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村T”:乡村文化潮起来
2025-02-22韦布花万四维
苗侗明珠,山水凯里。
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两个宝贝。凯里,系苗语音译,意为开垦田地,地处云贵高原向中部丘陵过渡地段的清水上游,是苗岭山麓崛起的一颗“苗侗明珠”,面积1569.6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2.93万人。凯里传承刺绣、挑花、银饰、芦笙等民族工艺,享有“百节之乡”“芦笙的故乡”“东方斗牛之乡”等佳誉,被联合国世界文化保护基金会列为“返璞归真,重返自然世界十大旅游景区”和“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
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一批以“村”字头为代表的新成员,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而受到广泛关注。黔东南州的“村BA”“村超”爆火之后,借着黔东南的“村”字号品牌,以展示民族服饰之美的“村T”在凯里迅速出圈,开启了国际乡村T台秀。当前,“村T”成为一股新的动力源泉,不仅让群众性文体活动得到健康发展,展现出贵州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面貌,也打开了乡村文化“走出去”的新思路。
古阿新与贵州“村T”结缘
《周礼·考工记》中曾有“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说法。古阿新与贵州“村T”又因何机缘相遇?
这场“村”字头活动,与一家品牌的“返乡”有关。
古阿新,是一家民族服饰品牌,涵有“古新结合,承古创新”之意,也是1989年出生于贵州省凯里市湾水镇双元寨江口村的杨春林的苗族名字。2007年8月17日,古阿新的父亲在凯里注册凯里市古阿新民族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同年,古阿新带着村里人集资的学费,远赴西安外事学院上大学。上学期间,他把从家里带去的苗族绣片、自己设计的绣花服饰在街边摆摊售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后,他利用寒暑假时间,售卖自己从苗寨带来的民族特色产品,赚取生活费、偿还助学贷款。渐渐地,购买的人都知道他在做有关民族绣品的事情,他自己更是乐在其中。毕业后,他选择创业,从事民族文化相关的设计工作,希望能把苗绣、苗族服饰推广到更大的市场去。2013年,他以自己的苗族名字为品牌命名,创立了国潮品牌“古阿新”。
2023年,“村超”“村BA”爆火出圈,场外的民族文化也备受关注,大众对民族文化的探索热情高涨。2024年,古阿新以设计师的身份带着作为苗绣传承人的妈妈一起去国外走秀,特色民族服饰吸引了许多海外民众的目光。他思考着,国内外有这么多人喜欢民族文化作品,自己办过几千场次的时装秀,是否能搭建一个展示平台,让更多人有机会一起参与到民族文化传承之中来,自己也能反哺家乡,报答父老乡亲最初对自己的帮助?
2024年7月23日是古阿新的家乡——黔东南州建州68周年的日子,他带着“古阿新”团队回到生养他、哺育他的家乡,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给家乡父老乡亲们举办了一场时装大秀。借着“村字头”IP的响亮名号,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一场由当地村民自发参与的贵州“村T”就此诞生。这场时装秀展示了带有苗族元素的服饰、刺绣和银饰多项传统民族技艺,经由互联网传播,迅速爆火,“村T”全网线上话题播放量突破4600万,正式打响了贵州“村T”的名声,也开启了“古阿新”民族文化的传播。

演绎和美乡村盛景接地气
人人都能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贵州“村T”,全称贵州省和美乡村非遗民族服饰T台秀,是一个面向国内外展示非遗服饰的公益T台。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农民唱主角。无论身处何地、不论年龄大小,全民参与成为贵州“村T”最大的特色。源于生活的时装秀,既有来自民间的草根模特、田间地头的村民,也有被民族文化吸引的海内外游客和青年群体,其中,最小的年龄只有1岁多,最大的已有84岁。这些民众将民族刺绣、银饰、非遗美食、芦笙舞、农耕工具等搬上T台,成为秀场的主角。