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职业线性
2025-02-19施歌
和2023年相比,你的年薪(税前)增长幅度是多少?

2024年你的工作经历了哪些变动?

2024年,多数职场人感到机会在变少

2024年你拿到了多少年薪(税前)?

2024年,你(预计)拿到的年终奖相当于?

和2023年相比,你的(预计)年终奖有什么变化?

有薪酬之外收入的职场人比例在增加

回顾2024年的职场,哪些关键词会浮现在你的脑海?
“不确定性”一定是其中之一。经济转型持续给大多数行业带来震荡,全球范围内的公司纷纷通过裁员来降本增效,不容乐观的形势与诸多不确定性交织,使得身处其中的个体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生活规划和职业路径。而另一边,“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让职场人对是否能在既定时间“安全下车”心存疑虑,在此之前,跨过那条既不合理又难以忽视的“35岁”分割线,似乎已成为更为紧迫的挑战。
“牛马”成为年度热词.在“程序猿”“码农”“打工人”之后,职场人对自己的称谓进一步矮化成了“牛马”“吗喽”,这体现出职场人对工作的价值认同感持续走低,工作的意义愈发被消解。
与此同时,围绕“孔乙己的长衫要不要脱”的争论不时登上热搜,另一种叙事也悄然兴起:告别大厂成为“离职博主”,副业与“搞钱”成为显学。当传统的职场上升路径被压缩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跳脱线性的职业轨道,从全新的路径中寻找收入与价值感。
所有这些出现在2024年的职场热点背后,有一个共同的背景:传统的“升职加薪”模式正变得难上加难,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上升线性职业发展路径正在逐渐瓦解。
当前环境下,你的情绪状态最贴近以下哪种描述?

如果公司开始调整业务,你觉得自己会是被裁员的对象吗?

哪些外部因素对你的职业安全感影响最大?

这在《第一财经》杂志2024年12月发起的“2024职场生态调查”中也得到了数据支撑。在1033份有效问卷中,有63.07%的职场人认为过去一年“就业市场机会少、选择不多”,49.21%的人认为“薪酬涨不动”。降薪的情况更为普遍,约27%的职场人在过去一年经历了降薪,2023年这一数据为24.9%。
当传统的晋升路径不再畅通,职场人的心态与行为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听到了来自不同领域和年龄段的职场人分享他们如何在职场内外寻求突破的故事,而从数据来看,过去一年,有30.04%的人开始拥有公司薪酬之外的收入,这一比例在2023年为26.33%。有人选择跨界转行,有人在行业内寻找更多横向发展的可能,也有人离开了职场,发展副业,或是深造学习,去探寻体系之外的个人价值。
职场人正在用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方式重新梳理和规划自己的职业未来,我们将其定义为“打破线性”的职业发展模式。
正如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莫洛·F.纪廉在《多代社会:重新思考事业、家庭和未来规划》一书中所言:“人一生要做的不是一个职业规划,而是五个。”他认为,基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工作时间的延长,职业规划必须变得更加灵活和多元。打破线性的职业发展路径,既是一种主动布局的策略,也能将风险分散在不同的可能性中。
这是2024年的职场故事—一场从线性到多元的路径重构,一场在时代巨变下重新定义“职业与人生”的探索。
突破线性,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的职场故事中,“第二增长曲线”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应对不确定性的选择。这不是一种浪漫主义色彩的主动选择,而是面对现实的一次调整。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不同行业都在经历宏观层面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促使职场人从“线性”走向“多元”。根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博尔捷人才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企业招聘指数报告》,全国近半数企业(45.8%)选择维持现有员工人数不变,22.2%的企业减少了招聘规模,业务需求减少和成本管理是企业收缩招聘规模的主要原因。
宏观环境的变化正在深刻影响个体的职业安全感。在本次职场生态调查的1033名职场人中,仅有6.97%的人认为当前经济环境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明显影响”,而有47.12%表示“经济环境对自己有很大影响,感到前途未卜”。行业特有的挑战、公司的策略和波动,以及自身职业发展阶段和技能匹配度成为对职场人安全感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多人选择跳脱传统路径,构建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35岁的许小岳选择跳槽到一个全新领域,为职业发展注入新的可能。2019年从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后,他便加入了一家光伏创业公司,从事光伏材料研发工作。4年时间里,他在光伏行业积累了从原材料、研发到运营的全面经验,但公司专注于单一方向的研发工作,让他看不到更长久的发展可能。此外,光伏行业的竞争激烈,产品销售常常陷入价格战和商务竞争,也让许小岳感到前景受限。
你是否认同传统的线性发展模式已经无法符合当下的市场需求?

