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碧色寨触摸滇越铁路

2025-02-19汤云明

风流一代·青春 2025年1期
关键词:碧色滇越铁路蒙自

几年前,一部叫《芳华》的电影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影片拍摄地碧色寨火车站,也让这个地处滇南蒙自市的小山村成为了旅游打卡的热点。碧色寨还是《无问西东》《知音》《天下一碗》《玉观音》《西南联大》等影视剧的拍摄地。随着影视剧的热播,碧色寨名扬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凝固的时光

2024年深秋,我们一家人慕名拜访碧色寨。从公路边的停车场到景区还有3公里的上坡山路,要乘坐景区摆渡车上去,几分钟的路程秋意满满,瓜果飘香。山坡上,一片黄墙红瓦的房子很是显眼,到碧色寨了。在这里驻足远眺,蒙自坝、草海坝和长桥海的秋季秀美风光尽收眼底。

这座百年前的老车站,仿佛还在大山里等待着那列一去不复返的火车。时间,已经凝固在站台上的“三面钟”上。街面上的蒙自大清邮政局碧色寨分局、哥胪士酒店早已经关门歇业。来来往往的游人不是为了等火车,那些老建筑、俱乐部、球场、仓库、宾馆,在青砖、土坯、红瓦间,古朴又庄重,如一个年长老人,讲述着过去的事情。

碧色寨的秋天没有萧瑟的景象,山青、草绿,游客带着虔诚。村民开旅馆、小卖部、餐馆、小吃摊,生意还不错,旺盛的人气和老旧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只是,不经意间,一些人的芳华留在了碧色寨,一些人的芳华渐行渐远,一些人却正值芳华。

碧色寨是滇越铁路河口到昆明段最大、最重要、保存最完好的车站,足以代表滇越铁路的繁华与沧桑历史,也可以从此管窥滇越铁路的全貌。

这条几近荒废的铁路,一头连接中国昆明,一头牵起越南河内、海防港。在河口县南溪河上的中越铁路大桥上,两根延伸到远方的铁轨见证着中、越、法几个国家的历史与过往。

中越铁路大桥是中越两国的交接点,一座大桥横跨南溪河,连通两国的界线。站在桥上,可以跨立两国,左右回眸,有战争期间对垒的炮台、炸掉的铁路。拍一张照片,前后端详,这头是祖国,那边是邻邦。我心里有些激动,还有几分好奇,于是办了出境手续,就此到河对岸越南的老街和沙巴走了一圈,也算是出了一趟国。

南溪河从蒙自市鸣鹫镇日夜赶来,托举着中越铁路大桥,在河口县的大西南海拔最低处归顺红河。因海拔只有76.4米,它是云贵川几省的最低处,天气湿热,雨量充沛。南溪河边的老码头和修建于1903年的河口火车站承载过这个百年商埠的繁华。曾经,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世界从这里看到了云南,云南也向世界打开了“天窗”。

同盟会河口起义、云南人民反袁护国运动、抗战初期物资补给、西南联合大学西迁并设立蒙自分校、滇军到越南接受日军投降等云南近代史上的众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滇越铁路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碧色寨站台上仔细倾听,火车的汽笛声仿佛穿越百年时空,跨越沟壑、峡谷、田野,还在为正义、进步、科学与民主呐喊、欢呼着。锈迹斑斑的铁轨,还留存着探索者的深情和初心,油黑色的枕木,仍然坚实、有力地镶嵌在大地上。

这是云南省最早的铁路,因为其只通国外、不通国内成为“云南十八怪”之一。这些米轨、寸轨的小火车与标准铁轨牵引出的现代文明隔阂不断,却把闭塞、偏远的云南推向了全世界。

“一颗道钉一滴血,

一根枕木一条命”

滇越跨国铁路全长854公里,从昆明至河口为滇段,长465公里;从河口过中越大桥进入越南老街至海防为越段,长389公里。越南段1901年动工,1903年竣工通车;云南境内的滇段1904年动工,1910年竣工通车。当时,从中国昆明至越南海防单向行程3天,夜间不行车,所有旅客就地住宿,这是中国第一条国际联运铁路。

