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支持在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中的关键性作用

2025-02-19江明

今日财富 2025年1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力度保护区

财政支持在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提升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重点分析财政支持在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提升中的关键性作用,并进一步提出财政支持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的策略。为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各地区财政部门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优化资金应用结构,提升整体应用效率、创新管理工作模式,提升管理工作质量、强化政策协同力度,推动多主体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财政支持在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提升中的关键作用,优化财政支持质量。

财政支持在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自然保护区来说,不同区域的自然保护工作具体要求以及自然保护工作落实时遇到的问题都有典型差异,需要结合财政支持的侧重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引流财政资金资源支持,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效率。

一、财政支持在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中的关键作用

(一)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财政支持在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中的首要作用体现在,通过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落实提升保护工作效率。从实际出发,自然保护区往往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利、通讯设施落后,这给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入,首先可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有利于保证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工作开展的前期,就构建一个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运行体系,保障各项工作在组织落实时,具备良好的条件。另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落实中,还应当重视应急响应机制的构建,应当结合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保护区环境保护的要求等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用过硬的硬件支撑,保证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顺利推进。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保护工作的落实执行效果出现问题。这也是在后续工作中提高保护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

(二)优化保护工作的资源配置结构

财政支持对于优化自然保护区内的各类资源配置结构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若资金存在局限性,就无法保证充分合理地利用。对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来说,这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必然会影响保护工作的效率。财政资金的及时注入,能够帮助管理者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做到科学规划、全面布局,保证有限的资源能够精准及时地投入最为关键的领域。例如,在现阶段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落实中,不断加大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在保护物种的同时,注重生态修复、控制外来物种入侵,都属于重点的保护工作内容。而上述工作都需要专项的财政资金支持。财政部门若能够通过补贴奖励机制,推进上述资金资源的到位率,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从根本上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

(三)引入更多的技术资源支持保护工作

引入先进的技术,意味着传统以人工为主导的保护工作落实执行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保护工作开展中,环境监测、物种分布监测、人类活动监测等工作可借助先进的技术和平台组织落实,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也能够更进一步提升保护工作效率,克服由于人工因素引发的工作进程缓慢以及工作出现误差疏漏的问题。同时,有了及时的财政支持,也能够促进相关工作人员加大技术研发应用力度,通过科研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吸引更加优秀的科研团队参与到保护区自然环境保护工作中,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推动保护工作科学发展。

二、财政支持应用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中的关键原则

(一)明确支出责任,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在提升财政支持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财政支持能够全面系统地应用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中,首先应当把握明确支出责任、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的原则。在遵循这一原则时,需要各级政府清晰界定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财政责任,明确中央与地方财政分工,提升各主体协同合作的力度。另外,中央政府部门也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利用转移支付的方式加大对重点生态保护区域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各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则应当从实际出发,对财政预算的额度、财政预算及时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使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和重点保护项目的资金需求得到及时全面满足。另外,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对于缓解财政压力,增强保护成效也有重要的作用。除了政府方面的财政投入外,政府部门还应当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为自然保护区中各环节的保护工作提供支持。

(二)提升预算绩效,强化监督管理力度

提高预算绩效,强化监督管理力度这一原则,主要是指作为财政部门,应当注重对预算额度、预算合理性问题进行系统性规划分析。注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预算绩效考核力度,保证通过绩效考核,进一步发挥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作用。坚持这一原则意味着多元的资金在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充分有效及时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提升保护效率的目标。具体来说,为了坚持提升预算绩效,强化监督管理力度的原则,自然保护区应当积极启动内部监督、外部审计两项工作,形成全面且有层次的监督体系。其中,内部监督要求保护区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工作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工作力度。而外部审计则主要强调,应当借助专业机构对保护区的财政收入支出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同时,落实独立审计工作,保证资金使用合规合理。除此之外,应当在监督管理工作落实时,基于提升保护效率、保证监督管理执行力的目标,提高监管透明度,保证自然环境保护区的具体保护工作在落实时更具公信力,这也能够帮助相关部门获得来源于社会环境中各主体的支持。

