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如何成为年轻人的“互联网嘴替”

2025-02-19浦东

风流一代·青春 2025年1期
关键词:周树人林黛玉鲁迅

如果鲁迅活在今天,他会是个怎样的“网红”?90后小伙赵巍巍在B站开通“云社”的账号,发布了“鲁迅说相声”系列动画视频,把这位虽已离开近百年,但却跨越了时代的超级网红“演活了”。

视频里的“鲁迅”用特有的幽默讽刺语言风格笑谈当下社会现象,还穿越时空和其他历史名人进行互动:和林黛玉讨论古风歌曲之怪现状,和鲁豫说相声,和范志毅吐槽“改歌词改得脸都不要了”,和朱自清探讨《背影》违反交规……视频中的人物神态简约而不乏神韵,捧哏和逗哏的语言交锋犀利幽默,用年轻人的方式传承鲁迅的批判精神。如今,“云社”在全网已经累积了300余万粉丝,他们和赵巍巍一样大多是“Z世代”。

和鲁迅一样弃理从文

1995年,赵巍巍出生于江苏扬州,自称是鲁迅的十年“铁粉”。年轻人对鲁迅,大多经历了一种从怕到尊敬,再到亲切的过程,赵巍巍也不例外。

最早从语文课本上了解鲁迅,觉得文字很艰涩,读不懂。赵巍巍提到大多数人对鲁迅的“初印象”:“大众了解鲁迅更多是通过语文课本收录的文章:祥林嫂、闰土、刘和珍君、人血馒头……印象中的鲁迅,更多的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样的严肃形象,更多是社会的、批判的、深刻的。这让我们想真正了解鲁迅的时候,总是望而却步,觉得太难了。”那时,他和许多同学一样,“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

因为同是来自江南水乡,初中时赵巍巍最感亲切的篇章是《社戏》里写吃喝玩乐的文字:“月夜里,迅哥儿和阿发、桂生一群人停船上岸,偷来几捧乌油油的罗汉豆,生起火苗,撒上雪白的盐,煮好豆子,享受美味。隔着书本,我仿佛就能闻到豆子鲜美的味道。”

高中时开始跟着老师欣赏鲁迅的杂文,那些批判性的文字锋利如刀,赵巍巍对鲁迅的认识才一点点深入。高考那年,赵巍巍本来打算报考文科相关专业,但拗不过家人的意见,最后还是学了理工科的材料专业。

本科四年,或许是在鲁迅文字的感召下,他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总是忙里偷闲捧着书看。有灵感的时候也练笔,给报刊投稿,笔耕不辍。微信公众号刚兴起的时候,他也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开了个人账号,乐此不疲地写书评。

临近毕业,上海同济大学给了赵巍巍保研名额,但他依然没有想好是继续读研,还是回家考公或者在大城市闯荡。他重读鲁迅,蓦然发现,他走到的人生岔路,鲁迅也走过。鲁迅弃医从文,但在此之前他先学矿物学,后来又去日本学解剖学,他人生的几次变化都很精彩。

“即使不看宏大的国民性的东西,就研究他为啥从绍兴老家跑到南京的一个矿务学堂去读书,就很有意思。所有容易内耗的人都值得看看鲁迅,虽然人生没有正确答案,起码鲁迅的经历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启发,提供一个思辨的样本。”看到鲁迅不断“出走”的勇气,赵巍巍决定放弃学了四年仍不感兴趣的工科专业和保研资格,拎着行李箱直奔上海,来到一家自媒体工作室,一干就是七年。

鲁迅更像是大家的

“互联网嘴替”

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赵巍巍发现自己慢慢理解了鲁迅,看到了鲁迅亲切的一面——他也是个小镇青年,平时也会经常和朋友看看电影、喝喝咖啡,也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生活,也出国留学。鲁迅还是个日更万字的“肝帝”博主,懂视觉系,懂穿搭,也很爱设计。他一辈子都活得很年轻,很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你可能想象不到,鲁迅当时的爱情观、教育观有多超前。放在今天,他一定是B站顶流UP主,无论是放在知识区、生活区、动画区、影视区,他无所不会,也无所不精。”更让赵巍巍钦佩的还有鲁迅“真实”的处世态度,“鲁迅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但不论是对于自己婚姻的态度还是人际交往的态度,都是非常务实的,可以不说,但绝不说假话,更重要的是,绝不对自己说假话。”

