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献身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学习
1954-08-29刘皑风
刘皑风
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计划建设的第二年。把祖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和全体人民奋勇前进的原动力,它鼓舞着全国人民,特别是工人、农民、劳动知识分子的劳动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各个战线上不断地取得新的胜利。
青年学生,是我们国家有文化教养的劳动后备军。大家正在遵循着毛主席“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指示,紧张而愉快地锻炼和提高着自己。高中三年级的同学,不久即将完成学习计划毕业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中心问题是升学志愿问题。这个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每个同学的发展方向和参加祖国建设的具体道路,在大家生活上是一个重大的关键。正因为如此,可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想法,一个人可能在晚上和早晨的想法不同,有的同学也可能因彷徨犹豫而感到苦闷。大家一定在想像祖国建设事业的伟大面貌,设想我们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建设事业需要些什么干部和技术人材,自己究竟学什么专业考什么学校好。每个人都会抱有做理想事业的宏大志愿,都希望在祖国建设事业中发挥个人最大的力量,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雄。
究竟应当怎样来考虑和对待这个问题呢?愿提供如下意见,希望能对同学有所帮助。
一
国家建设计划是一个极复杂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建设、政权建设等各项建设事业,都是密切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必须按照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分别轻重缓急,有计划地、按比例地发展,才能保证各项建设事业相辅相成地以最大的速度前进。
同学们都已经了解,就整个的国家建设计划来讲,工业化是联系一切、决定一切的中心环节,而且首先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重工业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改变整个国民经济面貌起决定作用的环节。但另一方面还必须认识:工业是不可能孤立的发展的。随着工业的增长,同时必须相应地发展农业,否则就没有足够的粮食、工业原料和销售市场;必须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贸易和信贷事业,否则生产就会停滞;还必须相应地发展教育事业来培养科学技术人材,发展医药卫生体育事业来增进职工的健康。同时,必须进一步地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以保障经济建设和各种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制定国家建设计划时,必须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要求,分清主要次要,先发展什么后发展什么、多做什么少做什么,按比例的平衡的发展。但列入国家建设计划的每一项事业,就都是整体计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都是重要的。任何一项事业不能按计划完成,和其他事业脱了节,就会影响甚至推迟整个的国家计划的进展。
有了正确的路线,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制定了正确的国家建设计划,不等于解决了一切。决定国家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执行计划的人,正如斯大林同志所说“干部决定一切”。国家必须根据各项建设事业当前和长远的需要,分专业按比例地培养各项建设人材。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培养干部计划,一九五四年度全国各类高等学校计划招考新生九万余人。其中工科约占百分之三七点四二;高等师范约占百分之二七点六,医科约占百分之一○点一七,理科约占百分之六点三四,农科约占百分之三点六四,林科约占百分之一点○六,文科约占百分之七点八六,财经约占百分之二点一七,政法约占百分之二点二一,体育约占百分之一点一,艺术约占百分之○点四三。各科之中又分若干专业,各专业的招生比例也各有不同。
各专业的招生人数,虽有多寡,但都是建设事业所必需的,不可少的。能否按计划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将直接影响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培养干部的任务。这就要求投考高等学校的知识青年特别是今年的高中毕业生按照国家计划分别升入各类高等学校和专业学习。
二
谈到这里,同学们就遇到了一个难题:既然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都需要人
材,各个工作都很重要,那又如何去考虑和决定目己的升学志愿呢?可能有的同学会想:“祖国需要我上哪里我就上哪里”,“校长动员我上哪,我就上哪”,甚至可能有的同学怕别人批评自己个人主义思想而“不敢考虑志愿”。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建设需要的精神是十分宝贵的。社会主义建设,要求个人利益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即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只有在保证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利益。但同时也需要每个社会成员自觉地、积极地在各项建设事业中充分发挥不同的才能和创造性。因此,党和政府非常关心每个青年的发展方向,十分重视如何尽可能地照顾个人的志愿。升学志愿是可能加以选择的,也是应该严肃地加以考虑的。当你们能够确定了自己革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按照个人性格,找到自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和日常生活中的适当岗位,并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的时候,将是祖国对你们的最大希望,也是你们最大的快乐。
