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文,学写演讲稿
2025-02-19朱欣雨
摘要:演讲稿的写作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部编版八下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为例,提出跟课文学习撰写演讲稿的教学路径,以使学生掌握演讲稿的撰写要点,提升学生写作演讲稿的水平。
关键词:教材;演讲稿;写作;初中语文
演讲稿的写作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写演讲稿,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部编版八下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为例,提出跟着统编教材学习撰写演讲稿的教学路径,以使学生掌握演讲稿的撰写要点,提升学生写作演讲稿的水平。
经典悟读:分析演讲稿的特点
《最后一次讲演》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自然起着引领性的作用。因此,可以以这篇课文作为范文,从中选出一些重要语句,带领学生分析品味。但在品读语言之前,学生需要对演讲稿这个文体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借用这样几个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
本文中的演讲者、听众分别是谁?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试着从语言的角度进行品析,在文中做圈点批注。
学生细读过课文之后,就会发现:本文中的演讲者就是本文的作者——闻一多先生。关于本文的听众,学生联系本文的课下注释:“ 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这一演讲,当天下午被国民党暗杀。”可得出结论:本文的听众是参加李公朴追悼会的人们,其中,可能有真正为李公朴的被害感到悲痛和惋惜的革命主义者,也可能暗藏了一些特务。关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容易得出,本文主要是为了为了抒发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满,同时坚信革命必将胜利。关于第三个问题,需要从具体语句中分析得出结论。此时,教师就可以出示挑选好的较具特点的语句引导学生分析语言特点。
语句一:“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这成什么话?”
读到这个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本段中直接映入眼帘的是什么?最醒目的是什么?学生就会发现,本段中最醒目也是最特别的就是标点符号——五个感叹号和两个问号,这些标点符号也是作者情绪、情感的表达,能够将将听众带入情境中,引起听众的思考,激发听众愤怒的情感,进而引起共鸣。
语句二:“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这个语句的特殊之处在于采用了设问的修辞,先自问“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后又自己回答:制造恐怖是因为自己恐怖。此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设问的表达效果,可以通过改换句式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将语句换为: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改换后的语句尽管也能表达自己的思考,但效果却弱了些,由此可知,设问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即当演讲者自问自答时,他们可以通过回答来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观点,增加文章或演讲的说服力,使听众更加信任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同时,听众仿佛与演讲者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这种互动感能够使他们更加投入和关注,更具有感染力。
语句三:“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这个语句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思考。联系上文中已经分析过的语句二,学生已经知道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行为是在制造恐怖,而作者也主要是针对这一行为表达自己的看法。因而可以将黑暗理解为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暗杀恐怖氛围,作者将其比喻为“黑暗”。再联系下文,第十一自然段中“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所以,“光明”应该指人民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这里运用比喻,能使演讲词变得生动形象,更富有感召力。
语句四:“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
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人称的变化。本句中的人称由“你们”变为“我们”。针对国民党反动派,说的是“你们”,针对广大人民群众,说的是“我们”。所以这种人称的变化体现了演讲词的针对性,针对听众的特点去发表演讲。
最后,再回到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文语气铿锵,气势磅礴。作者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对敌人正面指责斥骂,毫无畏惧,并鼓动人们团结斗争,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抒情的呢?一是借助标点符号;二是借助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三是具有针对性。
能力迁移:总结演讲稿的特点
通过经典领悟,分析演讲稿的特点后,教师可以开展活动,通过能力迁移,让学生自己任意选择后面课文中的一篇演讲稿,去自主分析并总结归纳演讲稿的特点。
1.各组在后面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中任选一篇,参考《最后一次讲演》,分析总结演讲稿的语言特点,并进行汇报展示。
2.尽量不重复,确定展示人,分组展示,其他同学做好补充的准备。
3.展示形式:请同学们看《""""""""""""""" 》里的第""" 段中的“""""""""""""" ”" 句,这里运用了"""""""" 的方法锤炼语言,有""""""" 的效果。
有的小组选择了《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请同学们看《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的第1段中的“所以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这里以不同阶段时期的太阳来比喻不同学位和不同身份人的精气神特点,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请同学们看《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第4段结尾的“世界上很难找到60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60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以及紧跟其后的括号里的“笑声”;还有第5段开头部分“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中间部分“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本段中括号里一共出现了四次“笑声”,都是作者通过调侃自己换来轻松愉悦的现场氛围和效果。这里说明作者的语言比较诙谐幽默,这是作者个性化的体现,展示了独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
有的小组选择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请同学们看《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第11段中的“时至今日,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这里的语言质朴易懂,似乎并没有什么显著特点。但细细来品,就会发现它的准确、严谨。如“一些”“大都”的使用,以及后文“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常常不知所措”中的“往往”“近”“常常”几个词语的使用,有的限定了范围,有的限定了程度或频率,不夸大其词,实事求是,用语力求准确。这和作者的身份有关,作者丁肇中是物理学家,是格物致知的研究者,自然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故而用语也准确严谨。
