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视域下职前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5-02-20蒋子琳李玲玲聂桐彤霍新洁

科技风 2025年4期
关键词:教师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双减

摘"要:“双减”政策的推进,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深化育人的专业理念、丰富多样的知识储备、灵活多变的教学能力等诉求,这也势必会影响到我国职前教师的培养方向。因此,本文以职前地理教师为例,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分析,结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及“双减”要求构建了职前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体系,并根据目标要求设计问卷对职前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职前地理教师存在专业理念需要深化、专业知识亟待完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的现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关注教师需求,坚定教育信念;优化高校育人,提高培养标准;完善职后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期职前地理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时代挑战。

关键词:“双减”政策;职前地理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养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新诉求

“双减”政策是构建我国良好教育生态的强力保障。这对落实教育改革措施的实施主体——教师提出了要深化育人的专业理念、丰富多样的知识储备、灵活多变的教学能力等诉求。职前地理教师作为未来的准教师,更应顺应时代要求,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下提升竞争优势。

根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划分标准,可以将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见下图)。

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图

教师专业信念与师德合称教师专业理念,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教育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和教学原则。它反映了教师对于教育的认识和价值取向,具有指导行为的功能[1]。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主要是指教师所具有的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知识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的不断增强。

为了解当下的职前地理教师培养现状,笔者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结合“双减”政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诉求,设计了职前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体系。

职前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的确立依据是《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是发展目标体系说明。

指标说明:一级指标来源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大维度,并遵从总标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与终身学习这四个基本理念,使标准具有合理性。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理论层面领域细化与选择,明确其性质是作为《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子标准。再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探究二级标准的角度,突出地理学科的独特性。为避免两个标准内容上的重复,所以二级标准内容中一些针对所有教师提出的要求就从子标准中移除。三级指标提供观察视角,融合“双减”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诉求,反映具体教学行为要求是二级指标实践层面的说明。

二、“双减”背景下职前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一)调查对象

“双减”是为了更好地立德树人。教师是“双减”实施的主力军,职前教师作为教师的备用力量,更应注重其培养质量。因此,本文以职前地理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结合“双减”对教师培养提出的新诉求,提出对职前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调查,主要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设计问卷三方面开展调查。

(二)调查方法

此次对职前地理教师的问卷调查采用线上方式进行,通过问卷星对湖南省高校地理师范生发放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209份。以下是基于“双减”背景与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对所收集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1.职前地理教师专业理念需要深化

一直以来课后作业和校外培训占据了学生的课后时间,限制了个人发展。“双减”政策明确规定了课后作业的内容、难度、形式和总量,要求教师认识到不能再靠“题海战术”“灌输式”方法来提高学生成绩,而是想办法提高课堂效率,将时间还给学生。传统教学以分数定论的评价方式导致教师为成绩而教,这与素质教育观念背道而驰,但家长期待能够在作业减少的情况下迅速提高课堂成效,这对于教师来说难以实现。调查显示,65.07%的人认为减少作业布置对学生的学习没起到应有作用,甚至从短期的情况来看,学生因为缺乏练习,学习成绩出现下滑的现象。“双减”政策还要求教师组织课后服务,不少职前地理教师在地理学科的课后活动组织上感到困惑。样本中13.88%的地理师范生认为自己无法胜任初高中教师,55.02%的地理师范生缺乏信心,只有31.1%的地理师范生有信心可以完全胜任。结合调查情况来看,教师在升学要求与减负要求的重担之下,教育信念与专业态度发生了强烈冲击,不少职前地理教师未能及时转变。

2.职前地理教师专业知识亟待完善

“双减”政策强调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体系,确保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的同时,也能够保障其身心健康的成长。这要求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和提供课后服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坚决摒弃机械重复和无效的任务。同时,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设计创新且富有吸引力的课后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论是为学生量身定制的作业,还是多姿多彩的课后服务,或是教学方法的创新,都要求教师拥有广泛的知识背景。然而,现实中的师范教育培训往往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考核,而忽略了对教育学、学科教学方法和通识教育的培养。调查数据揭示,职前地理教师在教育学和跨学科知识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导致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尽管在地理学科教学中表现出色,但在涉及其他学科时,知识储备显得不足。地理作为一门跨学科性强的学科,要求教师不仅具备地理学知识,还需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背景,能够讲述与中学地理相关的科学史实,对生活中有关地理的自然现象做出原理性解释。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地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3.职前地理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双减”政策改革之后,对教师各方面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大部分职前地理教师在课堂总结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感到不足,对自己的板书和提问技巧也缺乏自信。特别是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如何制定地理分层作业、设计多样化的课后活动以及如何创新地理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活动都需要特定的专业技能,教师比以往承受了更多的工作负担。即使在入职后有教师职后培训提升,但在这种工作模式下,教师无法有太多精力和时间去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教学压力,教师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因此,职前教师在踏上教师职业之前,就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能。

