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艺新空间让城市更有戏

2025-02-21于廷益

中国新时代 2025年1期
关键词:演艺戏剧舞台

不拘泥于传统演出形式、打破剧场演出空间限制的演艺新空间,通过接连上演的“小而美”“小而精”的演出作品,不断充实百姓的文化生活。演艺新空间,正在以创新的运营模式、多元化的演艺内容和高品质的文化体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

随着文化消费的升级,演艺新空间正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新亮点。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24年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显示,在连续3年保持快速增长的基础上,演出行业2024年上半年仍保持上升态势,其中,以小剧场等演艺新空间为主的演出场次同比增长32.21%,观众参与剧情演绎的互动戏剧项目持续受到喜爱。

不拘泥于传统演出形式、打破剧场演出空间限制的演艺新空间,通过接连上演的“小而美”“小而精”的演出作品,不断充实百姓的文化生活。演艺新空间,正在以创新的运营模式、多元化的演艺内容和高品质的文化体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

文化消费新业态

演艺新空间到底指什么?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起草的《北京市演艺新空间运营管理标准(试行)》中给出了定义。“以演艺为主营业务,形成多业态融合、多功能协同的新型演出场所,包括非传统的营业性演出场所;在相关室内空间开办的演出场所(包括商业综合体、办公楼宇、会馆、古戏楼、已改造的老旧厂房、书店等);在相关户外空间开办的演出场所(包括产业园区、文化街区、艺术聚集区、公园景区等)。”

演艺新空间不拘于演出场地,使戏剧呈现更加多样,它的产生是市场变化的结果。当代年轻人喜欢表达,需要被看见,需要有参与感,演艺新空间正是满足了这种需求。

“新空间”的“新”首先体现在剧场空间的变革上。传统的阶梯式座椅被摒弃,原本观众面对舞台镜框式的观演,变为观众席和舞台彼此模糊了界限。观众可能坐在剧场中央,舞台可能是观众坐席之间的通道,坐席也围绕多张餐桌或游戏桌。

不久前,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在短视频平台走红,吸引很多年轻观众走入剧场,感受戏曲魅力。《新龙门客栈》与传统戏曲不同,尤其是舞台设置——之所以叫“环境式越剧”,是因为它打造了与同名电影中相似的客栈环境,舞台为客栈内部结构,观众席为客栈用餐区域。演出区域设有升降台,可以根据剧情发展改变舞台场景,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新的舞台形式打破了原有的限制,观众能够更好地接收舞台上演员传递的信息,从而与舞台叙事达到极佳的共情效果。对年轻人来说,逼真的场景呈现和熟悉的经典剧情降低了戏曲欣赏的门槛,新颖别致的形式、富有魅力的角色,润物无声地让年轻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位于北京东五环外的开心麻花演艺新空间“花花世界”所在的位置是写字楼的其中一层,通过轻量改造、创意设计、光影技术改造等手段,将整体空间设计成为一个戏剧小镇。结合新空间,花花世界定制了新产品,其中首个游轮“戏剧杀”《海上倒计时》非常受欢迎。“3个戏剧新空间2023年总共演出了近800场。”花花世界主理人马悦舒说。

“对观众来说,改变也许只有一点点,但是体验却完全不同。比如以往看戏不许带饮料入场,现在看戏时还可以现场扫码点单,工作人员为观众送到座位上来。”繁星戏剧村负责人邓炜说。空间和观演状态的改变,让欣赏故事的视角变得更加沉浸,故事的发生和发展与自己的关系也更为密切,单向的艺术欣赏也转变为一种可参与、可互动的休闲娱乐体验,成就文旅深度融合的探索。

许多演艺新空间里,舞台平行于观众席,观众不再是单纯的看客,而是成为了剧目的参与者。

绝大多数演艺新空间上演的剧目都具有沉浸式特点。这些剧目打破观演关系的“第四面墙”,将舞台进一步延展至观众身边,模糊了观演与游戏的界限,使之从单纯的艺术欣赏转变为一种休闲娱乐体验项目,探索文旅深度融合。