你在过去一年中采取了哪些方式来应对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

你认为在打破线性职业路径中(可能)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如果市场状况有所改善,你会优先采取什么行动?

2024年,他决定不再坐以待毙,和多个行业的朋友交流之后,成功跳槽到半导体行业。尽管新工作并不轻松,许小岳依然坚持每个周末与不同行业的朋友们见面聊天,每次几个小时,以保持自己对行业的敏锐度。
这种主动打破行业壁垒的方式被个人优势教练薛毅然形容为“编织那张网”。她认为,职场人需要将自己暴露在更多的可能性中,像许小岳这样保持与多个行业人沟通的做法,一方面可以让他观察到别人是如何做的,同时也能传递自己的信息,将自己“编织到他人的那张网里”。
新的一年,许小岳打算继续“多暴露自己”,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擅长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行业新的机会在哪里,这种积极主动的尝试正是针对不确定性的有效策略。
如果说许小岳还处在为自己寻找更多可能性的路上,那么小辉则是在2024年经历了一次个人发展上的“飞升”。2023年,他用业余时间运营的播客节目《搞钱女孩》在一年内迅速积累了近20万订阅量。2024年,他辞去市场推广的工作,全职投入内容创作,到了年底,《搞钱女孩》在播客平台小宇宙上的订阅量超过50万,全网订阅数超百万,他还利用播客影响力在小红书直播带货、开设文案写作等知识付费内容,一年收入破百万,比他原本工作10年的回报还要高出许多。
小辉的成功并非偶然。他在复盘时提到,关键是不停地尝试、发现市场热点。他的第一个播客《主动交代》运营了好几年都不温不火,但围绕“女性创业”和“副业经济”的内容却颇受欢迎,这让他重新定位内容,最终成功推出了《搞钱女孩》这档播客。
在小辉看来,过去工作积累的文案能力、对热点的敏锐以及交流能力,是帮他走出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加成。可见,副业并不是脱离主业,而是将主业所积累的技能经验转化为新的价值。
已过不惑之年的陈路齐又是另一种探索。他在财经公关行业打拼多年,经历过行业的繁荣与衰退,他曾在一家港股上市财经公关公司担任中国区总经理,也曾在上市集团担任过资本品牌负责人,赚过百万年薪。如今,随着行业进入平稳期,他也摸到了职业晋升的天花板。2024年,他开始经营自己的小型公关公司,同时为了儿子择校问题,举家从北京搬到苏州。陈路齐认为人的职业分为积累期、爆发期和下降期三个阶段,在下降期到来前,需要为自己找到一条新的增长曲线来为未来做准备。陈路齐的选择不仅是为发展重新定位,也是对家庭和生活优先级的调整,这种调整背后,体现的是对长期职业持续性的思考。
猎头公司如炬企业咨询的创始人袁文彦在分析第二增长曲线时提到,当前能真正找到自己第二曲线的,往往是那些具有自我驱动力,并能在稳定中保持危机意识的人。在他看来,跳脱现有状态并不容易,因为大多数职场人已经形成了一种“被推着走的惯性”,然而,那些能够主动规划、尝试多元职业路径的人,往往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空间远比想象中更大。
非线性成长不是所有人的机会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职场人对“非线性职场”的态度表现出一种谨慎接受的趋势。48.24%的人表示认同这种模式,而47.49%的人部分接受非线性成长的价值,但认为线性发展同样不可忽视,强调两者的平衡和灵活。这种态度背后,既有对个人能力边界的清醒认识,也有对不确定性时代中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创始人兼 CEO 林凡在谈及这一趋势时指出,“非线性成长”并不适合所有人。“只有大约10%的人能够真正适应并利用非线性成长模式,这需要快速的学习能力和可迁移的核心技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路径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林凡对《第一财经》杂志 说。
调查数据显示,不同的职场人在应对不确定性时表现出明显差异。平均60%的受访者选择通过学习新技能提升,其中00后和90后都更愿意从事副业及兼职,或主动寻求转型或跳槽机会;而80后和70后则更注重稳健的策略,在他们的前三选项中,都出现了“保持现状,尽量避免风险”。
你认为未来就业市场将呈现以下哪种趋势?

新的一年,你看好自己的薪酬状况吗?

