买不到它,大图书馆虽然有了收藏也不自由借阅,一般读者又如何能读到呢?
我以为,对于过去的“内部读物”,应当重新审定,有些过去的“内部读物”,应当开放,并且由出版机构发出公告,废除那种限制,使一般读者都能借阅,包括学校里的学生在内。
至于今后的出版物,一般不要搞什么“内部读物”了。如以反映当代生活的外国文学作品言,有些可能有较大的缺点,则应该努力写好出版说明或中译本序言,帮助读者认识书中的缺点,而不应该还是作为“内部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