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不能光做主线任务

2025-02-19邓依云

第一财经 2025年2期
关键词:大厂职场内心
离开奋斗三年的创业公司,林山重回“大厂”,开始自己的职场下一程。

2024年12月,在创业公司历炼了3年之后,林山重新回到了互联网大厂,从事与海外市场相关的金融业务。

3年前离开大厂加入创业公司,如今又重回大厂,林山的职业路径在许多人看来无法理解,但他自己认为原因其实很简单,对方提供的岗位是他想要探索的国际化方向,职责也偏业务侧,可以帮助他从产品向业务转型。

也正因为如此,这一次回到大厂,林山的心态和5年前刚毕业时完全不同,他觉得自己更游刃有余了。

林山自称“小镇做题家”,以全省86名的名次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后又在牛津大学拿到硕士学位。2019年研究生毕业后,他顺利入选了腾讯产品经理培训生项目(以下简称“产培生”)。在去剑桥大学读博士和去互联网行业发展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小镇做题家的能力在于,当我们拿到一份考卷时,我们永远能下意识地找到最优路径把分数刷上去,但最大的挑战在于你怎么找到那一张考卷?这要求你必须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如果想不清楚,就很容易被外界的标准和评价捕获。小镇做题家尤其容易被大厂的体系捕获,一捉一个准。”

彼时,互联网行业蒸蒸日上,产品经理尤其受到热捧。林山之所以选择大厂,一方面是出于个人对产品的兴趣,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这个有着产品经理“特种部队”之称、每年只招聘数十人的产培生项目,似乎足以匹配自己的名校生光环。

在林山看来,小镇做题家的成长路径往往是最标准的线性模式:从好小学到好中学,再到好大学,最终进入大厂,从非核心业务做到核心岗位,逐步向上。路径是线性的、标准的,考试与结果都清晰可量化,进入大厂不过是其中一环。

然而在腾讯的两年里,产培生身份的光环之下,林山的内心一直暗流汹涌。名校生和产培生的背景让他对自己有着更高的期待,希望能够大展拳脚,但与此同时,大厂是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追求的是稳定、持续、可预期地输出想要的结果,它需要每一个员工都是非常标准且可被替换的零件,而不是一个能力非常强、能够掌控一切的个体—这让林山感到“被折叠”,即使已经在公司最好的工作团队之一,他也时常觉得自己施展不开,只能按照既定的格子往前走。

更直接的冲击是,在每半年一度的绩效评定中,林山发现自己在这场考核中不再像学生时期那么有优势,他同时也开始对这套考核机制产生怀疑: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是否考核标准之外的东西就不重要了?“这种巨大的落差导致内心非常痛苦,夜深忽梦少年时,会想自己是怎么暗淡至此。”

那时起,林山开始频繁地通过微信公众号记录自己在工作中的种种思考,更新频率稳定在半个月一篇,其中有对自己本职业务的思考,有对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产品的思考,还有些是对职场的思考。公众号就像他的一个树洞,让他保持清醒,而不至于在大厂这艘巨轮中随波逐流。

而这件看起来不务正业的事,很快给他带来了新的机遇。2021年,一个创业团队通过公众号找到林山做用户访谈,对林山在本职工作之外的探索很感兴趣,于是两位联合创始人邀请他加入团队。

创业原本是林山10年后才打算考虑的事,作为一个厌恶风险的人,林山习惯于做好万全准备才开始一件事。然而这一次,他在收到邀约的两周内就作了决定:离开腾讯,加入创业团队。“最坏的情况无非是干几年之后发现这件事干不成,但我至少也能跟着两位创人学到很多东西。”

与精密运作的互联网大厂不同,创业团队是一个野蛮生长的场域,没有完全标准的打法和规则,这里鼓励每个人施展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只要能拿到结果就好。“创业团队需要的个体最好什么都能干,但是在大厂如果想一直往上走,它会越来越少关注个体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你带领团队、向上汇报、向下分配的能力。”林山总结道。

在创业团队的3年里,林山觉得自己无时无刻不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除了产品经理的职责,他还尝试过销售和市场营销的业务;团队的主攻方向也屡次变动,而每一次变动都意味着林山需要从头学习新的东西。

尽管面临种种挑战,林山的内心却更加坚定,创业团队的包容度和共同奋斗的氛围让他更有主观能动性,他知道自己仍然有可以发挥出来的潜力,这段经历让他脱胎换骨,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是职级和绩效,而是个人价值和成长,这些才是职场人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2024年12月,这个创业项目因为种种原因关停,团队解散后,林山不得不开始思考自己职场的下一程。这一次,互联网大厂又再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重回大厂,林山不再抵触这套体系的重要原因是,他已经知道了大厂的运作模式,也清楚自己希望通过这段工作经历获得什么,不再像刚毕业那会儿那么执着于绩效和晋升。

“毕业后选择去大厂,看起来像是随波逐流,但其实是当时自己的内心需要一个匹配自己所谓名校光环的工作。后来去创业,是因为在大厂被折叠,无法施展自己的能力并获得学生时代那样高的成就。创业之后我想清楚了自己未来想做的事情,以及我还需要积累的东西,所以我又去了大厂。”林山觉得任何一段工作经历都只是自己人生的一块拼图,而不是全部。只有多尝试、给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内心才会更加自信和笃定,在很多事情上更游刃有余。

林山现在的工作需要频繁出差,但他基本可以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每天10点左右上班,下午7点左右下班。在工作之外,他仍然继续更新着自己的公众号,也会凭借自己的能力帮认识的朋友或合作伙伴做些事,虽然没有什么物质上的回报,但他相信这并非无用。“不要被外界统一的线性的标尺所规训,每个人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一定是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不一样的,这条路上只有你自己能衡量自己。在主线之下,也要乐意去做一些主线之外的、散点的事情,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那些无心插柳的散点连成了一个很棒的形状。”这是林山所理解的“打破线性”,往前回溯,从放弃去剑桥深造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走上了一条非线性的道路。

猜你喜欢

大厂职场内心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广西大厂91、92号锡多金属矿体的成矿构造特征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IS COMPREHENSIBLE INPUT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FOR SLA?
一块生锈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