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事业是兴旺的发展的
1959-08-16王光伟
王光伟
(一)
在今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的事业,无论在国内方面,或者在国际方面,形势都是好的。我们的事业,各方面都在欣欣向荣,都在快步前进。”几个月来客观事实的发展,完全证明了周总理这个论断的正确。
在国际方面,以伟大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兄弟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蓬勃地发展,无论在工业战线、农业战线和文化科学战线都在飞跃的前进。苏联的伟大的七年计划正在胜利执行,今年头五个月的工业速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十一,超过了七年计划规定的平均每年增长八点六的速度;反殖民主又运动的浪潮汹涌澎湃,冲击着帝国主义的统治;世界和平力量日益强大。这些都进一步证明:东风压倒西风,东风在继续压倒西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这种国际有利条件下快步进行。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去年大跃进的基础上,继续在快步前进,今年上半年的工业发展速度比去年同期的增长幅度是很大的,许多企业都在出色地完成了计划。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钢的产量在今年上半年此去年同期增长为百分之四十左右。上海今年上半年钢的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左右。现在全国正在开展以优质高产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广大的职工同志,正在千方百计挖掘原料、材料、燃料的潜力,努力提高技术。工业生产不仅产品的数量在增加着,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品种也正在提高和增加着。目前有数百个大型的基本建设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以武汉钢铁公司为中心的华中钢铁工业基地和以包头钢铁公司为中心的华北钢铁工业基地,也将陆续投入生产,在钢铁战线上发挥作用。各个地区新建的高炉、转炉、平炉、电炉在不断地投入生产。过去许多钢铁工业空白点的省市,现在都在生产着数以十万吨计的钢铁。三门峡、新安江、富春江等这些巨大的水电站正在建设,七万二千五百瓦的水输发电机组巳经试制成功,今年有可能把它按装在美丽的新安江上。我国不仅在快步地发展着重工业,而且也在快步地发展着轻工业和纺织工业。今年轻工业和纺织工业的投资比去年有了更多的增加。轻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布局也在改变着,过去许多地区依靠从外区调进大量的轻工业品和纺织工业品,现在这个情况开始变化了。
虽然今年春夏有好些地区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广东遭受了严重的水灾,东北某些地区旱情较重,但直到现在,作物的生长情况是此较良好的。小麦丰收的特点是出现了许多大面积的高产田,有上万亩平均亩产四百斤、五百斤、六百斤的小麦高产队和小麦高产县。油菜籽也比去年增产几百万担,如果没有严重的自然灾害,今年农业战线总的情况是好的。为了支援农业增产,各地除下放了大量干部到农村与农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外,现在正在把大量的劳动力增加到农业战线上去。国家的机械工业,今年上半年巳经支援农业上百万马力的排灌机械和其它动力设备。化学工业也正在千方百计地设法多增产化学肥料和农药来支援农业生产。
在工农业继续快步前进的情况下,交通运输业和商业也在发展着。文化教育科学事业也在快步前进。数万大学毕业生和数千回国留学生将在暑假后分赴祖国各地,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将对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出色的贡献。与数万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同时,全国许多大学校都在紧张地进行校舍和教室的建设,准备迎接上千上万的新的大学生入学学习。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指引的方向,继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发展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
(二)
建设时期和革命时期一样,不可能没有困难,我们就是在不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斗争中取得胜利的。在社会主义大跃进中,出现一时的困难是难免的,正如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在国民经济的大发展中,不可能没有困难,在我们这样经济落后、底子薄的国家中更加是如此。在目前一段时期内,许多重要的原料、材料、电力和运翰能力赶不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状况,还不可能很快得到彻底改变,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困难之一。”本来这些困难在过去几年也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的,可是大跃进以来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些困难更加突出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的原料、材料、电力、运输力等没有什么发展,相反的,这些方面发展是很大的。例如电力由1949年的43.08亿度增长到1958年的275亿度,原煤由1949年的3098.4万吨增长到1958年的27000万吨,水泥由1949年的66.1万吨增长到1958年的930万吨,原木由1949年的567.3万立方公尺增长到1958年的3500立方公尺,钢由1949年的15.8万吨增长到1958年的1108万吨(包括土钢),棉纱由1949年的180.3万件增长到1958年的610万件。
这些重要的生产部门既然有了很大的增长,可是仍然不能满足大跃进的需要,一方面因为这些东西就是有了很大的发展,而我们达到的水平仍然是很低的。我们的钢虽然已经发展到一千多万吨(包括土钢),可是按六亿五千万人的国家来说,还是很少的,每人平均不过十几公斤吧了。另一方面,我们的各种事业都是飞跃发展,不论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对原料、材料、电力、运输力的需要是巨大的和增长得很快的。这样,供应赶不上需要的矛盾就显得更加突出了。现在全国人民正在用增产节约的办法,来克服这一困难。我们应该看到,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这一困难正在趋向缓和。