普通中学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高中毕业的同学,一般的是具备了广泛发展的基础和学习各种专门科学技术的可能性的。但是学业成绩、健康情况、社会经历和个人志趣,每个同学是不尽相同的,大家就应该根据这种不同情况,实事求是地来选择自己的报考志愿。
首先从学业成绩讲:今年暑假招生,报考志愿是以“专业类”为主。为适应各系科专业对考生学业成绩的不同要求,计划分类规定不同的考试科目。如理科、工科、卫生、农科、林科等类专业,考试本国语文、政治常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国语等课程;文科、政法、财经、体育、艺术等类专业,则考试本国语文、政治常识、历史、地理、外国语等课程;艺术、音乐、戏剧、体育等科系另行增加专业科目。同时,各类系科专业对各科成绩的录取标准也各有不同。例如:老工科各专业的,数学、物理成绩要求较高;考化学工艺专业的,化学成绩要求较高,物理、数学次之;考医药、农林的,生物成绩要求较高,物理、化学次之;考政法、财经类专业的,本国语文、政治常识成绩要求较高,其他课程次之等。同学们可根据上述要求选择自己学科成绩较好的专业,不仅容易考取,考取之后也便于发展。其次,从体格条件讲:升高等学校的同学,都必须具备能坚持学习的健康条件。有较重疾病的同学,应当下决心疗养,把恢复健康当做自己的重要任务。但是体格较弱或是有某种缺陷的同学,不适于学某类专业,而学其他的专业可能无大妨碍。例如:一个色盲的同学,不适宜学地质、化学、航空、海运、医学等类专业,口吃的同学不宜学音乐、海运、师范等专业,一个平跖足的青年不能学地质、航空、建筑等专业,一个体格四肢发育不正常的人不能学体育;但是他们学数学、文史、政法、财经等类专业就无大妨碍。再次,就个人的志趣与爱好讲:青年时代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勇于进取,充满着自我牺牲的精神的,因而也是理想最丰富的时期,志趣常常是多方面的,不很固定的。一个人的志趣是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教育环境中培养起来的。一般的是对某种事业接触、了解较多,对某种科学学习、钻研较深,在某些方面受到家长或教师的鼓励,就容易在那方面发生兴趣。当自己在某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表现出特殊的才能,特别是有了创造性的成就,树立了事业心的时候,志趣就比较固定下来了。投考和自己已有的志趣、理想相近的专业,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高,就容易有所成就。这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有利的。可能一部分同学甚至是大部分同学,就上述三个方面考虑的结果,找不出显著的特点,感到不知学什么好。对这些同学也可以说是学什么有什么,就应当在教师和青年团组织的指导下初步选定几个相近的专业,愉快地、安心地进行复习课程和投考的准备工作。
三
既然选择升学志愿如此必要,有的同学一定会问:为什么政府又不完全按照同学的报考志愿录取,而实行统一招生对部分考生按计划分配录取入学呢?这是因为今年高等学校要招收的学生来源少,除满足招生名额外,富裕不多;也由于同学对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了解,对高等学校各专业学习计划的了解不具体不全面,在选择志愿时还难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因而各专业志愿报考的人数不可免地和各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有很大的出入。按去年报考志愿的统计,有的专业超过计划招生数两、三倍,有的专业则不及计划招生数的百分之二、三十。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实行统一招生、按计划分配录取,就只能采取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对报考人数多的专业按既定计划择优录取足额后,其余的不取;对报考人数少的专业降低标准录取。结果是部分成绩较好的同学不能进高等学校,成绩较差的反倒被录取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而部分专业即便百分之百的录取了也不能完成招生计划。另一种办法是:按录取标准,报考多者多取,报考少者少取。后果必然是有些专业人材不足,该兴办的事情不能办;有些专业人材有余,毕业后必须转业,用非所学。两种办法都破坏了按比例地培养新干部计划,也就破坏了按比例发展的各项事业计划,我们绝不能走这条道路。假如有的同学在升学时不论个人学业成绩如何,一定要求按志愿录取;到毕业时不论国家需要与否,一定要求用其所学,这种个人主义的要求,显然是错误的,因而也是行不通的。
统一招生、计划分配录取入学的办法,是根据保证全部完成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尽可能照顾个人志愿的原则进行的。报考志愿分第一、第二、第三科别志愿和第四类志愿,录取时首先按第一科别志愿择优录取。因第一志愿的专业类别或学校已录取足额,或成绩不及录取标准时,再依次按第二、第三科别志愿考虑录取。这样,对未按第一志愿录取入学的同学讲,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之
间,即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是存在着暂时的矛盾的。而从实质上从长期利益着眼,则不仅满足了国家培养干部的要求,也合理地解决了个人升学深造的机会,恰是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正确结合。同学们应该认识:个人地位和个人利益总是由社会条件来决定的。全体人民的个人幸福,都将取决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就。当个人愿望和国家需要发生矛盾时,就要善于把自己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的整体利益的要求。
