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嵌入式微光 新益求新筑就居民心中的第二个“家”
2025-02-20向煜
“现在真是方便,出门步行几分钟内就能到景城邻里中心,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居住在苏州工业园区中央景城的吴阿姨对园区的便民举措赞不绝口。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这里曾经是一片荒芜之地,如今高楼林立;曾经设施匮乏,而随着一家家邻里中心的建立,特别是民众联络所的出现,完全能够让居民“一站式”解决生活需求。
历经30年沧桑巨变,园区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邻里中心”模式也成为重要的“园区经验”之一。而作为园区创新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民众联络所正是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依托邻里中心建设,为居民量身打造的社区公共服务载体以及邻里交流空间,其不仅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还以嵌入式社区服务的方式深度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民众联络所作为功能复合集成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不仅深耕于园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更成为他们心中的“幸福生活圈”。居民对民众联络所的认可,让其不仅为园区社会治理、社区服务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为其他区域探索社区嵌入式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园区经验”。
为民情怀
铸造居民心中温暖“乐土”
2024年12月21日,冬至,上午9点刚过,苏州工业园区师惠坊邻里中心东侧二楼已呈现出一派热闹的场景——在不同功能区,有喝茶、下棋的老人,有玩游戏的儿童,还有看书、练习书画的学生及乒乓球爱好者…… 这一方“乐土”,叫作师惠民众联络所。“几乎每天都是这样,附近的居民,从家里出来,到邻里中心购物,到民众联络所休闲娱乐或者办事。” 该民众联络所负责人王珊琴告诉记者。
“早上好啊!”一个穿着休闲、拎着保温杯的阿姨迎面走来,笑眯眯地和这里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打招呼。“我姓张,是山东人,本来住在姑苏区,后来搬到了四季新花园定居。”张阿姨说自己退休后,几乎每天都到民众联络所来喝茶下棋,见见老朋友。
“我叫方方,是星海小学的学生,现在放学我都习惯来这里图书馆写作业。”下午放学后,师惠民众联络所图书馆内,有不少学生都在埋头写着作业,“周末或者寒暑假,我们很多人都是吃过早饭就过来学习的。” 方方说。
1994年,中国和新加坡签订协议,作为中新两国政府合作项目,以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为蓝本的苏州工业园区,开始承担起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的功能。
借鉴新加坡的公共管理经验,苏州工业园区于1998年首次把融合了社区公益和生活配套服务的邻里中心引进园区。每个邻里中心辐射半径约1500米,45%的面积用于满足菜场、超市等“12项居民日常生活必备功能”。自2011年起,园区又将每个邻里中心15%的面积用于设立民众联络所,标准化配备社区工作站、民众俱乐部、乐龄生活馆、少儿阳光吧、图书馆等功能单元,全天候(实行“早九晚九”便民工作制度)免费向社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开放,是为老百姓量身打造的政务服务载体和邻里交往空间。
记者了解到,民众联络所的建设、运维费用以及人员开支全部由园区财政承担,通常每个民众联络所辐射4至6个小区,数千户居民及周边企事业单位。目前园区共有21个民众联络所,服务着园区居民。
可以说,民众联络所的出现,早已植入了嵌入式服务设施的理念,为社区提供了便捷、贴心的服务基础。当前,随着社区发展需求的日益增长,园区也在全力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民众联络所的服务功能,以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
转型“享老”
书写老人幸福生活的答卷
2024年底,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季播节目《城市风华录》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首期节目就将镜头聚焦苏州,位于敦煌民众联络所内的苏州广电老年大学星塘校区也出现在了节目中。记者了解到,早在2024年8月份,节目组就主动与广电老年大学取得了联系,经过多次深入沟通与细致协调,最终选择声乐班、模特班、化妆班、手机视频班等7个特色班级,共计200多名学员参与到了本次拍摄之中。
“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这里安享晚年。然而,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园区社会事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是在此背景下,广电老年大学星塘校区应运而生,成为民众联络所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记者从广电老年大学获悉,星塘校区共提供13门课程供老朋友们选择,周一到周五,上午和下午2个时段,洞箫班、太极班、八段锦班等课程排得满满当当。“周边居民对我们的课程都非常感兴趣,必须在新学期开课前卡着时间抢课,否则根本排不上。”工作人员介绍道。
与传统观念中的老年大学不同,针对敦煌民众联络所周边居民兴趣和喜好,星塘校区不仅增设了沪剧、越剧等戏剧类课程,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公益沙龙,为老年人提供展现活力和正能量的舞台。
虽然和其他区域相比,目前园区的老龄化程度还相对较低。但是随着第一代开发建设的园区人陆续退休,园区即将迎来一波老龄化高潮,那时老龄人口将呈现阶梯式增长形态。所以,近年来园区始终围绕养老这个全民话题作文章。
民众联络所的日间照料中心便是园区在不断探索中的成果之一。“主要作为居家养老助餐点,服务60周岁以上园区常住老人,而对于生活起居不便的老人,我们也可以送餐上门。”兆佳巷民众联络所负责人陆荣荣介绍,他们还联动辖区党建联盟单位定期在民众联络所内的乐龄生活馆举办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了“居家养老服务”“喘息服务”“智慧养老”和“适老化改造”等精准化服务,以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从家到这里,走路也就5分钟,简直快成自己的第二个‘家’,工作人员也像自己的孩子。”今年64岁的魏校长,老家在镇江丹阳,2016年搬入湖东。魏校长告诉记者,自己是民众联络所的常客,几乎是天天都来报到,“来这里可以看书读报、打乒乓球、下棋、画画等,妻子回老家的日子,还能解决午饭问题,真的是我们老年人的‘快乐老家’。”
