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标准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5-02-20黄帅李忠强屈莹

中国标准化 2025年3期
关键词:站点公共服务标准化

关键词: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3.020

0 引言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表明,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1],数字经济时代,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就业岗位并取得劳动报酬的新就业形态正在广泛涌现,在帮助广大劳动者“能就业、扩就业、好就业”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困难挑战。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党中央要求“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劳动法律法规,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基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以下简称“基层站点”)是服务劳动者的前沿阵地,通常建在企业与劳动者集聚的乡镇、街道、社区、工业园区等,能够快速响应劳动者,特别是外卖员、零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需求,发挥着畅通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2],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是支撑行政管理和服务创新的重要抓手,是助力公共服务和效率提升的有效手段[3],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标准化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方面[4],通过收集、制定、实施标准,有助于规范基层站点建设、提高基层站点服务效能。为了解基层站点标准化建设和服务情况,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对我国部分省区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行业协会等建设的基层站点进行了走访调研,了解了劳动者权益保障需求与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1 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基本情况

1.1 基层站点类型

为解决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平台隐形管理、劳动去雇主化,劳动关系不清晰、就业保障难”等问题,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提出“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劳动保障法律宣传、用工指导服务,搭建劳动关系双方沟通协调平台,及时预防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布局劳动关系基层公共服务站点,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一站式、智慧化、标准化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等要求[5],各地因地制宜,以“六有”(有平台、有队伍、有制度、有保障、有标准、有成效)为基本要求[6],探索多方力量、多种方式开展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建设,主要形成了“小快灵、一站式、全链条”的工作模式,不同类型基层站点的定位和功能如表1所示。

1.2 取得的成效

各地面向劳动关系公共服务需求,探索了以标准化带动站点建设规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机制多样化、服务项目清单化、服务供给便利化。在站点建设规范化方面,具备固定的服务场地,功能区域划分明确,接待窗口设置、站点信息管理较为完善,部分站点通过自建或共享的方式实现了在线服务。如山西晋城沁水县制定了基层站点外观、标识、功能区域设置等标准,推动全县基层站点标准化建设。在服务队伍专业化方面,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配备站点管理、劳动关系协调、集体协商指导、劳动争议调解等类型工作人员,并与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公益机构等开展常态化合作。在服务机制多样化方面,面向所在行业或区域需求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工作机制和多方合作机制,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劳动监察、法院等部门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设立流动仲裁庭等办事机构,定期开展仲裁等服务。如福建省基层站点标准化设置“两室两庭”,即职工法援室、调解工作室、劳动仲裁庭、劳动法庭,可提供劳动纠纷“预、调、裁、诉”一体化服务。在服务项目清单化方面,梳理服务事项和服务流程,编制事项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明确服务办理所需材料和时限,如福建泉州某基层站点制定登记受理、告知引导、卷宗管理等内部标准,实现接待、登记、受理、调解、回访等环节标准化。在服务供给便利化方面,多形成开展服务,推行“线上办、远程办、就近办”等服务方式,如山东济宁市某基层站点开发“移动OA系统”,线上线下同标准服务。

2 存在的问题

2.1 站点共建模式尚不够完善

在推动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标准化供给过程中,省级及以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单位与同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联动性不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之间的联动性也不够充分,缺乏合力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提供保障和指导。如工会牵头建设的基层站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联合会和工商联等部门和组织的参与度不足,造成不同部门或组织牵头设立的基层站点,其提供的服务类型各不相同,造成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足。此外,由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与同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联动性不强,基层站点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标准化技术指导。跨部门的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基层劳动公共服务“共建、共治、共享”的培育机制还需探索。

2.2 标准体系建设还需完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了劳动保障、社会保障等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内蒙古、江苏、广东等省份在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及和谐劳动园区评价、劳动保障监察开展了地方标准制定工作。但是对于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建设和评价、劳动关系调解、普法维权服务等尚无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标准供给能力有待提升。此外基层站点各方人员均未接受过或只接受过短暂的标准化培训,对标准化工作的理论基础缺乏认识,对标准化在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理解不够充分,表现出对标准化工作不重视甚至抵触,且部分基层站点未开展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也未收集实施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还需进一步增强。

2.3 标准化服务意识亟待加强

纵观本次调研的基层站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建设方的站点实体平台差异性大,外观标识和服务事项不统一,功能区域划分、设施设备配备、专业队伍配置各不相同,无法提供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此外,基层站点人少事务繁杂、保障条件不一,部分基层站点对国家和谐劳动关系相关政策、规划学习不充分,对基层站点建设意义和工作重点理解不到位,基层站点建设目标不明确,造成标准化服务意识缺失。在业务培训方面,部分基层站点制定了培训计划,建立了培训档案等,但是存在培训记录与培训计划不对应、培训考核文件缺失的情况,业务培训不够标准化。此外,部分基层站点还存在服务事项不明确、服务流程不清晰、服务提供不规范、档案记录不完善、评价和改进缺失等问题,学习和应用标准化的意识有待加强。

2.4 标准化品牌有待进一步打造

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基层站点形成了具有一定特点的规范化建设模式、提升了服务成效,但是成效展示物可感知性不强,缺乏有效的梳理和总结,与标准化工作结合不紧密,工作成果未通过标准的形式进行固化,建设成效在行业领域推广不够及时。尚且形成明显的标准化品牌,带动引领基层站点开展标准化建设和服务。

3 工作建议

3.1 探索建立优势互补的联建工作机制

建议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单位加强协作,探索建立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情况通报、议事会商、联建联评等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同时,建议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的联系,对接各方标准化需求,更好地推动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标准化供给。此外,还建议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相关政策、规划宣讲,提升基层站点对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目标、重点工作和任务等的学习和把握,丰富站点人员理论水平、提高站点人员政治站位,提升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与国家政策的契合度。

3.2 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建议组织开展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国家标准体系研究工作,明确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目标、范围、标准化工作规划和重点标准,为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全国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导。指导具备工作基础的省份,面向“小快灵、一站式、全链条”等类型,探索建立省级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制定重点地方标准,分类分级指导站点开展标准实施和标准化建设,总结本省标准化工作经验和成效,为国家层面的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撑。建议各地重点围绕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标准化工作指南、分类分级、术语、标志标识、功能区域划分、人员配置、能力建设、服务提供等方面,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丰富标准供给。

3.3 系统指导站点开展标准化建设和服务

建议相关方制定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建设指南和服务事项清单编制指引等标准化文件,引导站点规范化建设和服务。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能力,开展标准化培训、提供标准化指导、普及标准化知识、提升标准化意识、带动标准化实践并支持各地在劳动关系公共服务领域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标准制定和实施。

3.4 重视培育效果总结、展示和推广

建议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联合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指导站点对培育成效挖掘、整理和总结,形成形象直观、便于呈现、易于感知的培育成果,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各方、站点开展交流活动,编制基层站点建设和服务典型案例,引导基层站点打造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推介站点培育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和做法,发挥基层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不断总结提炼特色经验做法,将易复制、可推广、实操性强的地方经验上升固化为标准。

4 结论

保障劳动者权益是稳定就业、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各方还需形成共识,同向发力,共同探索以标准化助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作者简介

黄帅,通信作者,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综合标准化。

李忠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综合标准化。

屈莹,大学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综合标准化。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站点公共服务标准化
公共服务
标准化简述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2017~2018年冬季西北地区某站点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怕被人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