四
根据近两年来高等学校招生的情况看,有些高中毕业同学由于对国家事务缺乏全面的了解,或是由于受社会上旧观点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在选择个人升学志愿时不能正确地解决个人打算和国家建设需要之间的矛盾,常常成为自己彷徨苦恼的根源。
相当普遍的一种倾向是:认为我们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就只有学工、当工程师才“被重视”,“吃得开”,而其他部门,如政法、财经等则无足轻重。认为政法工作只是“整天判案,接触的就是斤斤计较的小人”。入了政法学院感到“丢人”;认为财经工作只是“整天打算盘,数钱”,入了财经学院,“就是毁灭了自己的前途”。这是极端幼稚的想法。当然,我们国家正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大批的工业建设的人材,学工确是很重要,也是很必需的。但决不能因此说其他工作部门就不重要就不必需。政法部门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才打碎了反动的国家机器,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也建立了人民的司法工作和公安工作。当我们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即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帝国主义和反革命残余势力,以及不法的资产阶级分子,将千方百计地进行阴谋破坏。为了进一步健全人民民主制度,加强和运用人民民主法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以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顺利进行,我们国家迫切地需要忠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坚定的工人阶级立场和社会主义的政法观点、掌握先进政法科学、熟悉专门政法业务的工作干部和法学家。财经工作是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整个国民经济命脉的工作,随着工业、农业的发展,贸易、金融等项事业也须相应地发展,国家需要大批地完全忠实于劳动人民的、精通业务的国民经济计划、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贸易合作、统计等专门人材。试想我们优秀的青年都不肯学政法、财经,那将是多么严重的问题呀!
也有不少人用旧观点看人民教师,不愿报考师范。认为当教师是既无名、又无利,“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不了解教育是一种永恒的事业,也是最富有兴趣的事业。人民的教育家不仅是科学家而且是艺术家。他把人类的文化科学知识有系统地传授给下一代,还从一定方向上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和道德面貌,把他们造就成为新社会的新人。这是多么伟大和有意义的任务啊!
再是,有的人虽然报考工科的,但不愿学地质、采矿等专业。据说是因为怕吃粗茶淡饭、怕走崎岖不平的山路。这些同学不了解地质采矿等在我们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无尽的宝藏,但是被开发的还很少。要建设我国的重工业,首先必须摸清地下资源的情况,这就迫切需要有身体健康、掌握了地质科学和勘探技术的专家以探险家、拓荒者的精神,去进行英勇艰苦的工作。地质工作者将发现埋藏在地下的煤、铁、石油、各种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无穷的财富。将为我们祖国提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物质基础。谁能说这不是目前极重要的、必须完成的光荣任务呢!
另外有些人在选择升学志愿时,先不考虑国家的需要,也不衡量个人的条件,而专门为着追求个人的“名誉”、“地位”、“待遇”和“轻松的生活”。有的愿意学工科是认为做工程师可以“挣八百分”,认为“做工程师坐在办公室里画各种各样的图,困了抽抽烟,喝喝茶,舒服得很”。我们国家是不需要这种工程师的。要知道,我们升学的目的决不是像旧社会样为了“混资格”找个人的出路和安逸生活,而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备将来更好地参加劳动。新中国个人的“荣誉”、“地位”、和“待遇“的高低,不是决定于学什么专业,而是决定于学习的真正成就和是否能以忘我的精神来从事创造性的劳动,决定于劳动贡献的大小。旧社会轻视劳动的观念必须加以改变,旧社会留下来的不合理的工资制度,也将根据“按劳取酬”的原则加以调整。新中国的崇高的荣誉、社会地位和优厚的待遇是永远不会属于那些自私自利的人的。青年同学们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到困难最多的地方、到国家迫切需要的地方去锻炼自己的革命品质和顽强毅力,把自己锻炼成为能战胜一切困难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战士。
五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转变时期,要在我们的国家里建立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要在对旧制度进行革命斗争中来建设新社会。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首先要依靠广大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的积极自觉的劳动,要依靠千千万万的王崇伦式的和李顺达式的先进生产者和劳动英雄,还必须有成千上万的完全忠实于劳动人民的工程师、科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家、医师、文学家以及各项建设事业的领导骨干。新中国为我们青年一代铺平了广阔的发展道路,每一位青年都有着光辉灿烂的远大前程。希望同学们明确树立为祖国建设需要而学习的思想,正确地选择升学志愿,愉快地升入高等学校深造,为准备参加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