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好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的几对关系

2025-02-22彭东琳

经济 2025年2期
关键词:城乡要素农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必须把握好几对关系。

必须把握好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工业化的关系。新型城镇化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生产要素需在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间适度流动,不断投入现代化生产要素,处理好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需求配置比例关系。新型工业化融入乡村全面振兴战略,需保持农业资金、农民劳动力、农村土地等多要素内在的平衡稳定,发展乡村生态经济,在“绿水青山”间实现农村生态资源和农村生态资产的价值增值和存量增加。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持,实现农业劳动价值需要最活跃的劳动力要素。为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一方面,加强包括产权、资产、金融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建设,招募和吸纳有能力、懂技术、会经营的志愿者、返乡青年、农村创业领头人参与农村多业态、多元化活动的开发运营。另一方面,完善包括定期服务乡村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新农人”和本土急缺人才的人才激励、培养和支持机制。基于“实习、实训、实践”三实方针,培育包括技术、推广、质检、经营等方面的农业高素质人才队伍。举办产学研和跨学科交流活动,提高农业人才综合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农业人才在新时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必须把握好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和城乡治理相融合的关系。首先,政府与以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社为主的多种经营主体协同做好社会事务服务、文化教育活动等,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维护农业农村的稳定发展。其次,资本、资源、技术、土地、制度等要素流入乡村,主要通过互动协商、自主合作等方式,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和有效乡村治理。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构建多产业体系,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再次,在农村基层组织带动下,村民积极参与制定公约村规,并共同遵守维护。积极组织基层公益活动和乡风民俗活动,比如文明家庭、文明村落等评选和互助活动,与乡村振兴目标衔接起来,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的成效。最后,以创新为引导,保护传承乡村历史文化,提升乡村生活环境品质,优化城镇、城市、区域的空间布局和公共服务建设,加强农房、民居、污水、垃圾的监测管理,建立健全科学规划、标准监测、评估评价、动态调整的协同机制。

必须把握好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的关系。为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充分利用社会、个人、市场的力量,推进城市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向农村流动聚集,农民成股东,资源成资本。在资产、资金、资源的股权、股份的标准、分红的认定和量化方面,从持股成员到股权占有、租赁流转、收益变更、调整退出等都有严格的程序、制度规定和数据信息管理,清晰农村产权关系。实现城乡要素充分流动的关键,需处理好“地”与“人”的关系,畅通土地资源配置和使用通道,构建土地确权、赋权、收益分配机制,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入市的改革试点。鼓励地方企业与农村、农民开展合作,拓展农民多元化收入渠道,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在发展数字经济框架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营销方式和路径——电商平台。以数字化技术开拓农村商品的国内外市场,通过线上销售采购农用物资等,农产品在城乡间自由交换和合理供给。不断完善城镇公用基础设施,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健全农村物流体系,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

必须把握好强农、富农和惠农的关系。首先,在宏观策略层面上,加大对农村合作化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涉农领域的相关生产、流通、销售、储存、金融等环节。政府的支农政策导入基层生产,才能得以具体落实。支农投入使得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解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满足农民的社会需求,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和持续健康发展。农村合作化组织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一定的服务保障,比如购买农业生产要素、提供指导农业生产信息、制定农业生产计划、销售农产品、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其次,在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背景下,政府提高对农业科技投入,发展专业化、品牌化、区域化、特色化的农村规模经济,由此产生的规模收益用于积累发展农村公共用品开支、农民社会保障、信息服务和合作经济等。再次,将规模经济和高质优产的低成本传统产业结合,构建完整的、多业态的农村产业体系投资结构,保持合理有效的资本量,同时避免单一方向产业投资风险的积累,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必须把握好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速度加快。进一步发展农业现代化,应注重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资源利用,消除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农村经济接轨市场经济的机制障碍,为稳定合理收益和避免经营风险完善制度设计和提供政策保障。积极开发包含非经济性和经济性的多功能农业和立体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环境优势,推进融合景观、文化、休闲等要素的康养旅游项目开发,推进社会化和生态化兼容、互联网赋能的现代农业发展,因地制宜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和联营机制。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增强农业的竞争能力,采取会员制、分红制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培育支柱产业,农产品直销近销入社区、入农集、入菜场。创办农民学校、农民科技协会、农民教育学习基地等,将传统养种方法与现代技术,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技术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生产高技术含量,实现农产品产量增长。

本文是2022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课题《劳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22A00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编辑:马明

猜你喜欢

城乡要素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城乡涌动创业潮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