然而,探索的道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的数据显示,26.29%的人将“经济压力”视为不敢尝试新方向的最大障碍,22.47%的人提到“缺乏相关技能和经验”,21.65%的人则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失败”。
2023年,薛毅然启动了一项“宽跑道计划”,旨在鼓励个人逐步探索多元发展的可能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副业机会。她认为,很多人对转型抱有恐惧和迷茫,但实际上,任何尝试都是在迷雾中摸索和前行,只要盘点好自己的经济状况,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可以多去尝试和挑战。“自己擅长的领域与市场的机会之间,并不像拼图那样严丝合缝,很多时候需要通过不断地尝试与碰撞,才能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薛毅然说。换言之,非线性发展的关键不在于精准匹配市场需求,而在于找到自身能力与市场机会的交集。
然而,如何平衡尝试新方向与维持现有稳定是另一个挑战。猎头刘洋提醒,目前人才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公司手里都有很多优秀的简历可供挑选,在此基础上,很多公司不愿意雇用有职业空窗期的人,并将之视为不稳定的信号。因此她建议那些希望尝试非线性发展的职场人,先从副业入手,将主业与新领域的探索并行,等到新方向出现更大价值时,再考虑全身心投入。
在未来3到5年的职业规划中,你最看重以下哪三点?

32岁的颜若涵就是谨慎拓展的践行者。做了近10年品牌公关后,颜若涵感到当下的路越走越窄,于是她利用业余时间,将品牌咨询方面的经验用于为公益类企业提供服务,此外还将自己喜欢的塔罗牌咨询发展成为副业,并因此积累了新的社交资源,为主业带来了新客户,创造了更多机会。
在颜若涵看来,多元发展的尝试不仅是一种经济保障,更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安全感。“社会变化太快,即使是‘铁饭碗’也未必稳定,大家都需要开拓新赛道,当生活失去支点时,副业能成为补充,帮助自己更从容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线性路径中的“非线性思考”
谈及未来,职场人的心态愈发务实,且略带悲观。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53.41%的人认为未来的环境将“持续低迷,需要长期适应”;58.65%的人对新一年的薪酬状况并不看好,认为“没有盼头,能维持现状就不错了”,这一数据在2023年为54.26%。
经济下行的挑战正在悄然改变职场人的择业偏好。在未来择业所看重的要素中,“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首次超过“高薪和福利”,成为职场人最看重的因素。此外,对工作稳定性的追求也在显著提升,从2023年的43.94%上升到2024年的48.99%。更细分来看,80后和70后除了在意工作的稳定性,也更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而00后和90后更注重短期的投资回报,“高薪和福利”都出现在这两个年龄段的择业因素前三项里。
科锐国际高级调研经理付晓薇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即便依然在线性发展体系里,也应该带着非线性的思考模式去重新规划自己的职场。“现在的行业界限已经非常模糊了,你所处的行业壁垒,包括你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可能不再以岗位为中心,而是更倾向于以项目和技能为核心。这就非常考验你的跨界综合能力。”因此付晓薇建议,公司人的职业规划应该基于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而不仅仅是基于某个具体的岗位。
以汽车工程师这个职业为例,付晓薇进一步解释道,过去,汽车工程师只需要研究机械结构、掌握机械知识,但如今,他们还要具备编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甚至要深入了解用户需求。这种跨界复合能力不仅决定了他们的职业能力,也使他们能够在市场变化中更游刃有余地找到发展空间。
罗杰从职业生涯早期就开始有意识地打破线性,培养自己跨界的职业能力。大学毕业后,他成了一家跨国食品饮料公司的管培生,但由于外企在中国市场整体发展放缓,定岗一年后,他所在的工厂被整合关闭。这次经历让罗杰意识到,永远不能把安全感依附在一家公司上,走出舒适区,去更有前景的领域发展核心能力才是构建自我职业壁垒的方式。随后,他在一家港资保健品公司做供应链运营,之后又转到一家建筑陶瓷企业负责战略运营。在别人看来,罗杰不太安分,总是在不同行业间频繁跳槽,但罗杰自己有一套升级逻辑—随着自己所接触的业务领域愈发广泛,会发现作为管理者的很多能力是可以迁移复用的,这种融会贯通的能力会在今后为他打开更广阔的的职业前景。
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都认为,当前职场人正在面临一个容错率更低的市场。在这种环境下,职场人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持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感知能力。
事实上,在讨论线性与非线性职场发展的背后,是对个体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的更深入了解。当前环境迫使人们选择非线性路径,这不仅是挑战,也可能是一次将兴趣与市场结合的机会。林凡指出,无论是否追求非线性成长,公司人都需要明确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认清哪些是“可以做”和“必须做”的关键点,这比盲目尝试更重要。
当然,更多对“非线性发展”跃跃欲试的人最终会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比如颜若涵同时从事品牌咨询和塔罗牌服务,不仅平衡了生活,也开拓了新的可能,这种方式既是对未来风险的对冲,也是职业发展的另一种形式。
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真正的答案一定不会是一条单一的路径,而是无数次选择调整后的动态平衡。机会与风险,能力与市场,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试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