三、基于财政支持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的策略研究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是体现财政支持的重要手段,对于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非常重要。只有加大财政投入的总量,才能够进一步引入更加多元的技术、资源、人员支持,达到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的目标。具体来说,财政支持下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时,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采取措施。首先,地区财政部门应当注重建立针对自然保护区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保证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经费与政府财政预算紧密融合,并且以年度为节点,确定适当的资金资源支持。对自然保护区日常建设和解决重点问题的资金投入应当适当提高。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调动资金解决保护区中的实际问题。其次,政府部门还应当通过发行生态保护债券,引入绿色金融等多种渠道,扩大政府资金支持规模,为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提供支持。再次,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环节,财政部门应当从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保护生态环境中牺牲发展机会的组织和个人提供适当的补偿,对补偿标准、补偿金额进行合理确认,保证相关的标准能够与生态保护成本相匹配,与经济效益的获取相匹配。同时,应当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与评估。保证补偿资金得到合理利用,使生态保护成效得到持续稳定提升。最后,政府部门还应当对自然保护区财政投入的资金应用情况加强监管,保证资金使用合理合规。对于财政投入的使用情况,应当由基层财政部门定期向公众进行公示说明,接受社会的监督,保证资金使用的过程具备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优化资金应用结构,提升整体应用效率

政府部门应当在保证资金及时充足的前提下,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资金应用的整体结构,提高应用效率。应当根据项目的进程和预期效果进行分析。除此之外,在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的落实中,应当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做支持,以便保证资金应用能够基于数据信息的分析结果,提高精准度和有效性。例如,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保护区自然环境状态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的监督管理力度,获得准确全面的监控信息和数据信息,进一步推广应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智能化平台,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的整体质量,提高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对于保护区保护工作落实中的资金应当及时落实绩效管理模式,建立绩效管理工作制度,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项目资金使用效果等进行定期的评估与考核,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和评价标准。对项目实施的效果做好量化分析,若发现资金应用的效率和质量存在问题,应当及时调整工作方案,保证资金使用成效。政府部门的资金管理和资金应用工作,除了要依靠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与基层工作者支持外,企业、非政府组织也应当协同参与其中。一方面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能够在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优势互补,从而从根本上提升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率,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状态。

(三)创新管理工作模式,提升管理工作质量

所谓创新管理工作模式是指在财政支持充足稳定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保护区管理工作效率,需要应用新型的管理工作模式,兼顾效率和质量两方面的要求,为保证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取得预期成效提供支持。现阶段,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工作成效的监督管理和持续关注力度存在不足。若出现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问题,无法保证及时应对处理。因此,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更新工作理念,通过创新管理工作模式,提升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具体来说,创新管理工作模式首先要从技术的创新应用入手,构建智慧管理工作系统,借助无人机设备、遥感监测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等手段,实现对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发现并处理潜在危险。应当同步构建数字化平台,整合各类保护资源的数据信息,保证管理决策工作的质量水平达到预期要求。这种“智慧+”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提升管理工作效率,还能够增强保护措施的精准性。其次,在管理工作模式创新时,应当应用更加先进的管理工作机制,形成多方共治的工作模式。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等多主体参与管理工作。同时,注重从管理监督的角度入手,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保证管理工作各环节的执行效果。最后,创新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依托管理人员的力量,因此,应当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通过组织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监督检验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同时,为管理人员普及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理论知识,或直接吸收引进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为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性支持。

(四)强化政策协同力度,推动多主体参与

政府部门应当从跨部门、跨区域的角度出发,出台更加全面的政策规范,形成完善的自然保护政策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协同合作工作机制。同时,吸取和借鉴周边区域环境保护成功经验,关注相关政策措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工作。这也有利于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和地域方面的限制,对资源进行最大化的优化配置。推动多主体参与实际工作,应当引入企业、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为提升管理工作效率提供支持。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智慧化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增强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和参与度。通过多主体协同合作的方式,为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提供动力。

总之,财政支持对于提升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率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需要多主体协同合作参与其中,这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开展的关键原则,也是提升保护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政府部门和基层工作者应当从思想上认识到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的重要性,并提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作者单位: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力度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确保按时建成达效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