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我们的康庄大道
1957-08-16范群
范群
一
看了王中同志给组织的意见书,就是哑吧也要说上几句话。人们要问:这究竟是否出于一个革命干部的手笔,为什么里面革命气息这样淡薄,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霉气这样浓厚。
王中同志真是一个肯用思想的人,他为自己想的多么具体而周到。
他有美妙的理想:上大学学习历史,毕业后或教历史或作与历史有关的工作。为了达到上大学的目的,他需要有一个临时的工作,组织上既然照顾了他个人的生活,把他从外地调到北京来,以便使他和他的原在北京工作的爱人在一起,那么,最好组织上对他照顾到底,给他分配一个既适合他的习惯、爱好和兴趣的、又便于将来考大学而且还能离家近、上下班节省时间、节省冬服、节省车费……的工作。王中同志对于自己所想担负的临时工作,给组织指出了二条途径。一条是国防体育工作,以便他通过具体军事体育工作,来增加他的军事体育知识和才干,并且督促他坚持锻炼身体的意志。另一条是:类似宣传性的工作,以便迫使他看书、找材料、看多样的报纸和内部资料。当然,这两条途径都不过是王中同志为达到上学目的而临时搭的桥,一旦目的达到,他便过河拆桥,走向研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大道。
人们看到王中同志能这样用脑筋来为个人的兴趣、志愿和利益着想,也尝试着在意见书里寻找他怎样替组织设想。但是,很可惜,他丝毫来曾用一点脑筋给组织考虑一下,而且对组织和有关人员发出了抱怨。他埋怨人事科的同志事先不知道他有改行思想,他埋怨组织过早地把他从学校里调出来工作,使他没有学成一种专业。他特别振振有词地要求组织照顾个人利益,照顾个人兴趣和志愿。而且他理直气壮地说,要解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工作需要与个人兴趣和志愿的矛盾,关键在于组织。如果组织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可以拒绝服从分配,甚至请求退职。
看,王中同志的个人主义思想已发展到多么可怕的地步!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现实,就会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王中同志这样思想的人,今天并不是个别的。最近一个时期,在我们的机关、学校和工矿企业里,吹起了一阵歪风,有那么一些人,很少考虑国家的需要和集体的利益,动不动要求国家照顾个人利益,要求组织照顾个人兴趣和志愿。我们曾听说过:有些青年学生,对学校行政提出不少过分的要求,连寒假回家,也要求学校发给往返的旅费;而毕业时,有人对工作岗位东挑西选,要求工作的地点离家近,气候好,工作的单位领导强,事不多,而且工作性质必须完全符合学用一致。有些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越提级越不满,并且不断埋怨机关宿舍太挤,托儿所太小,家属补助金不多,文娱活动不经常。埋怨领导上不了解干部,不尊重个人的兴趣和志愿,怪不得自己工作不安心,干起活来毫不带劲儿。
总之,他们也像王中同志一样,有理直气壮的理由,就是:组织上应该大力地照顾个人利益和个人的兴趣与志愿。
既然,有人这样强烈地要求照顾个人利益与个人的兴趣和志愿,我们就有必要来讨论一下这两个问题。
二
我们谁也不否认,在不妨害集体利益之下,应尽可能地照顾个人利益。在今天,在个别地区、某些单位是否有忽视个人利益的现象呢?显然是有的。但是,从总的情况来讲,我们的公家不是照顾个人利益太少了,而是照顾的太多了。前几天人民日报曾登载一篇题为“福气”的文章,里面有一段说:“我们这些比较负责的‘公家人活在世上,除了上班办公以外,一切私事、无论衣、食、住、行、娱乐、看病,也无论婚、丧、嫁、娶,孩子的生育、抚养和读书,全给公家‘包干了。而人的私生活又何其复杂细致,母亲的慈心,夫妻的爱情,病人的忧愁,老人的寒暖,如此等等,公家哪一种不在关心之列呢!”其实,承受公家如此周到的关心的,并不限于比较负责的“公家人”,一般的“公家人”何常不是受到公家的多方面照顾。就拿王中同志来说,公家为了照顾他个人利益,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为了使他们夫妻团圆,特地把他从外地调到北京,来了之后,马上为他们安置了一个家;为了给他介绍工作,尽量根据他过去的经历和当前的志愿,一再问各个机关接洽;为了打通他的思想,人事科长一再和他谈话……,只要王中同志冷静地想一想,就会感到,公家之关心他,恐怕比他的亲娘还要周到。但是,王中以及和王中有类似思想的人,不但不感公家之恩,用上全付精力作好工作,以报答人民,反而得寸进尺,欲壑难填,组织越照顾他个人利益,他越不满足。对于这样的人,我们真想问问他们:究竟你们是要为人民
服务,还是要人民为你们服务?