我们应当认识:困难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的困难是大跃进中的困难,是胜利和前进中的困难,这些困难只是巨大成绩主流中的一个支流,只是快步前进中的一个小碍障,它是阻挡不住我们前进的。对待困难也有种种态度,有的人看到一点困难就畏首畏尾,唉声叹气,甚至惊惶失措,吓的不敢前进,这是一种胆小的人。这种人既不敢在革命中向困难挺进,取得胜利,也不敢在建设中向困难挺进,取得胜利。当然这是极少的少数。我们的态度是革命者的态度,就是认真对待困难,正视困难,努力克服困难,使我们的事业更快地前进。我们一定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对待我们自己的事业,我们要置身在火热的斗争中,而不是指手划脚,怨这怨那。在革命的过程中,我们的党曾经遇到过无数次的困难,那些困难都没有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的党在战胜困难中经验更丰富了,力量更加强大了。现在我们遇到的这点困难和过去革命中遇的困难是不可比拟的。毛主席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曾以“愚公移山”为题作为大会的闭幕词,勉励全党全国人民挖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难道现在比挖掉那两座大山还更困难些吗?当然不能这样说。在革命时期,许多革命志士,“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曾经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的诗篇;今天,当前人为我们挖去了两座大山铺平了建设大道以后,当我们正在建设梦寐以求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座美丽的大厦的时候,能够有任何的畏缩情绪吗?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的精神,知难而进,积极地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创造我们光辉灿烂的未来。
(三)
保证我们事业快步前进和保证我们战胜任何困难的决定因素,就是我们的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就是巳经通过实践证明了的锐利的武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大跃进以来的伟大胜利,就是在我们过去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的基础上,又找到了一条多快好省的经济建设路线,找到了人民公社这个位大的组织形式,找到了农业增产的“八字宪法”。只要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遵循着党所指引的方向,遵循着总路线,自觉地劳动,不怕困难,不惜牺牲,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继续兴旺地向前发展。
实践证明: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党的五个并举和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各种经济规律的反映,它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符合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认真地很好地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就能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党的方针路线既要求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度地发展,同时也要求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在保证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度发展的时候,决不能忽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决不能忽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要求,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按照积极平衡的精神,安排得比较协调,就一定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地前进,也就能够减少我们快步前进中的困难。不能认为矛盾的发展是绝对的,客观上不平衡是绝对的,就可以忽视平衡和比例的重大意义。正因为矛盾的存在,所以克服矛盾就成为重要的,正因为不平衡是绝对的,所以平衡就是重要的。忽视平衡,忽视客观的比例,将导致困难和加多困难。为了克服困难,适当地调整比例关系就成为目前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调整比例关系时,注意贯彻执行党的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特别注意工业支援农业有重大意义。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从人民生活的需要来说是必要的,就是从工业的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来说也是必要的。工业越发展,越要求农业的支援,工业一方面需要农业支援更多的粮食、工业原料和副食品,一方面需要由农业战线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农业要满足工业的要求,不从工业方面得到更多的机械和化肥是困难的。因此,工业支援农业,不仅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工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已建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对农业的进一步支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只要工业和农业这两个部门的比例关系更加协调了,就可以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更快地发展。
通过客观实践,我国的建设经验正在日益丰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是我国人民最好的社会主义学校,在实践中直接取得的各种宝贵经验,将进一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前进。当前的形势是好的,兴旺的,发展的,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努力,我们就会取得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