三、“双减”背景下职前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一)关注教师需求,坚定教育信念

我们在忙于减轻学生、家长负担的同时,也要关注到政策实施后可能给职前教师的发展带来的压力与负担。政策的实施意味着职前教师需对照标准,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素养。若他们不能适应这些变革,那么他们的教学能力可能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而失去学生和家长的信任。长此以往,教师可能会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怀疑。此外,职前教师如今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有来自于社会对教师的定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教师的期盼、教师对专业发展的内在压力,当教师的努力被外界的期望所影响,他们的职业满足感可能会受到损害,从而影响其教学效果[2]。结合调查需求来看,更应解决职前地理教师的发展需求,保障教师的合法利益;适当引进社会资源,缓解教师课后服务压力;提供教师释放压力途径,保证教师心情愉悦;让每位教师都能感受到社会对教师的尊重与关怀,从而坚定教师职业信念,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地理教育。

(二)优化高校育人,提高培养标准

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与高等师范院校对其专业培养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提高职前地理教师的培养质量,关键在于不断提升高校的育人水平,并适当提高职前地理教师的培养标准[3]。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教师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逐渐显现,这为高等师范院校敲响了警钟。高校应与时俱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教师,根据“双减”政策调整课程设置,增设与政策相关的课程内容,如作业设计与管理、课后服务、课程开发、家校共育等。除此之外,针对地理专业特点,应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旧观念,强化实践教学,使理论知识得以应用。教育实习是职前地理教师的重要实践环节,作为教育实践者应虚心向优秀的地理教师学习,借助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全力以赴完成实习任务。而高校则应加强对实习的管理,对职前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并深入考察实习学校的办学质量,选配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确保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能得到各方面的锻炼。此外,地理教育不应仅限于教材,职前教师还需不断积累生活知识,通过阅读地理专业书籍、聆听地理专业讲座等途径,保持对地理领域前沿动态的敏感度,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完善职后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需要对教师培训项目和课程进行适应性改革,以满足新的政策要求和实际需求。作业设计、课后服务、家校沟通等新型培训课程应逐步纳入培训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4]。然而,目前许多培训课程仍过于注重内容的标准化和结果的普适性,未能充分考虑到培训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和特色。教师们渴望通过培训获得作业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创新思路。因此,在培训开始前,应通过深入的沟通和测评,全面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和专业水平,确保培训内容能够精准对接教师的成长需求。针对不同地区、学科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应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例如,地理教师可以重点学习地理实践考察、活动设计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实用技能,以提升其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同时,借助大数据教育平台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案例,供其参考和借鉴,激发其教学创新灵感。此外,教师自身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应对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通过专业发展提升核心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技能的培养,使地理课程更加实用、有趣。

结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有效纠正了教育领域中的短视和功利化倾向,强化了基础教育的公益性质,并推动了优质教育生态的全面重塑。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场所,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学校教育的本质得以更加凸显。教师们能够更深入地领悟教育教学的真谛,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个人的成就感,进而更好地确立和强化自己的专业地位。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构建更加健康、和谐的教育生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健峰,李钦妍,陆国志.职前培养阶段化学高师生走近准教师的途径探索[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2(03):284287.

[2]刘建.“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04):3.

[3]王翠云,陈丽丽,尚雪英,等.职前地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6):8688.

[4]李琼,孙晓红.“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提升的专业素养[J].教师发展研究,2022,6(1):3236.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衡阳市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XDJ2021105);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独立学院地理专业师范生职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研究(课题编号:HNJG20220399);“双减”背景下职前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NJY202206);“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课题编号:CX20221273);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实践智慧”导向的高师地理教育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HNJG2021080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蒋子琳(1999—"),女,汉族,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生,衡阳师范学院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地理)。

*通信作者:李玲玲。

猜你喜欢

教师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试论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教育管理者在青年外语教师培养中的责任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促进专业发展需要幼儿园和教师的双重努力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