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情味+烟火气 菜市场“代炒菜”火了

2025-02-21迟姗姗

中国新时代 2025年1期
关键词:档口炒菜菜市场

眼下,菜市场正在向集购物、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转变,许多菜市场还引入农产品直供、净菜配送、烹饪课程、特色小吃等业态。“老牌”菜市场做出新意,给生活增添了新鲜的烟火气。

在菜市场买好青椒和五花肉,现场就能吃到一份锅气十足的小炒肉。这是最近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的“代炒菜”服务,只需要买好想吃的食材,交6元~20元不等的加工费,就能吃上一道现炒的热乎菜。

相比起已经因为路途颠簸而卖相不佳的外卖,现场代炒能吃到热乎的新鲜饭菜;相比起下馆子动辄人均几十甚至上百元人民币,代炒显然更具有性价比。

近一段时间,“代炒菜”在上海、深圳、浙江等地悄然走红:顾客到菜市场买好新鲜食材,去旁边的代炒菜档口或门店,付上几块到十几块不等的加工费用,就能得到一顿新鲜现炒的饭菜,就连做法、口味都能定制。有些代炒档口甚至还为此专门设置了“用餐区”。

菜市场“代炒菜”之所以能迅速走红,主要还是因为食物真材实料、烹饪过程看得见。对此,网友纷纷表示支持:“去菜市场买个菜直接拿回一盘辣椒炒肉这服务太棒了!”“开饭店的想不到抢生意的居然是菜市场!”

“代炒菜”火出圈

菜市场,连接着百姓的一日三餐,在菜场中“连买带烧”搞定一餐,是很多人的“刚需”。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浦商邻里荟永泰店,有个“浩记酸菜鱼”档口,2024年夏天推出“代炒菜”业务以来走红网络,收获了很多市民的点赞。

每天晚上18时30分通常是这家档口老板李冬和厨师最忙碌的时候,20平方米左右的档口外,用餐区常常已经坐满了顾客,还有一些老街坊买好了菜直接送过来,等烧好后带回家吃。

李冬的“代炒菜”小档口是在2024年夏季开起来的,当时正好赶上菜市场改造升级,做了十几年餐饮的李冬觉得新的机会来了。按要求办好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证照,李冬以酸菜鱼为特色主打的“代炒菜”档口正式迎客。

李冬说:“因为在上海的上班族,在家里烧饭可能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市场里就慢慢有了代烧菜档口服务。我们不像以前做餐饮店,顾客来两三个人,他们感觉点一个菜、两个菜,有点不好意思。我们这哪怕来炒个土豆丝、炸一个排条,对我们来说都一样。”

市民黄先生已经是“代炒菜”档口的常客了。平时碰到朋友聚餐、家庭聚会,他都会提前买好食材,来市场代炒。“他们这边都是明档,用的配料也很干净,比去外面的‘苍蝇馆子’要好很多。食材我也都是自己买的,肯定新鲜。”黄先生说。

除了上海,类似的“代炒菜”服务也已在浙江、深圳、江西等多地出现。

在浙江省义乌市新马路邻里市集,代炒的档口可以提供家常菜、减脂餐、养生汤品、月子餐等多种类型菜品的加工,收费在10元~25元区间;杭州市文二菜市代加工水产品、家常菜,同时售卖煎包煎饺、馄饨包子、白斩鸡等熟食……

深圳市盐田区邻立中心智慧农贸市场的一家牛肉店店主、来自湖南的00后小伙龙泰吉,在2024年上半年推出“免费代炒”服务,其摊位分售卖区域和开放式厨房代炒区域,顾客们可以直观地看到食材切割、清洗、爆炒的整个烹饪过程。在推出代炒服务后,龙泰吉还组建了微信会员群,大部分顾客从网上下单,炒好的菜品可以自取,也可以送到顾客家中。目前他的摊位收支基本平衡,后续打算聘请专业厨师为顾客代炒,可能会收取一定的代炒和配送服务费。