一座真正有温度的城市,不仅要有高耸入云的天际线,更要有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民众联络所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正是苏州市聚焦社区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它生动展现了近年来苏州市在养老服务领域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成果,让每一位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风采,共同编织并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城市风华录”。
护航“童梦”
绘制儿童快乐成长的蓝图
下午4点,56岁的钱阿姨正在兆佳巷邻里中心买菜,而她的孙子则在楼上民众联络所图书馆做作业。“我们住在海悦花园,孩子在星汇学校读书,每天接了他就带到这里,他做作业、看书,我去买菜,差不多时间就回去做饭,方便得不得了。”对于这样的安排,钱阿姨非常满意。
“我们附近的学生,很多下了课都是直奔民众联络所,图书馆、青年之家,有时候舞蹈房内都坐满了认真做作业的孩子。”陆荣荣告诉记者,不少家长觉得这里既安全氛围也好,就习惯让孩子放学后直接来这里。
不只是平时,为进一步让青少年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意义的假期,近几年,金鸡湖街道团工委正在探索片区化集中式暑托班。“我们的暑托班,不仅仅是照顾孩子,同时积极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和志愿公益服务力量,围绕思想引领、法治宣传、安全自护、心理健康、科学普及、手工制作、文化体验等课程和陪伴服务,为青少年群体提供教育和托管相结合的公益性暑托服务,让家长放心,也让孩子们能真正学到知识,提升生活技能。”这类暑托班已经成为家长和孩子暑假的期待。
兆佳巷民众联络所三楼的儿童关爱之家,同样是园区在社区嵌入式服务上的探索。金鸡湖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街道紧密围绕园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聚焦困境儿童家庭切实需求,着力打造街道综合型儿童“关爱之家”,并在充分考虑街道儿童数量、群众需求后,选取了在兆佳巷民众联络所三楼建设儿童关爱之家。“依托儿童关爱之家,构建多方联动,建立困境儿童长效关爱机制,不断织密、扎牢儿童关爱保护网,加大对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力度。”据介绍,街道针对儿童及家庭需求,提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实践、关爱帮扶等服务,推动分龄式服务品牌化建设。“儿童关爱之家真正做到了以需求为导向,精准对接儿童的实际需要,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关爱服务。”金鸡湖街道工作人员介绍道。
无论是日常的图书馆阅读、作业辅导,还是暑期的集中式课程化暑托班,以及针对困境儿童的长效关爱机制,无论是民众联络所还是苏州市其他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都在不断创新对儿童成长的全方位关注和呵护,旨在让更多的儿童在这片爱的蓝天下,快乐成长,勇敢追梦,让“童梦”得以护航,让未来更加可期。
功能迭新
民众联络所嵌入运行持续为民服务
不论住在哪个小区,不论再细小的基本生活需求,都能在步行10到15分钟的范围里实现,这是园区社区生活给人最直观的印象。而这背后,离不开一家家民众联络所的设立和升级。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内较早建立的民众联络所之一,师惠民众联络所就是2024年完成了升级改造。“现在联络所设置了城市书房、城市课堂、城市剧场、城市球室等‘城市系列’共享空间,更为注重面向青年职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一老一小’提供幸福关爱服务。”王珊琴介绍,师惠民众联络所除了特别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的特殊需求,开设“悦龄书场”“暑托班”等项目外,还开设了“青年Yeah校”“青春加油站”“职工书屋”等针对青年人的项目,“希望每个年龄层的居民,都能够在民众联络所找到‘家’的感觉。”
而在政务服务方面,师惠民众联络所依托金鸡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到一个窗口办理,并积极推广智慧社区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平台,为居民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在便民服务方面,师惠民众联络所设立了便民超市、自助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
师惠民众联络所只是园区21个民众联络所的缩影。2023年1月份建成的敦煌民众联络所,作为目前园区最大的民众联络所,总面积约9300平方米,服务5个社区约16000余人,秉承全龄友好理念,为儿童、青年、老年等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设施和活动,也是真正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
“居民们到邻里中心购物,来民众联络所休闲娱乐或者办事,都是‘一站式’的。”园区社会事业局工作人员强调,如今的民众联络所是当地居民娱乐休闲学习的场所,定期举办的文艺晚会、社区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也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得益于民众联络所这样的家门口“幸福站点”,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政府就在身边,服务触手可及,整个园区的和谐指数显著提升。展望未来,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居民需求的日益多样,苏州市将继续努力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致力于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确保居民家门口能够拥有第二个温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