“演员和观众的距离近到可以看到他们脸上的汗珠,在这种近距离内也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真实情感,在现场气氛的烘托下,好像自己也成为了剧情的一部分。这种互动性和参与感是传统剧场很难给到的。”90后观众李思雨第一次走进演艺新空间是为了观看全景沉浸寻凶剧《大真探赵赶鹅》。她表示,在这里,观众席和舞台的界限非常模糊,演员随时都有可能走下舞台互动,而在演员的带动下,观众会快速“入戏”,参与到探案的紧张氛围中。

“与传统的观演方式不同,沉浸式体验有很强的互动性,通过角色扮演、交流提问等方式让观众参与剧情演绎,是一种有趣的审美过程。”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主任李茜说,很多小剧场的沉浸式演出,通过魔术、脱口秀等娱乐形式,让观演过程像做游戏一样,这种松弛感、娱乐性深受年轻观众喜爱。

演员邓麦表示,演艺新空间通过沉浸式演出所创新的表演形式和舞台场景,其实是通过打破与观众的“第四面墙”,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表演中来,享受更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而对于新业态的探索,是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步,也是带动观众走进演艺新空间,将演艺新空间打造为文化内容的聚集地的重要推手。

注入时尚新表达

除了演出环境之新、观演关系之新,演艺新空间的戏剧还伴随着在戏剧艺术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创作思维等多方面的创新探索。

不断有来自中国古代、现代文学经典的故事与人物成为演艺新空间的戏剧题材,如取材自清代苏州文人沈复同名散文集的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源自老舍先生经典作品的沉浸式戏剧《寻找老舍先生》,以及携带着年轻人时尚表达、审美趣味的沉浸式戏剧《海上倒计时》《开心巴士》等。

与此同时,日趋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年轻化的时代风尚也是催生演艺新空间戏剧的重要土壤。生活是戏剧艺术的源泉,戏剧艺术的创新发展亦需和受众审美需求、时代文化风尚同步。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18岁~34岁的年轻人群是中国演出市场的消费主力,其中00后在购票用户里的占比不断增加,正逐渐成为演出市场里的一支主要力量。这些观众是在电子游戏、视频语言、二次元等文化记忆中成长起来的“网生代”,而演艺新空间戏剧结构设计与剧本杀、网络游戏、密室逃脱的融合,视听语言设计与影视、动漫的融合,美学风格设计与国潮、科技的融合,反映的正是当下一大批年轻人的观赏习惯和审美趣味。如《猫神在故宫》以一只网红猫的视角观照故宫历史文化,环境式戏剧《真爱酒馆》在都市爱情故事里加入流行爵士乐曲等设计,都带着显著的“网感”,有青年人偏好的轻松氛围、萌宠形象、浪漫爱情等元素,为戏剧艺术注入了不少生动的场景语言和时尚的视听表达。

在当下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中,青年人对文化消费的诉求不止于精神体验,还寄托了认识价值、社交价值、生活服务等多重期待,演艺新空间灵活丰富的场景模式则让戏剧满足这些期待成为可能。在博物馆、历史建筑里上演的戏剧基于场景的文化属性,在表演中突出传达历史信息、强化回望历史的厚重感,如在南昌八一纪念馆演出的沉浸式戏剧《那年八一》把观展体验融入角色扮演、视角追随式的剧情中,观众在观看演出时收获的不只是解密疑案、解锁游戏的快乐,还燃起了强烈的爱国情怀,有“穿越感”的戏剧体验由此激发起更深切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拉动文化新消费

