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协同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路径研究

2025-02-19张浩 王义全 晏榆洋 张馨忆 李辉

今日财富 2025年2期
关键词:校企基地协同

一、引言

近年来,物流行业正向智能化、专业化快速转型,行业的发展势必对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下的行业需求,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亟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是提高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则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关键抓手。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物流教学软件及硬件水平都较为普通、落后,难以有效支持相关实训教学的开展。如仓储管理实训,需要有用来模拟演练的现实仓库及设备等。再如电子录入系统,方便学生开展入库验收、出库复核等实验。传统物流实训室的设施设备均为普通教学级,与企业级设备差别较大,部分仅具备模拟、演示的功能,设备利用率低,更新换代速度慢。这些设施设备的不到位或落后,都会影响实训教学的有效进行。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面临的问题,构建基于校企协同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切身感受企业文化、制度和管理方法,能够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明确业务流程、进行岗位规范操作培训。学生通过总结生产性实训中的经验,能够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成为合格的物流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以信息学院计算机基础课为例,通过视频方式把实验的基本操作展现出来,更加直观,更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复杂的物流管理课程来说,教师课前不仅需要建立虚拟实验系统,还要把大型3D仿真模拟设备应用其中,在实际操作时要区别对待。校企共建共享模式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率高,加之物流快递业竞争激烈,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设备需不断升级才能保持其先进性,使学生所学所用均能够与行业发展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实现就业零距离。

二、校企协同的理论框架

(一)校企协同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发展迅猛,物流人才需求量增长明显,但目前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与物流行业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校企协同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成为了当前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和趋势。从校企协同发展现状来看,不同地区、不同院校校企协同发展程度差异较大。一些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凭借其地理优势和办学实力,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方面实践探索较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在欠发达地区和普通高校,受制于教学资源、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总体而言,当前高校物流专业校企协同发展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深度、广度有待拓展。部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流于表面,缺乏长效机制,合作内容局限于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初级阶段,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等方面缺乏全面、深入的合作。二是协同育人的制度保障不完善。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责、权、利划分不清晰,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和政策支持,导致校企双方积极性不高。三是协同育人的评价体系有待健全。目前校企协同育人缺少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实习实践、项目研发等表现的考核评价不够系统规范,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校企协同机制探讨

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路径研究需要耦合多维度的研究方法,同步推进理论探讨、政策分析与案例研究。

在建立协同机制中,分析校企双方在教育理念、资源配置、利益驱动等方面的合作潜力与挑战,采取统一协调的管理策略,实现资源共享,策略一致,共同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实操性的实训平台。设计教学大纲时,注重模块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充分吸收企业的实际需求,辅以《校企协同合作模式表格》中详细的合作形式与成果指标,以期提升学生的能力,达到符合企业的实际要求。

开发仿真软件工具方面,需要紧密结合物流专业的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如通过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构建高度仿真的物流场景,同时,平台须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拓展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和企业需求。在实训活动组织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设置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的任务,评估学生的操作效率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而调整教学方法和实训环节。

实训结束后,进行细致的评估与反馈工作,提取关键数据,评量教学成果和实训效果。结合企业反馈与学生就业后绩效,分析实训课程设置的优势和短板,确保优质成果的持续性和实训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构建的校企协同教学与实训体系,能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为企业培养了既懂理论又精操作的高级人才,共同推动现代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贡献,不仅体现在教育领域的深入探讨,更为相关产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成果转化的意义重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推广潜力。

三、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现代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强劲,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一方面,物流行业对具备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才有迫切需求,物流人才应具备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基础,包括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另一方面,物流行业对实操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十分突出。物流人才需要具备实际物流作业操作技能,熟悉物流作业流程,掌握现代物流技术与设备,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物流问题。

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实训基地是提升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实训基地应尽可能还原真实的企业物流作业环境,配备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如WMS系统、RFID系统、AGV等,让学生在模拟的业务场景中强化实操技能。同时,实训基地还应成为产教融合的平台,引入企业项目和技术标准,开展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双方教师团队应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实训教材,形成“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总之,物流行业和企业需要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具备突出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必须立足行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物流人才。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多方协同推进。

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构建

(一)实训基地技术方案

在现代物流领域,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构建是实现校企协同,提高人才培养品质的关键环节。通过深入分析物流行业的专业需求,确定实训基地需求成为首要步骤,旨在捕捉行业发展脉动,为后续的技术方案设计提供实证支撑。基础需求一经明确,紧接着进行的技术方案设计要考虑到实用性与前瞻性,以确保所构建的实训模式与行业趋势同步。

在技术方案确立之后,依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平台流程图,编制建设计划,这是确保实训基地顺利建立的重要环节。项目计划涉及综合布局、时间节点及资源分配,每一个细节都需精心策划。无论是实训设备的配置还是仿真软件的开发,均要以实训基地的最终教学目标为导向,引入高端的模拟技术及研发软件,确保学生能在模拟环境下获得真实感受。配置的实训设备如传感器模块、分拣控制系统等,不仅要复现真实操作环境,还要提供数据追踪与分析功能,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技能提升添砖加瓦。

仿真软件的开发则需依托强大的算法支撑,模拟物流全流程,包括货物运输、仓储管理、货物配送等核心环节,确保与模拟教学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密切相关。该过程中,对算法的优化和迭代至关重要,以期软件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学生实践,同时反映物流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系统平台集成阶段,为确保不同设备和软件的高效协作,需要进行系统性测试以及调整。这一过程要求科学的分析方法及精确的问题定位,旨在通过实战模拟来发现潜在的技术缺陷,进而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在系统测试反馈问题解决之后,便可进入最后阶段——完成系统部署。此时,将前端用户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后台逻辑分层清晰地布局,以确保系统的用户友好性和数据安全性。

总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构建不仅需要紧跟物流行业发展的脉搏,还须通过科学的技术方案设计、细致的建设计划编制、先进的实训设备配置与软件开发,以及严格的系统测试和部署,确保基地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实用性。通过这一系列步骤的精心实施,可以大大促进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做出有益探索。

(二)实训基地教学模式

通过对基地内教学过程的再设计,引入新式教学模式,可以全面提升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教学质量。首先,探索基于项目的教学(PBL)模式,将物流案例与虚拟场景相结合,由教师设置任务目标,引导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开展实践探索,掌握专业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借鉴翻转课堂理念,学生在虚拟平台中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而课堂则侧重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促进学生内化吸收所学知识。

此外,还可尝试情境教学法,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营造逼真的职业情境,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协作等方式参与其中,在“做中学”中强化实践技能。同时,基地要重视过程性评价,通过虚拟平台的数据追踪功能,动态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完成效果,并提供个性化的改进建议,以优化学习绩效。

总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创新,应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围绕培养目标,设计连贯的实训活动,并辅以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与过程管控,推动物流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升,促进校企协同育人目标的实现。

结语:

校企协同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已成为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基地的建设不仅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对基地的硬件设施与软件系统进行合理配置,可以模拟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掌握物流作业的全过程。例如在WMS系统中,学生可以扮演客户、采购、仓管等不同角色,完成从订单处理到出库发货的全部环节,并通过数据分析对运作绩效进行评估。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校企深度合作。企业作为行业专家,可以为实训项目设计、课程开发、师资培养等提供指导,确保实训内容与行业需求相契合。如邀请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将最新的物流理念与实践经验带入课堂。学校则应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双方通过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总之,校企协同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是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的有效途径。在“互联网+”时代,物流业正经历数字化、智能化的变革,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顺应时代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育出引领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未来,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在共建共享中推动物流教育的持续发展,为现代物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校企基地协同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我的基地我的连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校企合作五反思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