“代炒菜是个有意义的事情,能够分担上班族的压力。”龙泰吉的“免费代炒”服务生意火爆,瞬间成了菜市场“顶流”,也带动周边不少摊贩相继推出“代炒”服务。

位于江西省萍乡市的九洲随便餐馆,则在几年前就推出了“代炒”服务。九洲随便餐馆老板陈鹏直言:“刚开始就3家店,后来每天来店里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地就有了8家店,可能也是他们觉得这里方便,食材新鲜,现炒、现买、现切,没有冻的菜、预制菜之类的东西。”

“您买菜,我帮烧”,这一模式的兴起并非偶然,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正好契合了不同年龄阶段顾客的消费需求:上班族本就时间紧张,忙碌了一天到家,实在没有精力应付“锅碗瓢盆”;部分老年人行动不便,加上对智能手机的操作不够熟悉,靠自己饱餐一顿都是“有心无力”;还有人对着食材“一顿操作猛如虎”,却也只能勉强做出来“维持生命体征餐”。“代炒菜”服务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顾客可以亲自挑选食材,亲眼见证食材的切割、清洗和炒制过程,吃得放心。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赖勉珊表示,当前我国新型餐饮业态不断兴起,预制菜、餐饮联名营销、超低价团购、“餐饮+直播”等层出不穷,像“菜市场代炒菜”这样的“跨界选手”依托自身资源布局“餐饮”,探索出了新的业务拓展和增长路径,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发展也有助于进一步激发服务消费市场活力。

满足多样化需求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忙碌了一天之后,买菜做饭这件小事却往往成了压在肩头的重担。痛点即机会。围绕现代人为买菜做饭发愁这个痛点,逐渐衍生了“网络外卖”“预制菜”的巨大市场,也孵化了“上门私厨”等小而美的创业赛道。时至今日,“代炒菜”又异军突起。

其实,“代炒菜”并非横空出世的新奇之物。早在海鲜市场,便已有类似业态的萌芽:“顾客携海鲜而来,餐馆代为烹制。”与之相比,近来流行的“代炒菜”则实现了业务范围的大跨越、大拓展。菜市场内的“代炒菜”档口,听起来便觉接地气、行得通。

市场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革,消费者的需求逐渐从“有没有”过渡到“好不好”。特别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对品质、个性和消费体验的追求更加明显。“代炒菜”的兴起,正是对消费需求变化的敏锐捕捉。相关人员对各地市场进行调研后发现,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代炒菜”模式因其能够满足对食品安全与口味的双重需求而愈发受到欢迎。

浙江义乌新马路邻里市集市场管理员金景秀认为,围绕着菜市场周边的住户画像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现实需求,是“代炒菜”能否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条件。

金景秀介绍:“先有这个想法,调研发现这个确实可行,不光我们经营者要有这个理念,消费者这个理念也要跟得上。通过市场调研,周围一公里,我们这周边上班的人比较多,家里的老年群体也比较多,对年轻人来说下班回去炒不来,对老年人来讲,年纪大了、手脚不方便,也太费时费力。像大一点的城市有商铺、超市,它们是已经切好、包装好,当时我们经过调研发现,群众接受度还不是很高,还是想要现杀现切的。然后我们提出一个设想,就联合这些经营户搞起来。”

事实上,“代炒菜”是菜市场摊主帮忙洗菜、切肉等“顺手”服务的一种精细化延伸,与近年来流行起来的“上门代厨”等“代经济”形态一样,正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不仅如此,从挑选食材到口味“定制”,在和摊主们商量沟通的过程中,“代炒菜”服务保留了菜市场特有的人情味和亲切感,现炒现卖的饭菜也更具“锅气”。即便是不买菜、不做饭的人,也可以走进去体验一下这份“人间烟火气”。某种角度上,“代炒菜”服务让菜市场焕发新活力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充满生活气息的“情绪价值”。

