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温情 社区幸福“嵌入”心间
2025-02-20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社区服务的品质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幸福感与满足感,能否实现居民在社区内就能便捷获取高质量、普及性的公共服务,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事,更是关乎民众福祉的重大议题。
记者 向煜
年轻职场父母如何平衡工作与育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谁来辅助?怎样提升“一老一小”群体的幸福指数?又如何更加贴切地回应群众在“一老一小”民生领域的迫切需求?
在苏州这座古典与现代交织的城市里,民生福祉始终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这些问题,“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实现苏州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议案,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遍了苏州的每一个角落,为市民编织起一张幸福的民生网。
2024年以来,为了将议案落到实处,苏州市政府迅速行动,构建起由18个市级部门和10个板块组成的联动机制。该机制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各部门协同作战,上下联动,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高效运转。
姑苏新梦
社区服务的苏州织锦
相较于传统的社区服务,“社区嵌入式服务”的核心在于“嵌入”,它着重于优先发展和强化当前居民急需但供给不足的服务项目,并确保其近在社区之内,让群众在家门口、楼底下享受优质服务。以“一老一小”服务为例,多数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而婴幼儿托育则因家庭需求差异而呈现出全日、半日、计时及临时等多种托管形式。
那么,如何更好地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以社区(小区)为单位,通过新建或改造的方式,在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一种或多种服务。这表示,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不仅要关注物理空间(即“硬件”)的打造,还要重视服务内容(即“软件”)的配套,力求在设施与服务的双重维度上均实现优化升级。
对此,苏州市编制、印发了《苏州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从全面部署到合力推进,从深入调研以精准把握需求到强化督察以确保实施效果,多个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共同绘制并努力实现着民生幸福蓝图。578个社区的摸底调查,让底数短板一目了然;温州市的调研学习,则让苏州汲取了兄弟城市的宝贵经验。此外,联动机制牵头部门与市政府督查室组成调研组,分两批先后赴姑苏区、高新区、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等地实地调研督查社区嵌入式设施建设推进情况。
经过统筹推进,截至2024年12月,苏州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首批87个试点项目已全部完工,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养老、助餐、托育等七个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类民生实事项目进展顺利,全市新增100个标准化老年助餐服务设施,新增普惠托位11434个,新建成投用既有多层住宅电梯173部。
幸福绣锦
“嵌入式”服务的细腻蝶变
在议案的推动下,苏州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苏州市养老、助餐、托育等七大类民生实事项目遍地开花,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与关怀。
虽然“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还是一个新概念,但是社区居民对周遭“一老一小”服务的需求一直存在。在议案的推动下,苏州市养老、托育等民生实事项目遍地开花,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与关怀。截至2024年12月,全市新增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37家,累计建成2388家;新增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40家,累计建成72家;“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的服务。
不断完善“15分钟托育服务圈”。2024年,苏州市计划推进100个社区普惠托育点建设,打造“苏心托”社区普惠托育服务品牌,目前41个点位试运营。此外,全市累计建成市级示范性儿童友好社区83个,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的环境。
苏州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不止于“一老一小”,而是兼顾了全龄人群的需求。目前,全市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网点覆盖率分别达90%和75%。2024年新增“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22个,累计建成329个,共计帮扶五类困难群体实现就业3204人,重点群体服务覆盖率达99.74%。
此外,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为居民们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持续打造,更是让居民们得到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
绣花功夫
城市福祉的渐进之美
在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苏州不仅注重数量的增加,更注重质量的提升。通过优化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统筹建设资金渠道、多渠道拓展设施建设场地空间等举措,苏州的社区服务设施不仅实现了量的扩张,更实现了质的飞跃。
最大程度撬动积极性,避免“建设轰轰烈烈,服务冷冷清清”,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浇灌”。在议案实施过程中,苏州市积极培育社区综合服务和专项服务运营主体,通过市场化择优、委托经营等方式,让苏州的社区养老服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目前,苏州康养集团已运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1个,累计服务超60万人次。全市93.3%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5%的助餐服务设施、100%的虚拟养老院均由社会力量举办或运营,福康通、乐惠居等企业已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连锁化运营。
此外,苏州市还在全省率先实施“社区+物业+养老”。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合作打造“物业+急救”服务新模式,累计组织100场专题培训,培训合格急救志愿者6800人次。
社区嵌入式服务的“嵌入”二字,还意味着相应的服务设施建设是渐进的,而不是大拆大建,做好绣花文章。为此,苏州市出台《关于开展苏州市区详细规划深化实施(技术修正)的通知》,明确了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性质修正规则;出台《苏州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市场主体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的房屋土地用于建设养老托育等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的,明确涉及改造开发、办理用地手续等相关支持政策。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苏州并未停下脚步。未来,苏州将继续深化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的建设,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因地制宜推进试点社区开展建设。同时,苏州市还将以落实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任务为目标,持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加快形成“苏州经验”。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优质的社区服务。
“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实现苏州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议案的持续推进,不仅是一场关乎民生福祉的深刻变革,更是一次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苏州的社区服务将更加完善、更加贴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