在昆明的几个老火车站中,东、南、西三站都是国际标准铁轨,只有滇越铁路的终点火车北站是特殊的米轨。小时候,父亲多次带着我到火车北站参观,并给我讲解滇越铁路的历史和米轨的来历。

我唯一一次乘坐滇越铁路火车是在1993年。那时,我还在上大学,学校组织全班同学去地处滇南的工业城市开远实习,我们从昆明沿滇越铁路乘坐着米轨火车出发。这条100多年前法国人修建的铁路,因碍于大山、河谷的阻隔,以及当时建造技术的限制,很多路段只能沿南盘江、南溪河河谷修建,铁路一会在江东岸,一会又在西岸,并且弯道大,隧道、桥梁多,火车的平均运行时速也就二三十公里。好在南盘江两岸有火红的攀枝花、碧绿的香蕉树,能够缓解乘坐这种慢吞吞的火车带来的疲惫和不安。

当时,滇越铁路的修建难度颇大。昆明至河口段400多公里设有60多个车站,在崇山峻岭、悬崖绝壁上施工,环境恶劣。施工工地海拔从70多米攀升至1900米,相对高差有1800多米,且地形直线很少,全线百分之八十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开凿了155条隧道;跨越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共建设3422座桥梁和渡槽,桥梁、渡槽和隧道几乎接近150公里;气候穿越了亚热带干湿分明的高原季风气候、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因此,滇越铁路被《英国日报》称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

因此,在滇段铁路上,“船行的火车,蛇行的铁路,英雄的司机,不怕死的旅客”是最真实的写照。修建铁路时,有“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之说,还有“血染南溪河,尸铺滇越路,千山遍白骨,万壑血泪流”等悲壮的民谣。它是中国人民用血汗筑成的传奇之路。

“小火车”背后的骨气

滇越铁路还有一段附设的从个旧市到碧色寨,再到石屏县的个碧石铁路,可以说是永恒的爱国丰碑。如果说滇越铁路给云南带来了生机、繁荣与屈辱,个碧石铁路却成就了云南人乃至中华民族的尊严、自豪与骄傲。这条铁路全长177公里,1915年动工,至1936年全线通车,历时21年。个碧石铁路是寸轨,目的是不与滇越铁路接轨,防止被法国人侵吞了运输和管理权。米轨与寸轨在碧色寨交汇,换装货物、换乘旅客。又由于火车太窄,空间狭小,客车内每一排只能坐两人,只能面对面、膝对膝坐着。

1990年,个碧石铁路停运,寸轨火车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在云南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是全国最小的铁路,是全国修建时间最长的铁路,也是全国运行速度最慢的铁路,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全国唯一的一条民营铁路。在法国殖民者侵犯中国的时候,它的存在有力地抵御了侵略者对云南矿产资源的掠夺。这条“全国最小的铁路”是中华民族独立自主、自强自立民族精神的典范。

由于路段上自然灾害频发,为了保障旅客生命安全,2003年后,滇越铁路中国段的客运服务停止,再后来,全线货运也基本没有了,只在部分路段还保留着一些货运业务。2014年建成通车的昆明到玉溪、河口的铁路继续承担滇越铁路滇段的主要运输任务,现已经开通动车。

碧色寨和滇越铁路,记载着中国革命、民族崛起和工业文明的历史,铁路文化、抗战文化、马帮文化、商贾文化和西南联大文化在这里交融,奏出一曲悲壮、动人的乐章。如今,碧色寨火车站、个碧石铁路警察分局旧址、大通公司旧址、蒙自海关碧色寨分关旧址等11处建筑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火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

(编辑" 张建" 445718228@qq.com)

猜你喜欢

碧色滇越铁路蒙自
蒙自市关工委开展传承弘扬中国民俗文化活动
体味碧色寨百年时光
窗:姜彦希
碧色寨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爱国主义教育视角下滇越铁路档案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滇越铁路文化融入主题客栈的设计研究
习作点评
滇越铁路云南段研究述评①
抗日战争时期的滇越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