贵州“村T”正用接地气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上舞台走两步,让乡村文化在时尚与传统中交相辉映,共同演绎和美乡村的盛景,集中展现乡村文化与时俱进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真正让非遗传承下来的方式,是让非遗走进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再不断更新传播方法,创新性地走入当代时尚语境。古阿新曾说:“苗绣的核心其实不是一张绣片,应该是一种人文环境,是绣娘的生活状态,她们在绣花当中快乐,她们把刺绣当做一种精神食粮。”在苗族祖辈的传统中,一边绣花、一边唱歌才是最完整的苗绣,这就是她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而这些最传统的生活场景在贵州“村T”的舞台上一一呈现。贵州“村T”不仅展示了民族服饰文化,更重现了苗乡侗寨的生活情景,将民众的日常生活场景、民族服饰文化和舞蹈艺术完美融合。
服饰是穿在身上的艺术,也是写在身上的历史,更是展示民族文化最直观的方式之一。古阿新表示,“衣服不只穿在身上,还能治愈人的心情”,汇聚着中华文化自信的新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
目前,凯里市积极整合凯里民族文化特色资源,携手民族服饰品牌“古阿新”成立了黔东南村T民族服装秀组委会,依托凯里民族风情园风雨桥走廊,共同打造“村T”走秀场地。随着附近村寨的父老乡亲纷纷穿上自己绣制的民族盛装走秀,人数越来越多,慢慢地,贵州村T秀开始排档期,制定规范的章程,分设个人组、儿童组、青年组、老年组,每周五至周日19:00到21:30在凯里苗侗风情园举行。50米长的“村T”生活舞台,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民众有了秀出个人手艺风采、表达自我个性的机会,催生了人民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全面提振乡村旅游的内生动力。虽然大家没有参加走秀训练,但是展示出来的是充满热情和亲切的、自信与优雅的生活气息,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民族文化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贵州“村T”成为乡村文旅新支点
从“村飨”到“村秀”,贵州“村T”不仅是乡风文明繁荣的活动,也是产业兴旺升级的实践。一方面,随着贵州“村T”影响力持续扩散,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众不仅可以观看走秀表演,还可以参与互动体验,比如,试穿民族服饰、学习民族舞蹈和民族手艺等。凯里苗侗风情园里的风雨桥连廊,俨然已经成为民众前往打卡的文旅新地标,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村T”的舞台在全网掀起了“最炫民族风”,带火凯里周边的“绣里淘”非遗集市,推动“淘货+走秀”结合,让游客、走秀爱好者体验贵州非遗之美。蜡染、刺绣、银饰等少数民族文创产品更是火速出圈,带来了产品订单量。尤其“村T”吉祥物小T,更激起青年群体的兴趣,看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开始主动学习和加入非遗技艺传承队伍之中,为乡村文化繁荣增添新生力量。如今,“绣里淘”非遗集市、“村T”参与商户达615家,秀场吸引游客40余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3500万元。
2024年国庆期间,凯里市精心推出各类优质文体旅项目,举办文体旅活动38个,不断满足游客个性化、多元化的出游需求。尤其民族风情园举办的“我和我的国”国庆特别档贵州“村T”活动,每天设置的内容不同,比如4日是童模大赛,5日是“寻找最美村花”,6日是“最美银发模特”等。同时,“绣里淘”非遗集市全天开市,更是让民族服饰走出了国际范儿,为游客带来丰富多彩的假日体验。10月1日至7日,凯里市接待游客136.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3亿元,让文旅流量变成消费增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贵州“村T”让更多人从穿民族服饰到逐渐爱上民族服饰,不仅成为多民族文化交汇的平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积极实践,更彰显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态度。古阿新说:“第一季贵州‘村T’已暂告一段落,第二季贵州‘村T’精彩还将继续上演,致力于文化赋能与产业融合发展,以实现‘村T经济、村T共享和村T致富’目标。”贵州“村T”,正以年轻的姿态,不断演绎民族文化绚丽新篇章。
编辑: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