这些同志口口声声要求在不妨害集体利益下,照顾个人利益。他们殊不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诚然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集体利益一般是和个人利益一致的,但是,我们还应该承认,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仍然是有矛盾的。只是由于我们有良好的制度,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可以解决这种矛盾。从公家来讲,要经常注意,调节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尽量在不妨害或不大妨害集体利益的前题下,照顾个人利益。与此同时,还要求它的成员,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如有必要,还要牺牲个人利益。而从我们革命工作者来说,则应该多为集体利益着想,尽量把个人利益放在最低度,以免妨害集体利益。所谓革命的自我牺牲精神,其意义也就在此。但是,像王中同志一类的人,或者不了解这种关系,仿佛觉得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彼此互不相犯,如同井水不犯河水一样,因此,可以无限制地满足个人利益,而又不损害集体利益,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结果当然损害了集体利益。或者他们明知故犯,有意使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就拿王中同志来说,他承认要想将来考大学的人,对当前工作定然有临时观点(可能是一年二年或三年),他也承认有临时观点的人不能作好本职的工作,但他认为为了照顾个人利益,也只好这样。也就是说,即使有害于集体利益,也只好如此。大家看,这岂不是明知故犯是什么!而这种思想,是为我们革命组织所不容的。因此,我们倒要为王中同志指出两条途径,或者他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而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革命者,或者他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而成为一个蜕化的小人。何去何从,关键在于王中同志自己。
三
王中同志另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组织分配工作应照顾个人兴趣和志愿。我们当然不反对这个原则,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工作需要与个人的兴趣和志愿之间,也不是没有矛盾的。因为所有的工作人员的兴趣和志愿的总和,并不等于国家各方面的工作总需耍。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是应该为了照顾个人的兴趣和志愿,而增加或减少以至取消国家某些工作呢?题是应该为了满足国家工作的需要,而改变人们的兴趣和志愿?我们赞成后一种作法,而王中同志实际上赞成前一种作法。这里暂且不谈个人应该服从组织这一根本道理,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应该如何看待个人的兴趣和志愿的问题。从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个人的兴趣和志愿,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客观环境对于人们影响的结果。天地间先有植物,然后才有人爱好植物学,并且从研究植物为自己的志愿;社会上先有阶级斗争,然后才有人研究阶级斗争的规律,并且愿意终生为先进的阶级而服务。这正是说明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人们的兴趣和志愿是受外在环境影响的,是可以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因为这样,革命组织才有可能根据工作需要调动干部,而不被干部的兴趣和志愿所限制(当然可以适当照顾个人的兴趣和志愿),而每一个革命者也都不应当过分强调个人的兴趣和志愿,而不服从工作需要。我们可以看看人民解放军,解放军的指战员并非个个生来就喜欢打仗的,而是形势所需,非拿起武器不可。及至革命胜利、国家需要发展生产,不少解放军的指战员又转业参加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这说明他们的兴趣和志愿是随着国家的需要而改变,他们并不特别强调个人的兴趣和志愿,该参军时不参军,该复员时不复员。正由于他们能够把个人的兴趣和志愿服从国家的需要,所以他们能够在战场上是英雄,在工厂里是模范,真正能对祖国作出巨大的贡献。谈到这里,我想重复一下陈伯达同志在“人性、党性、个性”一文里的一段话,他说:“一个共产党员的个性,必须与党性一致,必须在党性基础上,才能发挥自己的多才多能。我们看见许多共产党员的多才多能,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秘密。这样多才多能的党员,大抵属于党性坚强的党员:当他们受党的指令,不讲价钱,而走到一定的工作岗位上的时候(今天党根据需要,而要他做这样工作,明天党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变更他去做另一样工作),纵使他们平日对于那项工作有如何的不习惯,不熟练,可是因为他们把全身心贡献给党,给共产主义,就都能够在任何工作角落,生出力量,愚蠢变成聪明,困难变成容易,危险变成坦途,所以也就能把任何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出类拔萃。反之,有一种党性薄弱的人,对党分配的工作,总斤斤计较不休,并且时常拿出‘个性作为抵抗党的盾牌,这种人就不会多才多能,也不会对任何工作有特别出色,因为他没有把全身心贡献给党,给共产主义,所以也就不能在任何工作角落生出力量,而聪明也可以变成愚蠢,容易也可以变成困难,坦途也可以变成危险。”这段话说得十分精辟,如果王中同志能够好好体会这段话的深刻意义,再想想我们革命长辈走过的道路,那就不会坚决要求组织照顾个人的兴趣和志愿,他一定能够愉快地服从组织为他指定的途径,而走向康庄的革命大道。
也许有人会问:过去报刊上不是曾经宜传过要照顾个人利益,照顾个人的志愿和兴趣吗?是的,过去报刊曾经宣传过,但那是主张在服从集体利益服从国家需要的大前提下,来照顾个人的利益、志愿和兴趣。而今天王中同志和王中同志一类的人,尽管口头上也谈论什么集体的利益和国家需要,而实际上是抛开了这个大前提,要求无条件地照顾个人的一切要求,这就必然会堕落到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泥坑。
我衷心地预祝王中同志能从个人主义的泥坑里爬出来,预祝有类似王中同志的思想的青年同志擦掉身上沾染的个人主义的污秽,在辉煌灿烂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照耀下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