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歧视出身地主、富农家庭的青年学生

1956-08-16严如平

中国青年 1956年2期
关键词:富农入社团员

严如平

有一位在团区委工作的同志,来信说:“现在回乡来参加农业生产的初中、高小毕业学生中,有一些是出身地主、富农家庭的,我们感到很不好办:不明白这些青年能不能入社,因为近几年来对地主和富农,一般是坚决不接收的;也不明白是不是能让他们当民校教师,虽然现在扫盲的民师很缺乏;更不明白团的组织是不是也要去帮助和教育他们;有的基层团组织对其中有些是青年团员,思想很不通,说他们家是地主、富农,怎么能入团呢?”

应当怎样正确地对待回乡的出身地主、富农的青年学生,的确是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随着农业合作对化运动的迅速发展和回乡生产的青年学生日益增加,这个问题也更加值得注意了。

首先要明确的是,应当把这些青年学生和他们的地主、富农家庭区别开来对待。因为一个人的家庭出身和本人成份是两回事。决定一个人的成份,是他在社会上的经济地位。这些青年既然是学生,没有直接参加剥削,就不能把他们划为地主、富农。虽然,他们因为出身地主、富农家庭,在思想上难免不受到剥削阶级的影响,但他们终究年青,一般都是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何况,中国的青年学生又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再加上在解放以来轰轰烈烈的六、七年中,历次伟大的社会改革运动和国家建设的实际斗争,也给了他们以深刻的革命教育,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今天是向往社会主义,愿意背叛剥削家庭做一个劳动人民,走革命的道路的。仅仅从许多出身地主、富农家庭的青年学生回到家乡参加劳动生产,热情地希望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也愿意为农村做些事情来看,就可以证明他们大多数是不愿意做剥削家庭的孝子贤孙,而是希望当劳动人民的好儿女。因此,我们党一向是主张团结教育他们的。农村青年团组织要积极帮助他们清除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要告诉他们今天农村阶级斗争很复杂,现在回乡生产,又生活在原来的家庭里,要更注意坚定革命立场,认识家庭的本质,与家庭划清思想界限,应该督促和教育家庭爱国守法,接受改造;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鼓励这些青年要努力生产和学习劳动本领,适当地分配他们担任各种农业村文化建设等工作,允许他们来参加一些活动,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劳动人民,成为党和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工作中一股积极的力量。我们如果采取相反的态度,歧视他们,以粗暴的手段对待他们,那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这对社会主义事业是不利的。

这样的青年,既然大多是倾向革命的,他们很多人经过党的教育,有很大的进步,成为青年团员,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团章也从来没有规定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的知识青年:不论怎样都不能入团,那么看到他们中间有些人是青年团员,思想就不通,是没有理由的。现在很多团员回乡来生产,团的组织应当表示欢迎,及时把他们编入团组织,继续帮助教育他们,让他们发挥青年团员应有的作用。团的组织绝不能仅仅因为他们的家庭出身,就不让他们过组织生活或者甚而主张取消他们的团籍。除非极个别团员回乡后包庇家庭,坠落变质,坚持错误,教育无效,丧失了一个团员应有的条件,我们才应当严肃处理,直至开除他的团籍,以巩固和纯洁团的组织。

至于这些青年问到为什么不吸收他们参加合作社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他们关心这个问题,是合理的,是一种要求进步的表现,应当给他们以正确的诚恳的答覆。应当向这些青年说明:他们不是地主、富农,按照党的政策规定,从原则来说,他们可以入社。可是我国农村原是小农经济,一家一户地进行生产和过活,这就使他们入社的问题和家庭连在一起了,而在目前有很多地方是暂时不让地主、富农入社的,所以这就造成他们之中大多数人目前暂时不能人社的现象。对于这些青年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好好督促家庭接受改造,爱国守法,以便在不久的将来和家庭一起参加到合作社里来。所以这样看来,他们仍然和其他青年一样,是有光明的前途的。另外,也需要说明,在这些青年中间有的如果为社里所需要,或者他有独立生活和劳动能力,又能和家庭妥善分居,那么他们也可以按入社办法参加到社里来,不要籍故拒绝他们。

猜你喜欢

富农入社团员
农民合作社带农富农作用增强
尉氏:葡萄产业富农家
浅论九三学社组织开展入社谈话的方法
2021年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来了
春风里,奏响助农富农曲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通往宗教人的神圣死亡路
——浅评《入社礼的仪式与象征:关于生与再生的秘仪》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寿光10万农户“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