有的小组选择了《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请同学们看《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第2段“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中的“行将就木”,以及“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中的“勇气之花”“残败凋零”。“行将就木”指临近死亡,可是作者并未用“临死之际”,而是选择了庄重典雅的“行将就木”;“勇气之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勇气之花残败凋零”意即当代人早已没有了勇气,可是作者也并未如此说,而是选择了典雅形象的表达。再如本文最后一段“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狂风暴雨”“破晓的黎明”“沉甸甸的金黄麦穗”都具有象征意义,“狂风暴雨”象征局势的动荡不安,“破晓黎明”象征时局的光明和平,“沉甸甸的金黄麦穗”象征世间的一切美好收获。但是作者并未严明,给人以典雅优美之感,同时也能引发听众的思考。
由此,可以总结归纳演讲稿的语言特点:第一,具有针对性。在撰写前,需要明确听众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等,以便在内容上选择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演讲内容更贴近听众,增强演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针对性具体可以表现在人称上。如《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的“各位”“你们”等称呼,以及针对听众是大学生,考虑到大学生具有充满活力和趣味、热情洋溢的特点,故而选择了幽默诙谐的语言,增强吸引力。第二,语言要偏口语化。演讲稿的语言需要通俗易懂、生动流畅,符合口语表达的习惯。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演讲更加生动、有趣。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中尽管语言风格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偏口语化,没有过于复杂、生僻的表达。第三,语言要具有个性化。演讲稿的撰写需要展现演讲者的个人风格和特点,因此在撰写演讲稿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这样能够使演讲更具个人魅力,增强演讲的吸引力。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丁肇中采用严谨准确、求真务实的风格;《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作者顾拜旦采用庄重典雅、生动形象的语言。
大显身手:自主撰写演讲稿
最后,可以依照总结出的演讲稿的语言特点,让学生自主撰写演讲稿。由于语言特点较多,学生一时之间可能难以兼顾所有特点,教师可以降低难度,如只需体现针对性和感染力,口语化和个性化并非必要特点,故无需体现。这样学生就比较好把握。如有学生写《我的理想》演讲稿如下:
《我的理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满怀热忱地站在这里,想要与大家分享我深藏在心底的那个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在我看来,作家是一个充满魔力的职业。他们可以用手中的笔,描绘出五彩斑斓的世界,讲述着扣人心弦的故事,让人们在文字中感受喜怒哀乐,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我希望,我也能成为这样的一位作家,用文字点亮人们的心灵,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带来温暖和光明。
从小,我就对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喜欢用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喜欢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每当我沉浸在写作的世界中时,我会忘记一切烦恼,只专注于文字的流淌和情感的抒发。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让我深深爱上了写作。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一直在努力。我不断阅读各类书籍,汲取知识的养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我积极参加写作比赛,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我还时常向身边的老师和朋友请教,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
我知道,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并非易事。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不断磨练自己的文学功底和写作技巧。但我坚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追求、勇往直前地奋斗,我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许你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运动员,在赛场上为国争光;或许你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企业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或许你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志愿者,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关爱。无论你的理想是什么,只要你勇敢追求、不懈努力,你就能够实现它。
在此,我想对大家说:让我们共同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吧!让我们用汗水和智慧浇灌梦想的种子,让它们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因为理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源泉,是我们人生的航标灯塔。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演讲:“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追逐自己的理想之光吧!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的称谓是“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且在倒数第四段有“或许你的理想是……”的语句,十分具有针对性,做到了互动,能够激起听众的共鸣。此外,“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的名句能够充分体现理想的重要性,且这个句子本身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加上最后的一句呼吁“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追逐自己的理想之光吧!”也能激发听众的共鸣,增加了本文的感染力。
综上,本文既是对学习撰写演讲稿的路径探索,也是对部编版八下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活动单元的教学路径探究。教学中,教师通过经典悟读,能力迁移,大显身手为路径实施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演讲稿的撰写要点,有利于提升学生写作演讲稿的水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素养。
参考文献:
李亚莉.演讲单元教学策略:从阅读、写作到实践[J].语文建设,2023(21):68-71.
[2]江兴林,朱小霞.心中有听众,笔下有乾坤:“撰写演讲稿”升格训练示例[J].初中生世界,2023(22):31-35.
[3]张志娟.语文八下第四单元写作·撰写演讲稿[J].作文新天地,2022(17):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