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公司成本核算方法的优化及运用
2025-02-19马玉睿
为了提高供水公司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意义重大。本文将引入作业成本法(ABC法),结合某供水企业成本核算案例,阐述作业成本法用于公司成本控制的优势,明确作业成本法核算实施步骤,将供水企业优化成本核算方法前后成效进行比较发现:作业成本法用于供水公司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供水公司优化核算流程,精准核算企业成本,获得更真实准确的间接费用核算结果。希望该研究能为供水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工作逐步展开。为了提高供水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改革供水公司体制机制已成必然。供水公司作为重要的公用事业企业,其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对于合理定价、资源配置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供水公司目前所采用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反映供水过程中不同作业环节的成本,而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好地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作业成本法通过追踪并动态反映企业完整的作业过程,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成本信息。对于供水公司而言,作业成本法对于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实力、强化公司成本管理、创造更大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实践指导价值。
一、供水公司成本核算方法优化的必要性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供水行业逐渐引入竞争机制,政府对供水行业的监管政策不断调整,如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等收费标准的变化,意味着供水公司必须优化成本核算方法,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基于“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的原则,利用资源动因进行作业成本核算,根据成本动因率计算结果,将作业成本分配至各产品所完成的核算过程。此核算方法涉及内容多样,包括资源、作业、作业中心、成本动因等,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可能存在的成本信息失真这一弊端。
传统成本核算法通常根据产品产量分配间接费用,相比之下作业成本法更加合理。由于传统成本核算的分配标准过于单一,一般追溯至产品本身,作业成本法则有着多样化的分配标准,向作业分配资源成本,之后向产品分配作业成本。而且作业成本法的可追溯性较强,考虑了每一个环节可能产生的间接费用,从而获得准确的资源消耗核算结果。在核算企业成本费用时,将成本费用、分配对象二者进行关联并综合考虑,分析多样化成本动因,最终获得准确的成本核算结果。
(二)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优势
由于供水公司生产经营的特殊性,从水源选择保护、水质监测处理到管网建设维护等,作业成本法可以结合供水企业特点,对特殊作业环节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及控制,为公司提供动态化成本管理信息,能够更好地适应供水公司的管理需求。作业成本法将供水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细分为多个具体的作业环节,如取水作业、净化作业、输水作业、客户服务作业等。相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只简单划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这种细致的作业划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所提供的准确的成本信息可以为供水公司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在制定水价时,可以根据作业成本法核算出的成本,合理确定水价,既能保证公司盈利,又能照顾到用户的承受能力。而且,在供水公司进行投资决策时,可以通过分析不同项目对各个作业环节成本的影响,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通过采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供水公司识别出哪些作业是增值作业,哪些作业是非增值作业。同时帮助供水公司更好地了解各个作业环节的资源需求情况,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案例分析
(一)供水公司背景
某市A供水公司在通过几十年的奋斗拼搏,成功进入当地供水企业前列。如今场址所在市城区有两家水厂负责为城市持续供水。每日两家水厂需满足城区供水需求达到40万立方米左右。据统计,每日两家水厂满足城区供水需求历史极值最高达到48万立方米(图1为A供水公司的主要生产经营指标)。近几年,A供水公司在原本收费渠道畅通的前提下,收费渠道扩增了支付宝端,效果明显。2022年共有17万多笔支付宝缴费记录,2023年则有将近43万笔缴费记录。这种做法不仅方便用户缴费,同时水费回收率也有所提升。
图1" 2018—2022年A供水公司主要生产经营指标
(二)A供水公司成本核算现状
供水业务流程方面,A供水公司基本包括制水、供水、售水、管理等环节,企业的主要成本构成包括生产制造环节费用、起价费用,其中生产制造环节成本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燃料动力费、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起价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沿用传统成本法核算公司成本,以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单一的分配基础对间接成本进行分配。例如,将供水公司的间接费用按照供水量进行简单分摊,包括机器工时、人工时长等。对于A供水公司生产经营中产生的资源损耗,将生产制造环节成本费用前三项列入产品成本项目,制造费用则依据产品的最终产量,均分到产品成本项目,期间费用则计入当期损耗。成本计算公式主要有两个:单位制水成本=制水总成本÷售水总量;单位完全成本=完全总成本÷售水总量。
可见A供水公司的现行成本核算方法落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导致降低成本的空间有限,依然存在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如果一味降低成本,选择购入并不先进的生产设备,无法提升净水效率,反而增加耗电量,很有可能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产品质量。而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关注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以及部分明显的间接成本,对于一些隐性的成本如设备维护成本在不同供水环节的具体分摊标准和管理费用在不同业务流程中的准确分配等可能考虑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器逐渐取代人工,面对逐年递增的间接费用,仍然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极有可能导致成本核算结果存在偏差。可见,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并不适用于A供水公司的现代化管理,需要综合考虑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有必要采取现代化成本核算方法,树立全面系统的成本管理理念。
三、作业成本法下供水公司成本核算
(一)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方案
采用作业成本法需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降低A供水公司运营成本,提升效益空间,避免操作成本过于复杂和过高。A供水公司还应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公司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深入了解作业成本法的重要内涵,确保操作步骤正确,保证所有环节公开透明。最后还应考虑,在市场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经营策略有随时调整的可能性,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需遵循弹性与一致性相统一原则。
首先,划分作业。根据A供水公司的日常经营生产流程、产品特点、企业管理情况进行作业整理,并根据完成每项作业的资源消耗进行同质归类。
其次,计算作业成本库的成本。一个作业中心与一个作业成本库相对应,那么作业成本库就代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成本(表1为A供水公司作业中心成本库分配情况)。
再次,确定作业成本动因,即分配作业成本库成本至产品的标准,然后,计算成本动因率。计算公式如下:
最后,计算产品分担间接费用,公式如下:
式中间接费用用Hi表示,第j项作业成本动因率用rj表示,第i种产品在第j项作业成本动因量用dij表示。
(二)A供水公司作业成本法核算结果
以A供水公司的间接费用为例,采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结果(见表2)与作业成本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见表3)可见,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指标过于单一,如果单纯把售水量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很有可能会对产品差异有所忽视,而且公司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差异也有可能被忽略不计。所以成本核算结果并不准确,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作业成本法则是首先确定了产品关于间接费用成本动因量的标准,通过统计均值确定动因量。
根据上述分析对比可以知道,传统成本核算法主要依据单一的分配标准,如根据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进行成本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可能导致成本分配不准确,尤其是在供水公司这种多环节、复杂的生产过程中。而作业成本法则根据多种成本动因进行成本分配,每个作业中心都有与其相对应的成本动因。全面考虑了供水业务的各个环节和活动所消耗的资源,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例如,取水作业以取水量为成本动因,净水作业以净化水量为成本动因,输水作业以输水量或输水距离为成本动因,客户服务作业以服务的客户数量或抄表次数为成本动因。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各作业环节成本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作业成本法不仅考虑了传统的成本项目,还将更多的间接成本纳入核算范围,如设备维护成本、资源消耗成本、管理费用等。通过对这些成本的细致核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供水公司的成本结构。通过对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核算,供水公司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作业环节的成本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例如,对于成本较高的作业中心,可以采取优化工艺流程、降低能耗、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措施来降低成本。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业成本法从整体出发,协调多部门、各环节,精准核算企业成本,获得更真实、准确的间接费用核算结果,能够更精确地将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避免出现传统成本核算法成本分配不准确的问题。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有助于供水公司制定更合理的水价,提高价格的竞争力,可以帮助供水公司识别哪些作业中心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从而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供水公司的生产经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