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1959-08-16冯征
冯征
“八一”建筑节来了!在这个可纪念的战斗的节日里,回味一下那些难忘的革命战争岁月,那些艰苦的也是甜密的回忆,那些牺牲了的但永远活在我们心上的战友们……再看一看十余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及其灿烂的远景,看一看在党的教养下朝气勃勃意气风发的青年同志们,沸腾着的怀念和期望,热烘烘地交织在心头,使人感到格外的亲切和兴奋。
亲爱的青年同志们!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你们担负着极其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虽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我们国家建设事业虽然日新月异,但是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基本面貌,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正如同“万丈高楼平地起”,社会主义的楼房要一块砖一块瓦地才能盖起来。继承和发扬我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把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事业担当起来,让我们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从我们手上出现,这是我国青年义不容辞的神圣的历史任务。
我国广大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贡献出自己的一切,所表现的英雄行为是令人感动的,是无负于党和人民对他们的期望的。他们勇敢地承担起了前辈未完成的事业。但是据我们了解,也有一些青年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抱有另外的看法和态度,他们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见解。为了澄清这些看法和言论上的混乱,我们愿意就此和青年同志们一起加以探讨。
“革命胜利啦,应该享福啦!”有这种看法的同志,认为“干了好多年革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按劳付酬,也该享享福了”。这也反映了一种“功臣自居,居功邀赏”的情绪。不久之前,我收到过一个青年朋友的来信,我和这位朋友是几年前在上甘岭前线认识的。在朝鲜前线硝烟弥漫的战火里,在战后守卫三八线的斗争中,他是一个很出色的战士。可是隔了几年,你猜,他给我的信是怎么写的呢?他说:“你知道我是从上甘岭回来的,在安东、沈阳和首都,我受到过祖国人民热烈的欢迎,说我们是最可爱的人光荣地回来了,说祖国人民如何盼着我们回来;可是我回到了家乡,却仍然和参军前一样,整天价和锄头、镰刀打交道,什么光荣也看不到了。”你看,他这个光荣的战士,错到哪里去了。过去在敌人面前,他是一位英雄好汉,他受了党和人民几年的培弄,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好同志。可是,现在他竟这样的提出问题。我当然写信回复了他。希望他认识到:革命虽然胜利了,建设可仅仅是开始,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革命军人在上甘岭、在福建前线作战,艰苦奋斗,那是光荣的,为国家的和平建设创造了条件。但,我们干革命是为了六亿多人民都过好日子。要过好日子,不经过艰苦的劳动、建设,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像战争时期那样,保持与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傅统,只有那样,才真正担当起“光荣”的称号。
胜利了要求享胜利福,也是合理的。问题是我们大家是不是都已经享受了胜利福?我们的答复是肯定的。我们青年人都熟悉女工李凤莲、郝建秀,她们出身都很穷苦,在旧社会恐怕只能做一辈子无名的苦工,而现在他们由于劳动的好、贡献大,为我们全国人民所钦佩,在党和国家关怀下,都受到了高等教育。就拿刚才说过的和我通信的那位志愿军同志来说,他从六岁到十五岁一直给地主放羊,1952年实行了土改,他才分得了土地,第一次穿上了新棉袄。在抗美援朝热潮中,他自动报名参了军,在作战和训练中都立了功,加入了青年团,在部队中学到了高小文化水平,现在又是公社的一个基层干部,难道说他没有享胜利福吗?显然不是的。这种例子可以举出千千万万。就全国劳动人民来说,我们的生活虽然离我们的理想还很远,但比起十年以前,那也是天上和地下了。再退一步说,我们摆脱了地主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能够做一名公社社员,自由地劳动,这本身也就是一种幸福,这在旧社会是根本不能设想的。这是无数先烈志士用热血头颅换来的。如果连这一点也看不到和认不清,那也真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从我们国家的整个情况和人民生活水平来看,任何人,不管他对革命曾经有过多大的贡献,都应该感到:今天国家所给我们的和我们的贡献比起来,都只有多而不是太少了。如果因为自己曾经为革命出过一点力,就总觉得国家厚待了别人,亏待了自己,就以债权人自居伸手向国家要这要那,这是非常错误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已经满足于今天的情况,而不要再前进了。我们已经说过,我们今天所达到的物质文化水平,离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还差得很远。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进一步用艰苦劳动去换取,而不是在今天提出过高的要求。以为革命战
争胜利了,就可以享消福了,就可以伸手向国家要这要那,而不需要艰苦劳动了,就可以放下镰刀和锄头了,这是非常有害的想法。革命战争时期需要我们拿起枪杆;革命胜利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我们拿起镰刀和锄头,镰刀和锄头就是今天我们社会主义建设者手中的一种作战武器。放下它是不行的。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尊敬那些英勇战斗的人们,今天,在建设时期,只有那些能够继承前辈光荣传统,在建设事业中艰苦奋斗的人,才能真正获得人们的尊敬。
“应该使生活和生产双双跃进!”这是对的。我们党和国家一向注意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改进。我们主张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一方面要大鼓生产干劲,一方面要大力兴办群众的福利事业。大跃进以来,有些单位对群众物质生活注意不够,党和国家对此曾采取了很多措施,并且不止一次地批评过某些单位忽视群众物质生活福利的偏向。我们应该按照中央的指示去办。但是生产和生活这两个问题既不能片面地割裂开来提,又应该分个有先后和轻重。不注意群众切身的福利,对生产是不利的;但发展生产是改善生活的基础和前提,脱离开发展生产的原则,孤立地大讲改善生活,追求改善个人的生活待遇,是没有基础的,对发展生产也是不利的。发展生产是第一位。改善生活待遇,要服务于和服从于发展生产。
