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本视角下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分析

2025-02-19叶小敏

今日财富 2025年1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管理工作成本

在开展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时,应树立预算绩效理念,切实开展全过程、全成本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效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将成本和效益理念贯穿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从整体出发,结合行业资源加以推进,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工作的一体化。本文主要从成本视角分析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转型和升级。

财政预算体现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预算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完善。我们需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将处于紧平衡状态,收支矛盾将较为突出。在政府预算管理中依然存在着统筹力度不足、政府过紧日子意识尚未牢固树立、预算约束不够有力、资源配置使用效率有待提高、预算公开范围和内容仍需拓展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资源统筹和可持续性。开展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建立绩效目标、成本、质量、效益的匹配关系,并实现全过程的绩效管理和绩效控制,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对于后续行业发展以及政府绩效管理决策提供有效帮助。本文主要分析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势,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一、实施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

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提出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了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要求。国务院2021年3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强化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预算项目绩效化管理开始在全国全面实施。积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切实提高政府的资源分配效率,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成本视角下开展全成本的预算绩效管理,能够进一步促进传统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能够在成本视角下,分析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政府未来工作的重要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政府公共财政的使用状况和支出状况,明确政府的资源分配效率,并且能够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将成本和收益指标纳入到一级预算指标,在后续预算绩效管理时,能够有效评估政府的治理能力,推进行政改革,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二)有效强化预算约束力

积极开展全成本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切实提高预算的约束能力。预算单位在开展工作时,会与年初的预算计划存在一定的差距,绩效指标粗放不清晰,监督考核过于形式化,导致在具体执行环节,预算单位的执行效率相对较低,预算分配与实际支出方案不符,预算刚性受到质疑。因此,在积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时,也能够强化预算约束能力,能够让预算单位随时随地根据预算方案开展后续的执行工作,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和绩效管理系统,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优势,强化预算的监督能力和约束能力。

(三)有利于优化资金配置

积极开展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改变传统的资源分配方式。传统的资金分配方式存在较多的弊端,预算编制部门与预算执行部门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脱节,预算编制部门工作人员只凭个人经验进行预算决策,缺乏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理论的支持,在后续预算执行时,就会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会导致实际预算执行工作进度严重滞后。并且,由于预算单位在具体开展工作时,不能够获得准确的数据支持,也会直接影响资金预算的编制效率。因此,积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用更加科学准确的成本预算方法,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明确预算单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具体效益需求,便于在后续预算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计划、项目以及具体的预算执行成果,按照原来设计的绩效目标进行监督和问责,落实目标责任制,优化政府资源配置,以结果为导向,进行成本和效益的监督和管理,从而实现政府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二、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预算管理人员职业敏感度较差

在开展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部分预算单位对预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关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在进行预算方案设计时,对市场敏感度不高,在进行材料预算编制或人员、设备预算编制时,部分价格与市场价格存在一定的出入。另外,部分工作人员可能存在随意评价项目、无法体现预算方案价值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后续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大了绩效管理工作的难度。同时,部分预算单位宣传不够,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深入学习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面的知识,也缺乏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知识,在工作过程中敷衍了事,并没有对市场价格变化进行长期的监督,各预算单位配合度参差不齐,导致在后续出现问题时找不到具体的负责人员,主体责任落实不清,互相推诿现象频发,严重影响了后续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边界不清晰

目前我国虽然积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但受经济、社会、人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实施时,部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复杂,管理边界不清晰,没有充分落实目标责任制,在后续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误差,难以形成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同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内容较多,需要专业的人员辅助支持,否则将直接影响后续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预算编制过度依赖历史数据

在编制预算方案时,部分单位存在过度依赖历史数据的情况,在制定预算内容时,往往会根据过往的历史经验以及过往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地区受经济、人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价格会发生一定的变动,如果仅依赖历史数据,会导致预算编制的内容与后续的实际工作存在较大的出入。因此,编制预算时,需要根据市场价格的实际波动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防止后续预算执行工作与预算方案存在较大的出入,直接影响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未形成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部分预算单位还存在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绩效评价的覆盖面不够广泛,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难以科学衡量实际工作和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同时绩效评价主观性较强,没有形成统一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完整的评价指标等。

三、优化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加大宣传力度

为进一步实现理想的预算绩效管理效果,需要加大开展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力度,让工作人员都能够了解绩效管理理念,明确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方法和具体的操作步骤,从而在后续开展监管时,能够明确效益和绩效的关系,进行成本绩效的双监管,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价值最大化。其次,各地政府需要加强资金和人才的投入,综合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平台,积极加大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和投入力度,使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思想,对绩效管理具有正确的了解,从纵向、横向改革和优化绩效管理工作。预算单位也需要从整体出发,树立成本管理意识,提高政府资源的配置效率,并在制定预算决策方案时,能够多对比、多分析,选择最合适、最科学的方案,将成本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对于各项投入也需要从整体出发,从客观的视角进行成本管控和效益分析,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意识,减少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评估误差。在注重效率的基础上,也要对政府的各项资金投入进行详细的分析。此外,上下级之间、预算单位之间也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要消除信息壁垒,防止在后续工作中由于信息传递不畅,使工作方案与实际工作不符,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影响资源的配置成效,影响相关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采用先进的预算绩效管理技术

在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先进的预算绩效管理软件层出不穷,其能够大幅度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效率,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政府也应积极采用先进的预算绩效管理技术,尝试与第三方机构进行合作,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在进行绩效管理分析时,应对比历史数据,明确项目的执行情况,并运用大数据技术等,追溯历史成本,建立量化数据模型,通过采取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优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保障后续预算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优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把预算绩效管理研究的前沿成果融入到实际管理工作中,优化财政管理工作。

(三)做好事前预测工作

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需要积极进行事前控制,要了解市场价格的波动情况,根据市场情况、经济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原则,设置可行的预算成本目标。在编制预算方案的过程中,各预算单位也要有效协调,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做好市场价格的调研工作,为后续的预算编制工作提供有效的价格数据支持,确保后续预算编制的实际效果。

(四)积极进行事后分析

为获得理想的预算绩效管理效果,需要加强事后分析,要树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结合工作实际做好后续的监督和评价工作。积极开展事前预测和事中监督及事后评价工作,对预算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保障预算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在开展事后分析工作的过程中,也要明确具体的评价指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成本对比分析体系,并明确具体可行的工作目标。明确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此外,管理者也需要加强资金和人才的投入,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学习其他优秀行业的管理经验,不断完善全面预算成本管理工作,保障全面预算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从而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结语:

预算绩效管理是完善现代财政体系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有效规避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法律漏洞,需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行政监督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及时纠偏,总结经验教训,在行政监督的推动下,使预算绩效管理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理想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效果,各地区在编制预算计划时要结合工作的实际进行综合分析,优化预算编制方案,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转型和升级,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优化资源配置,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管理工作成本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