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好养老金融 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02-22周桦

经济 2025年2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养老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同时也要“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决定》内容是对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作出的重要理论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守正和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也对我国做好养老金融工作,构建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即通过推动积聚耐心资本,促进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从而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局面,助力更高水平养老金融的螺旋式上升提供了科学指引。

做好养老金融,积聚耐心资本

做好养老金融,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壮大耐心资本。发展养老金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有力体现,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形势的有力对策,是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举措,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力支撑。

从养老金融内容上看,养老金融可分为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等三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养老金金融。养老金作为一种储蓄性资金,其运作方式可理解为年轻时进行储蓄及投资,年老时为消费进行开支。从养老金融实践上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2〕7号),为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标志着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正式建立。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023年底,三支柱养老金规模合计近14万亿元,占GDP比重10.11%。其中,第一、二、三支柱规模分别为7.82万亿元、5.75万亿元、0.03万亿元,相比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急需扩大养老金规模。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36.9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08.7%,养老金资金来源是充足的。当前更加重要的,是将一般性居民储蓄存款转化为期限更长的养老金,这需要加快完善和发展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制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已经有6000多万人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各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部门也积极响应,不断开发新产品。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15日,个人养老金产品共发行810只,其中包括储蓄类产品465只、保险类产品119只、理财类产品26只、基金类产品200只。

在保证第一支柱养老体系健康可持续的基础上,应大力发展第二、三支柱养老金。政府可给予企业一定的税优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企业年金计划,扩大第二支柱养老金规模。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刚刚起步,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个人养老金制度,同时,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应加强产品差异化建设,以产品多样性提升个人养老金资产组合的配置效应,最大限度稳定资金在相当长时期内停留于个人养老金账户中,非必要不领取。积极鼓励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建设多层次的有机养老金体系。2024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4〕21号)与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金办发〔2024〕110号)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商业保险具有财富管理功能,商业养老保险应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发挥作用,通过商业养老保险承保,为资本市场积聚更多耐心资本。

壮大耐心资本,培育新质生产力

壮大耐心资本,引导科技创新,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2024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及“耐心资本”,并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相结合,表明要用充实的、稳定的、有耐心的资本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突破,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产业体系迈向现代化、数智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基础上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动向的准确判断,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推手,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战略抉择。意味着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新的生产力理论为行动指南,坚持以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韧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实现形式,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然而,科技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从人才培养到设备研发的不断探索过程,是从概念设计到实际应用的全过程,需要面临技术验证、市场认可等多重挑战。创新通常需要历经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研发周期,这一过程要求有稳定且持续的资金支持以确保项目的存活与发展。科技创新表现出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对于“风险高”特点,需要“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对于“投入大”“周期长”特点,则需耐心资本注入。耐心资本着眼于长期投资,能够更好地承受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支持可能初期无法盈利但具有巨大潜力的项目,天然适合作为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投资资金。要注意引导耐心资本多向重要战略领域倾斜,发挥其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关键性、引领性和全局性作用。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与高质量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鼓励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鼓励将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符合协调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一方面要求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实现合理匹配、优化组合,以更高效率、更高水平进行生产,并持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要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相互协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应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视自然资本增值,加快绿色生产方式转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比较优势的发挥、市场边界的不断扩大和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有力推动技术交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极大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符合共享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要以“渐进共享”“共建共享”的发展路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要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元宇宙、生命科学等构成的数智技术体系赋能下,新质生产力发展迅猛。如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在武汉实现了全城覆盖,7×24小时全时段无人运营,以安全、便捷、价优等优势形成市场竞争力。实践表明,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趋势,必将催生出新产业、新企业、新职业,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高水平养老金融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需牢牢把握的首要任务,也是助力养老金融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金融面临更大挑战和巨大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为养老金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养老金融不仅能够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加安全、可持续的财务保障,还将促进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创新,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首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为养老金融发展提供更加长期且稳定的资金来源。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增加居民储蓄和投资,使居民更有可能将相当部分资金留作养老储备,并积极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或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以保证老年生活质量,为养老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第二,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为养老金融发展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发出更多适合不同年龄阶段、风险偏好及收入水平的养老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使养老金融服务更加便捷、智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三,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为养老金融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安全的金融市场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体系,加强金融市场的风险防控和监管,为养老金融的发展提供稳定安全的金融环境。金融市场的稳定既是养老资金投资收益的保障,又是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可持续性的保障。

第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为养老金融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需求基础。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老年人的养老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老年的养老需求也将不断扩大。这将为养老金融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激发市场潜力。

最后,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鼓励更多个人和企业参与到补充养老保险计划中来,增强养老资金的积累与投资回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意味着提高养老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率,还意味着监管部门既要鼓励创新,又要控制风险。通过专业化、市场化的资产管理,实现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是养老金融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措施应包括建立健全风险评估、监测和应对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信息披露,防止市场操纵和欺诈行为,维护养老金融市场秩序,增加公众对养老金融产品的信任度,多种渠道普及养老金融知识,教育公众正确认识养老风险,树立长期规划理念,鼓励个人积极参与到个人养老金计划中,确保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本文第二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精算研究院赵桦

编辑:陈希琳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养老金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4个着力点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基于确定缴费型养老金最优投资的随机微分博弈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养老金也可“弹性”领取
养老金并轨之门缓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