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某些问志对自己薪金多少、待遇高低斤斤计较,而对生产发展的情况和需要却很少考虑。他们提出什么“生产翻一番,薪金也要翻一番”,就是说主张吃光了事,主张今朝有酒今朝醉,至于进一步发展生产,建设更幸福美好的明天,他们却不关心。这样的人未免太眼光短浅了,太没有理想了。前一代人为了争取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抛头颅、洒鲜血,在所不惜。今天当我们享受到前人所创造的幸福果实的时候,却有人主张坐享清福,不愿意付出艰苦劳动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将来,我们能说这样的青年是有出息的吗?北京有个徒工不热心学手艺,写出了这样的打油诗,说什么:“亲爱的党,我的妈,十五块钱不够花,你的儿子胃口大,再给几块我花花。”其实,这个徒工的钱并非真不够花,无非是想多挥霍一些,这种要求,当然是不合理的。妈妈总希望自己的儿子是勤劳节俭的,党也希望我们青年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比起过去来,我们今天过的是富日子而不是穷日子。如果我们青年后代勤劳节俭,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我们的生活就会越过越好。如果我们贪图安逸,挥霍浪费,把穷日子当富日子过,最后将弄得一无所有,我们美好生活的理想,将永远是个泡影。
“艰苦奋斗,何时到头?”这个问题颇有人关心。我们的答复是:我们的事业才刚刚开始,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才走完第一步就想休息了,就对艰苦奋斗厌倦了,这未免把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看的太容易了。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六亿多人口的大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谈何容易的事情。我们的生产发展很快,在大跃进的1958年,有些产品成倍地增长,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鼓舞的事情。但是如果把任何产品的总产量用六亿多人口去除一下,你就会发现那又是少得多么可怜,按人口平均计算起来,我们还远远落在许多国家的后面。同样的,如果把每个人对任何东西的需要通用六亿多人口去乘一下,你就会发现我们现在巳经有的比起我们的需要来还差得很远,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繁重得很。如果我们每个青年都认真地深思过这些问题,难道我们还有勇气说出厌倦艰苦奋斗的话来吗?当然不能。
当然,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不主张提高生活。我们不是为艰苦而艰苦,艰苦奋斗正是为了过幸福生活。我们只是主张用艰苦奋斗来创造幸福生活,反对那些只想伸手向国家要这要那,而不愿付出艰苦劳动的人。我们只是主张要眼光远大,要站得高看得远,要有理想,要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已要勤劳节俭,反对那些眼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吃和穿,整天价在吃和穿上打算盘,而却不努力生产和工作,只知一味挥霍浪费的人。根苦奋斗是幸福生活的源泉。种风得风,种豆得豆,付出巨大的劳动,才能得到丰硕的收成。艰苦奋斗和幸福生活不是对立的,而是不可分离的,有了前者才有后者。当然,我们今天的艰苦,与前一代人在革命战争中所经受的艰苦比较起来,那是好得多了,我们相信下一代人,又会比我们今天好得多。但是不论什么时候,即是到共产主义社会,要想进一步提高我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进一步地推动历史前进,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今天我们所面临的许多艰难困苦,那时就不存在了,但是那时还会有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而不会是一张口,一举手,不付出艰苦劳动就什么都成功了的。
“不要再讲过雪山、定草地了,也不要再讲五圣山、上甘岭了。我都听不进去了!”这是谬论。为什么不要讲过雪山走草地呢?难题我们的光荣传统有什么不好吗?难道我们今后不再需要艰苦奋斗了吗?为什么不再讲五圣山、上甘岭呢?难道我们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不需要了吗?当然不是。相反地,在我们大规模的建设事业中,需要的正是走雪山过草地、五圣山上甘岭的英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没有这种精神和思想品质,我们多快好省地建设计划,就难以胜利实现。因此,不但应该讲,而且要大讲特讲。不仅过去讲,今天讲,将来还要讲,要一直讲下去,让我们的接班人知道革命胜利来之不易,知道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如果把我们的事业交到那些不知艰苦困难为何物的接班人手里,那将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至于有的同志对这些“听不进去”,肯定地说,那是因为他们对于我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认真听的还太少,领会也不深,因此,就更有必要向他们更广泛更深入地宣传爬雪山、过草地以及五圣山、上甘岭的事迹和精神,宣传我国人民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并且也让他们能继承下来。
当然,具有上述错误思想的同志,在青年中是极少数,而这极少数的同志,他们又大都是对某一个问题或者对某一个现象一时理解不清楚。只要我们能够耐心地同他们讲清道理,承认他们认识中的某些正确部分,解决他们生活中必须解决的某些实际问题,说服他们纠正错误的认识,引导他们努力学习,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告诉他们时刻从六亿多人民的整体立场出发,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出发,我们相信,少数青年同志上述片面的认识和错误的思想,是一定可以得到纠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