“代炒菜”模式的出现,也打破了传统餐饮市场的格局。它不再局限于餐厅或外卖,而是将烹饪服务直接带入菜市场,实现了餐饮服务的“下沉”。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餐饮业的进入门槛,还为创业者提供了新的机遇,也让“代炒菜”成为一种新的业态和经济增长点。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从当下的市场需求来看,“代炒菜”是一个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新业态,未来需要通过配套服务的提升,进一步引导,让行业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及品牌化的方向,以获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代炒菜”的火热,不仅折射出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被满足,还反映了商家服务理念的变化。当生鲜电商、蔬果超市、社区团购等新兴的精细化经营模式抢滩市场时,“代炒菜”依托菜市场自身资源优势,瞄准周围居民的现实需求,为传统菜市场积极转型提供了样本,不仅为菜市场带来了流量和人气,更让传统市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食材供应链分会秘书长秦玉鸣表示,“代炒菜”是菜市场摊主进行交易服务的延伸,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食材定制化的需求,增加了菜市场的消费场景,拓展了菜市场消费群体范围。“代炒菜”服务的兴起背后,是农贸市场寻求新转型升级的时代机遇,也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新兴业态让菜市场从单一的食材销售场景,转变为集购物、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了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菜市场“烟火气”升级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饮食是一座城市活色生香的文化,而这份文化离不开菜市场。

作为人间烟火气的象征,近年来,传统的菜市场不断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更新着自我定义。从火锅店到菜场书屋,从“帮摘菜”到“代炒菜”,在传统的菜市场,一系列新业态频频兴起。数据显示,全国农贸市场总交易额约占生鲜零售市场份额的57%。眼下,菜市场正在向集购物、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转变,许多菜市场还引入农产品直供、净菜配送、烹饪课程、特色小吃等业态。“老牌”菜市场做出新意,给生活增添了新鲜的烟火气。

在浙江杭州,很多本地人都喜欢起大早逛西湖边的东山农贸市场,因为全城只有这里能买到西湖里的鱼。2024年春天,原东山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为西湖·东山集。此次升级改造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沿街铺位与商业业态,把原有农贸市场在内的3个区域打造成了“西湖·东山集”社区商业体。“现在有了场地,今后我们将不定期举办文化沙龙、公益活动、便民活动、文创市集等活动。”杭州东山农贸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山海雯已经对西湖·东山集有了更多规划,“这里不仅是一个消费便民的场景,更是一个新邻里共生空间。今后西湖·东山集将会有更多赋能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一直以来,有关“菜市场配套服务”的话题都是大家所关注的。随着城市发展和消费升级,不少菜市场经历了全面转型和提升。近年来,多地通过改造菜市场硬件设施、提升管理服务等举措,为群众打造便捷、优质、高效的生活环境。

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北京菜市场在硬件设施改造升级的同时,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像杀鱼、切菜、玉米切段、莴笋去皮……这些人性化和精细化服务不少便民菜市场、早市都能看到。

每个周六早上,位于龙潭路的龙潭早市正是最热闹的时候。一走进南门,不少大爷大妈正在排队买鱼。只见女摊主利落地给鱼刮鳞,去除内脏、鱼鳍,简单清洗后装袋……不到两分钟,顾客就能拿到一条既新鲜又干净的鱼。“我经常来这儿买鱼,处理得很干净,不用沾一手腥,回家就能下锅,方便极了。”市民刘女士满意地说。在北京的很多菜市场,杀鱼一直都是“基本操作”,而片鱼片、剁鱼泥等加工服务如今也很常见,为顾客扫除了处理食材的各种麻烦。

近年来,从行业竞争加剧到渠道分流,再到线上电商的冲击,不断加速倒逼传统菜市场做出新的改变。传统的菜市场面临着电商、超市等新型零售业态的冲击,亟须寻求转型升级的路径。而“代炒菜”等各种服务的引入,无疑为菜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作为一种新事物、新服务,“代炒菜”还有不少问题值得关注。比如,除了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等各类证照,场地的消防安全、环境卫生、厨余处理等也要有保证。性价比高又安全卫生,“代炒菜”才能保持对人们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档口炒菜菜市场
第一次炒菜
热闹的菜市场
第一次炒菜
国内最大羽绒服“档口”变形记
档口招租罗生门
热闹的菜市场
炒菜放盐时间有讲究
外卖小哥炒菜,是赞还是弹
高校食堂档口化管理模式探讨
热闹的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