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碧色寨百年时光
2022-10-29红河州民族研究所钱红孟志刚
文 / 红河州民族研究所 钱红 图 / 孟志刚
没有嘈杂人声的碧色寨早晨,处处洋溢着迷人的法式风情。漫步其中,走走停停,悠长的月台、法式站房、站钟、海关、锈迹斑斑的水塔……所有的一切,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这里曾经辉煌的过往。
一条伸延到远方的铁轨,把我们带进了时光的隧道,让我们走进尘封已久的历史,去感受碧色寨当年的情韵,去回味它那些淹没在岁月长河中的芳华。
一条崭新的公路把碧色寨一分为二,一半是古朴的村庄,另一半是碧色寨火车站。碧色寨虽然很小,但名气很大。一百多年前,这个地方叫“坡心”,滇越铁路通车后在此设立了火车站。有一位法国驻蒙自特使看到这个小村庄依山傍水,东依青翠葱茏的犁耙山,西邻碧波荡漾的长桥海,因此建议把这里改名为碧色寨,从此这个村庄和车站都叫碧色寨。
百年前身处崇山峻岭的云南边疆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各族民众对现代交通工具还一无所知,突然出现了一条“不通国内通国外”的滇越铁路,一列列“巨型铁马”的到来颠覆了这里的一切……
滇越铁路从1903 年开工,历时7 年,1909 年铁路通至碧色寨,1910 年全线通车。筹建时,法国人的筑路指挥部就设在碧色寨,与此同时还按照法式风格修建了滇越铁路碧色寨火车站。
曾经的主力军
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突然有了代表当时先进交通工具的铁路和火车,伴着开山筑路的炮声,吞吐着浓浓的白烟,蛇形盘环的列车和铁轨,从昆明穿越高山河谷,经玉溪境内驶入红河,到碧色寨停留,中转,满载货物钻洞过桥驶往越南。
从1910 年起滇越铁路通车后的30 多年时间,米轨滇越铁路与寸轨个碧石铁路在碧色寨交汇换装,使碧色寨火车站成为云南两条铁路的转运站,火车的汽笛声和搬运工的号子声昼夜回响在山中,待运的大锡、煤油、钢铁、糖、茶叶、纺织品等装满了仓库;洋行、咖啡馆、百货公司、邮政局、酒店、客栈、马店四处林立。在这里汇聚了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和各种行当的人群,国内外商号、公司应运而生。
贸易的繁荣,交通的发达,使得碧色寨一度取代蒙自成为新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据说当时在蒙自城买不到的东西在碧色寨都能买到。
碧色寨奇迹般地成为东西方冒险家的乐园,昔日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迅速扩增到3000 多人常住。据记载,碧色寨最兴盛的时侯,有国内18 个省、108 个县的商人到这里“淘金”,以“小巴黎”而享誉滇南。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在碧色寨各设站房,使碧色寨一个山村拥有两个火车站,既有滇越铁路的特等站,又有个碧石铁路的起点站,米轨、寸轨的站房都是红瓦黄墙的法式建筑,成为世界铁路史上一大奇观。
百年前,火车与铁路把这个小山村带到了时尚的前沿,蒙自地区富裕家庭的女人在清朝末年就用上了正宗的法国香水和德国针线。百年后,碧色寨再度火热。作为电影《芳华》的取景地,碧色寨的站房、站台、站牌、站钟、站椅,悠长的铁轨、停泊不动的老火车,复古的街道、商店、邮局、邮筒,一房一舍,一物一件,一草一木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旅人,成了游人们的网红打卡点。
2013 年3 月,碧色寨车站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车站范围内共有11 个保护点,还设立了滇越铁路研学室。
铁路两边,一边是中国式的商号、民居建筑,另一边是法式的火车站、公司建筑,离车站不远的山坡上,散落着几座红顶黄墙的法式洋房,红色的木质百叶窗,在绿树的掩映下散发着挥之不去的异国风情。
东西方文化在这个深处大山中的小村庄里碰撞,吃面包、喝咖啡、品红酒、养奶牛,甚至打网球都在这里兴起,那时在国内大城市见不到的西洋生活,在滇南碧色寨山村却习以为常。
与法式车站隔路相望的是纯中式建筑,石板铺就的街道,石头垒砌的墙基、台阶,木质墙壁、青色瓦顶,历经百年依然存在,虽经修复、提升改造已变换了新模样,但时间的长河在这里始终未曾断流。
石板路悠长,拐角处飘来过桥米线和烧豆腐的阵阵香味,买米线的人排成长队,米线品质不错,味道纯正,汤鲜味美,烤豆腐也喷香可囗。
碧色寨作为中西文化交流最早之地,它不仅仅是一个车站,一个物流中心,一个山寨,也是一座旅游者的天堂,更重要的是一段历史的遗存。
近年来,碧色寨滇越铁路小镇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契机,聚焦“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七大要素,依托滇越铁路人文历史背景和碧色寨周边山林水体生态环境,打造集观光旅游、文化体验、度假休闲、历史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在建设中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创新“量股入社”模式,“以镇带村”引导群众参与小镇共建共享,有效带动周边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社会效应正逐步扩大。
午后的碧色寨,云淡风轻,阳光强烈。一声鸣笛,一列火车沿着米轨驶向远方。时光带走了昔日的繁华,却留下了厚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