鲁迅如果活在当下,他会做什么?赵巍巍认为:“他一定是个非常出色的脱口秀演员。” 随着对鲁迅的了解日益深入,赵巍巍决定用现代的方式带年轻人认识一个更真实的鲁迅。

2022年4月,因为疫情,赵巍巍宅在家里,闲来无事,翻到网上一条关于“鲁迅文学”和“林黛玉文学”的段子。那是在网上点击量很高的“林黛玉文学vs鲁迅文学”的淘宝页面截图,卖家用鲁迅口吻,买家用林黛玉口吻,两个人就发货问题进行沟通。

赵巍巍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同时脑洞大开:“网上都是图片呈现的,如果做成视频会不会更好呢?”有了创作欲望,他立即拉上工作室的同事,文案、插图、配音,三个人分工明确,一周后,第一期视频《如果鲁迅和林黛玉说相声》新鲜出炉。

只见红色的幕布拉开,林黛玉穿着件浅紫色襦裙,略施粉黛,施施然登场,旁边是穿着青色长衫,留着标志性平头短发和一字胡的鲁迅,台下坐着身着现代装的“吃瓜群众”。林黛玉一努嘴,嗔怪鲁迅觉得她不如别的捧哏。鲁迅波澜不惊,开口道:“我听人说,比较并不是缺点,总是和人比,不和自己比,这才是缺点。”

“哟,那是我爱比较了。”林黛玉没好气了。

“这固然不是你的错,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比较。一旦想到比较,就想到差距,想到差距就想到不爱,想到分手,或许不幸就是比较出来的罢。”此处化用了鲁迅《而已集·小杂感》中的“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的论证技巧,可谓精妙。

可林妹妹并不买账:“我知道你是信口开河,哄我开心罢了。”鲁迅不紧不慢地辩解道:“我大约的确说的是真心话。”“大约”与“的确”连用,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鲁迅体,台下的“吃瓜群众”会心地哈哈大笑,鼓起掌来。

从对话体到慢慢加入脱口秀的技巧,“云社”渐渐积累了一批粉丝。这批粉丝是赵巍巍的“云股东”,他们在评论区催更:“让鲁迅和周树人说一段。”

“云社”有求必应。两个月后,由“鲁迅”和“周树人”出演的相声《你们那好好说中文判几年》上线,演绎时下热门话题。

“每每看到‘无语子’‘绝绝子’‘寂寞子’,都不免好奇起来,他们那里好好讲中文须得判几年?”鲁迅开门见山,谈论起当今中文使用怪象,“我常常想,倘若苏轼生在现代,真该‘跺脚脚’找个地缝了。他的词大抵被迫写成:遥想瑜瑜子当年,乔乔子初嫁了。”

“确实如此,但有时我又觉得,说几句‘YYDS(永远的神)’‘绝绝子’好像并没有大碍。流行词也就一些人用嘛,而且最终都会不流行。”周树人说出了一些人的看法。

“看似如此,实非如此。”鲁迅正色道,“这些流行词看似非主流,但传染性极强,当使用的人迅速增多后,便会反噬主流。当使用的人足够多时,主流便忍不住开始从流,而主流一用,又会引来更多人跟风效仿,结局就是,大规模感染。”台词风韵还真的和鲁迅有点像。

赵巍巍每次视频的创作,都源自于对当下热点真正的有感而发。国产剧怪象、小区名怪象、畅销书怪象、古风歌曲怪象……由这些怪象引申出鞭辟入里的观点,引人发笑的同时更引人深思,而鲁迅更像是大家的“互联网嘴替”。

过去中学的教科书里,鲁迅严肃犀利,横眉冷对千夫指。而在当代网友眼中,他是个热衷于开小号(拥有100多个笔名)、喜欢吃刨冰甜点、看《米老鼠》动画片的幽默男仔。“鲁迅式脱口秀”对鲁迅语风挖掘深入、模仿生动,吸引了300多万粉丝追看。

赵巍巍的灵感层出不穷,因为他觉得今天的年轻人有太多和鲁迅共鸣的东西。他的脑海里每天都要上演“穿越”戏码——鲁迅碰到朱自清会怎么样,他们会不会讨论《背影》?看到自媒体上的新闻标题,鲁迅会说些什么……

(编辑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

猜你喜欢

周树人林黛玉鲁迅
鲁迅31岁才谋得一个铁饭碗
鲁迅,好可爱一爹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刘西洁作品
鲁迅《自嘲》句
鲁迅看书
1918年的“中国好声音”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