在百年戏院里看一场京剧,散场后来一杯戏曲主题咖啡;在热闹的商业区里逛上一天街,晚上去听一场音乐会;在工业风的文创园里拍照“打卡”,再去看一场紧张刺激的沉浸式戏剧……提供优质剧目的同时,演艺新空间亦巧妙结合其他业务形态,延长观众的驻留时间,从而更有效带动二次消费,舞台艺术与生活消费实现了深度的双向融合。这种新型模式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开心麻花沉浸演艺新空间·花花世界STAGE ONE音乐戏剧主题酒吧,晚上19时30分起上演沉浸式舞蹈秀,同时售卖剧目主题定制特调鸡尾酒套餐及美食,带动观众边吃边看、边喝边舞,仿佛大型欢乐晚会现场。22时以后,这个空间则成为被音乐LIVE、社交游戏、戏剧主题互动点燃的午夜场。同时剧目散场时,工作人员也会提醒向上走一层,就可以在1500平方米的露台酒吧上享受绝美景观、打卡拍照。“我们三层的戏剧演出可以为四层的酒吧提升近20%的消费客流。”开心麻花剧场院线总经理文娟介绍,“各产品之间协同联动,吸引观众多品类、多频次的消费。‘戏剧+餐饮’‘戏剧+酒水’等,构建了互相引流的商业新场景,也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文旅体验。”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为《猫神在故宫》单独开辟一个新空间作为剧场,分为预演区、主演区、出口商店3部分,打造融展、演、商于一体的创新空间模式。从走入预演区那一刻,观众就进入了“后花园”,表演就已开始,随后步入主演区,走进宫殿场景,剧情随之展开。除此之外,在天桥艺术中心每层都设有艺术装置、手工坊、下午茶、文创等IP相关产品和体验项目,丰富了戏剧产业链,打通了文化消费新场景。这种演艺新空间项目注重通过营造复合型场景来增强观众的获得感,与演出相关的互动、文创及社群活动也是剧目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强化观众对作品的体验和认知。

“观演+游览”的组合,也助力一些极具历史人文价值的城市空间迎来一批又一批深度游客户。观演内容与空间场域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这使观者对游览目的地的了解更丰富立体。

千年古刹报国寺里的沉浸式原创话剧《北平1948》,充分利用报国寺的三大殿形成流转、体验、观演于一体的演艺空间。紫金宾馆通过沉浸戏剧满足消费者遍览楼内主要空间的期待。颜料会馆因“会馆有戏”品牌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人们对于古建再利用的深入思考。保存了完好纯木结构的正乙祠戏楼,在北方昆曲剧院驻场演出《天官赐福》、戏楼版《牡丹亭》、观其复版《墙头马上》《怜香伴》等剧目的同时,也延续了这座“中国戏楼活化石”的生命。

演艺新空间也帮助一些原本利用率不高的城市空间实现效能大幅提升,并聚拢人气。亲子剧《猫神在故宫》活化利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内的公共空间,将原本三层的展览空间改造为非标准剧场后驻演整个暑假。音乐剧《小王子》利用创意总社·1949文化产业园区的老旧办公空间改造为“演出+展览”场地。《亮相国粹之旅》沉浸式京剧体验活化利用老戏楼,将两百年历史的前门同乐园大戏楼高效利用起来……

演出行业分析师黎新宇指出,当代的文化消费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或服务本身,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演艺新空间这种多元复合业态融合的场景空间,能够提供精神文化食粮,还兼具社交属性,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文化体验。不同的演艺新空间围绕特定的空间主题,通过提供多维度的服务,构建起一个完整、沉浸式的场景。

演艺新空间以丰富的业态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深度融入城市生活。越来越多的市民从传统剧院走向演艺新空间,感受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这种趋势也启示创业者抓住机遇、勇于转型。对从业者来说,如何运营演艺新空间是当下新的课题,需要转变观念,推出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符合当下人们消费方式、适合演艺新空间的剧目。大红礼娱的主理人张顺表示,运营城市新空间的确有着不小的挑战和压力,但他也从中发现了很多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业者需要转变观念。要开辟出一条轻量化、小型化的路线,注重文旅IP的打造,推动更多文旅场景与城市公共服务相结合。”演艺新空间需要和各种形式结合,不但打造自身的创作队伍,也需要和各种商业、公益活动链接,“音乐会、Live house、商业发布会、小型演出、时装大赛……这还需要从业者去探索”。

猜你喜欢

演艺戏剧舞台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戏剧类
艾玛·斯通:为演艺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