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能源安全治理探究

2025-02-19闫昌文

科学导报 2025年8期
关键词:能源安全能源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进入新时代,我国能源安全工作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更是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 一、新时代能源安全治理的逻辑理路

" (一)目标指向:建设能源强国,筑牢能源保障

建设能源强国,筑牢能源保障是能源安全治理的目标指向。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家,如何高效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始终是我国在能源领域发展的核心议题。而建设能源强国,筑牢能源保障正是这一议题的最终追求。能源强国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支撑性目标,而筑牢能源保障是维护能源安全的功能性定位。建设能源强国、维护能源安全离不开稳固的能源保障,而维护能源安全所要实现的功能便是筑牢能源的安全保障。

" (二)主攻方向:立足能源资源禀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立足能源资源禀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能源安全治理的主攻方向。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同时也具备显著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因此,能源安全治理必须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主攻方向。而推进“双碳”工作要立足我国国情,立足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实现“双碳”目标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需要考虑到我国能源消费的结构和现实情况。因此,制定长期、稳健的能源转型战略至关重要,需逐步减少煤炭等传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同时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关乎能源绿色、安全转型,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能源安全治理的主攻方向。

" (三)价值导向:坚持能源为民,确保民生用能安全

坚持能源为民,确保民生用能安全是能源安全的价值追求和根本的价值导向。能源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用能需求是能源发展的落脚点。民生用能安全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维度。一方面,民生用能安全涉及能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与优化,这是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稳定、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的重要基石。另一方面,民生用能安全还涉及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供电供热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大局,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建设能源强国,不仅注重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更始终坚持能源工作的民生属性。

" (四)动力驱向:“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布局,作为我们国家能源发展的总体方略,是国家能源安全治理的重要动力。第一,能源消费革命旨在推动能源集约高效化变革,它依托于新技术的应用、消费观念的更新以及消费模式的转型,集中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遏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费行为,不仅提高了能源消费的可持续性,还增强了能源消费的自给自足能力,有效保障了能源消费安全;第二,能源供给革命立足国情,在确保能源供给稳定持续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着能源的低碳化和智能化转型。这一变革降低了对单一能源的依赖,同时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腾出空间,增强了能源供给的韧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第三,能源技术革命是确保能源安全的关键。能源技术迭代加速,不仅促进了能源的高效利用,还推动了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然而,当前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尚未达到完全成熟阶段,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深化能源科技革命,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是确保能源安全的关键;第四,能源体制革命通过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确保能源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从而提升了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五,国际能源合作的广泛深化是有效预防和应对重大能源风险的关键防线。作为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与各国共同应对能源挑战,防范和化解重大能源风险。

" 二、新时代能源安全工作的实践路径

" (一)构建系统化的能源安全治理体系

构建系统化的能源安全治理体系是新时代做好能源安全工作的重要依托。构建这一体系,应坚持全国一盘棋的能源配置原则,发挥市场机制与行政管制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市场机制的不断优化和完善,能够充分激发能源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能源利用效率的持续提升。市场机制以其灵敏的价格信号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引导能源企业主动探索高效、清洁、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自觉履行国家战略、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政府的行政管制在规划能源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优化能源市场监管和能源安全监管等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政府作为能源安全的守护者,其主要责任在于制定和执行能源政策、法规和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和安全监管,确保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而市场主体作为能源安全的直接相关者,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构建系统化的能源安全治理体系必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形成治理的强大合力。

" (二)运用底线思维增强能源安全治理能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底线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用于指导人们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风险挑战。“底线思维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价值观念和工作方法。”因此,运用底线思维增强能源安全治理能力是新时代推进能源安全治理的重要方法。对此,一是要提高决策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也就是在制定能源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包括能源供应中断、价格波动、技术变革等。二是要强化问题意识,这是增强能源安全治理能力的关键。要善于发现和识别能源领域中的潜在问题和矛盾,如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能源安全治理的效率和能力,还能够带动其他问题的化解,实现能源安全治理体系的整体优化。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能源
英能源安全战略,一份愿望清单
为能源安全贡献大港力量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北京市能源安全水平评价分析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基于熵权法*的广西能源安全评价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最清洁的能源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