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农业社的文化生活

1956-08-16萧牧

中国青年 1956年2期
关键词:社里渔鼓合作化

萧牧

这篇文章报道了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从这个合作社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广大农村在合作化以后,对于书、报、课本、剧本等读物的要求是非常迫切的,需要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目前适合农民阅读的读物还是太少,希望我们的作家们、出版家们大力写作和出版适合农民需要的通俗读物,以满足农民日益增是的文化要求。

——编者

来阳余庆乡余冲村农业社是在一九五三年冬建立起来的,经过两年来的丰收,社员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步步上升,社里的年青小伙子很多,他们对文化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社内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地开展起来了。到处洋溢着一片新生活的景象。

图书室

去年春上,团县工委、文化馆和直属机关的城市青年给农业社送来了一大批书。有苏联画报、解放军画报、中国画库、连环画和怎样办合作社及其他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等。农业社图书室从此就成立起来了,一到开放时间,就挤满了人。社员们喜欢结合各个时期不同的生产任务来阅读书籍,如在春上插秧时学习“均匀密植”,推广高产作物时学习“红茄的栽培方法”,抗旱时学习“怎样打井”。还有“刘海砍樵”、“韩梅梅”、“不能走那一条路”以及战斗英雄故事、画报、图片等社员们都很喜欢看。社员徐仲德看了苏联红十月集体农庄用拖拉机耕地的图画后,兴奋地指着村前的一大片平地说:“看!再过几年,我们的土地上也会有拖拉机的!”女社员谭才凤读了“怎样养猪”这本书以后知道了养猪也要讲究卫生,猪栏要经常打扫乾净猪才长得肥大。她高兴地说:“想不到养猪还有这么多名堂,今后我们社的养猪工作也要改进才行!”

读报组

读报已经成为社员们的习惯了,每天晚上只要不开会,读报员徐荣就抓紧这个时候给大家读报。社里有两份柳州群众报、两份湖南青年报、一本湖南农民杂志,少先队员徐作桂还订了一份中国少年报。报纸上有关工业建设、粮食政策、农业合作化运动、肃清反革命分子的消息,社员们都很关心,而且以这些东西来教育自己,推动生产。如读了新湖南报“用顽强的战斗战胜洪水的袭击”一文后,老社员徐高杰很感动地说:“工人兄弟们在洞庭湖不分日夜地英勇战斗,我们怎么好意思在生产中‘偷工减料不愿做重活呢?”以后,社员们更积极的出工,窝工浪费现象大大减少,大家都抢着干挑淤车水等重活。读了群众报上登的“活跃在农村中的青年突击队”一文后,社内十八个青年也组成了突击队。突击队在紧强的抗旱、插秧、积肥、秋收等农事活动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团县工委和文化馆还通报表扬。高小毕业生女社员徐素林过去出工很少,做田里活还有点怕羞。读了报上登的一个高小毕业生在劳动中成长的文章后,大大鼓舞了她的劳动热情,在杀青、晒谷、种秋荞、锄豆草等工作中不但自己积极参加,还组织社内其他妇女投入了这些活动。

夜校

夜校,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办起来的。一开始,没有灯油、没有黑板、没有课堂等等。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影响社员们对学习文化的强烈要求,大家积极想出办法,集体去砍柴,把砍柴卖来的钱再去买课本买灯油,这样,夜校终于办起来了。

社员们学习很努力,进步也快。青年妇女胡头香过去一个字不识,认为自己是妇女,管管家里事就行了,后来在民校学习后认得了二三百个生字,就积极起来了。社委徐仲武过去是一个普通农民,认不了几个字,现在无论谈农业技术、讲肥料的氮磷钾的使用或是治虫药械的性能等等,都头头是道。副社长徐仲华过去由于不识字,在工作中碰到很多困难,上级发下来的文件看不懂,到县里或区上开会、听报告也不会记录。经过夜校刻苦的学习后,现在也能写简单的书信和通知,开群众会时,也能写出提纲来发言了。他深深体会到学习文化的重要,因此常常鼓励别人说:“学文化好比办社,只要下决心,更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业余剧团

业余剧团是群众最喜欢的一种活动,社里好多青年小伙子都参加了剧团。他们配合党在农村中的中心工作演出了许多小型剧和花鼓灯。如在宣传贯彻婚姻法时演出“模范夫妻”、“婚姻自当家”,在“三定”到户工作中演出了“不能走那一条路”和“卖粮路上”等剧。平时他们也演出一些地方戏。有时他们还编些新剧,如结合社内情况集体创作的一幕小演唱剧“到底社里好”,演出后深受群众欢迎。六十多几的老农民彭书灿看了以后感动地说:“戏里说的好像都是我的事,现在明白了,我一定要参加农业社。”

剧团也订出了学习计划,除了排剧和学习业务外,还规定适当的时间学习政治。最近他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报告后,准备排演宣传合作化的新戏。业余剧团不仅是青年活跃的场所,而且也是他们学习的园地。

渔鼓队

渔鼓队里有四个人,一个拉琴、一个打渔鼓、两个人对口唱,组织简单,唱词内容丰富,语言也极通俗,配合干部进行宣传很方便,群众也非常欢迎。老社员徐传瑶说:“开会讲政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渔鼓队唱政策句句都记在我心里。”农民胡人柏去年到五里路远的仓库送谷子,嫌路远了不愿意去,今年听了“三定对唱”的渔鼓词以后,懂得了农民买余粮支援工业化的道理,高兴地把谷子送到十里外的灶市仓库去了。

现在渔鼓队正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说唱五年计划”和“齐奔合作大道”等新词,准备赶集时向群众宣传。

幻灯

农业社有两具幻灯和二十多套幻灯片,幻灯片中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郭恩玉农业社的成长”和“防止山火”“中共党史等。每当村里开群众会时,社里的青年干部徐荣、徐作云等就把幻灯放起来,大家都很爱看这种“土电影”,他们说:“过去不知道拖拉机是啥样,现在看到了,心里好高兴啊!”

黑板报

黑板报规定五天出一次,有特殊材料可以随时更换。全社三个生产队,每队都有黑板报记事员,报道各方面情况,表扬或批评一些好坏事例,有力地推动了社内生产。最近,黑板报又结合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文章进行宣传。另外黑板报上经常登些山歌、快板等都很受群众欢迎。

蓝球队

社内十多个青年组织了“欢庆”球队,经常与附近花石、南桥、观前等乡的青年球队进行友谊赛。去年国庆节参加了全县运动会,团工委还奖给他们一面锦旗,这大大地鼓舞了社员们的情绪。现在不仅男社员喜欢打球,女社员也很积极,胡头香、谭才风等八个青年妇女都参加了球队;生产组长徐传黄三十多岁了,也跟青年人跳跳崩崩地打球。社员们除了打篮球外还经常练习拔河跳远赛跑等。每天下午一散工后。他们就生龙活虎般地在场子上活跃开了。

猜你喜欢

社里渔鼓合作化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合作化时期农村劳动管理研究的三个维度
洪泽湖渔鼓:漂浮在水上的民俗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人教社70 周年:始于筚路蓝缕,志在止于至善
地方保护经验对零陵渔鼓保护和传承的启示
国内渔鼓分布情况探析
声 明
许愿牌
农业合作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