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传统职场发展路径失效了
2025-02-19赵嘉
你收到这本杂志的时候,2025年春节的年味尚未淡去。
今年的年味充满新鲜感,TikTok的命运在3天时间内多次逆转,全球网友涌入中国年轻人扎堆的App小红书,其间展开的网友交流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丝久违的人与人之间简单而本能的友善。几乎是同时,1月19日,加沙停火协议生效,次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就职演说。
这些消息似乎都在努力改善过去一年来不那么振奋的信心环境。2024年是全球市场明显承压的一年,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处在关键期的经济转型压力,使公司们大多采取保守应对策略,也令普通人感到忧虑。面对新经济周期、技术革新和市场竞争的多重压力,在全球范围内,包括汽车、技术、医疗、金融等在内的不同行业都在通过降本增效的方式,集中优势资源启动新一轮变革。
而这一切对于每个普通的个体来说,对应着职场轨迹、生活方式,乃至生活态度和观念的必要调整。自创刊以来,我们在每年年末展开的一年一度的职场人调查,也正是这种宏观状况与个人体验相呼应的体现。
2024年,中国职场上的热门词汇莫过于“牛马”,相较之前的热词“程序猿”“码农”“打工人”,牛马更直观地体现出职场人以自我矮化的方式来自我调侃的幽默,以及其中的无奈。我的同事,第一财经新媒体运营中心的小伙伴们,将微信编辑的名字改成了“生产队的驴”,一时间爆红于网络。这个创意戳中了广大职场人的所谓“情绪价值”—更多职场人难以在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到底是工作出了问题,还是职场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从宏观角度来说,公司业务调整导致的工作本身的变化无疑是直接的导火索,但根据我们的调查,一些工作并未受到波及的职场人也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职场选择,并付诸行动。
历年来职场调查结果中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这个选项第一次超过“高薪和福利”,成为职场人择业时最为看重的因素。与此同时,对于工作稳定性、职业发展前景的关注也超过往年。而在这种观念转变的背后,是人们对于工作的看法发生了根本变化。
我们和几位主动更改职场发展路线的采访者聊了聊。有的人离开职场自主创业,有的人发展出成为第二增长曲线的副业,有人选择继续深造,还有人在行业内寻求更多横向,而不是纵向垂直的职业发展路径。如此多元、灵活、难以定义的职业选择呈现在面前,我们姑且将其称为“打破线性”的思维模式。
长期以来,在大学期间选择一个被看好的专业方向,毕业后持续沿着一条设定好的职业轨迹逐步上升,每隔数年达到一个更高阶的目标—这种线性的职场规划是大家择业的主流观念,一些学霸更是执着于此。直至职业生涯行至中途,突遇环境变化,上升的线性发展路径被阻断,迫使很多人重新思考职业的选择。而另一群较敏锐的职场人自身并未受影响,但从具体的工作体验中或他人的经历中嗅到风险,及时调转了方向,主动探索非线性的个人发展路径。
这些变化,暗合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莫洛·F.纪廉在《多代社会:重新思考事业、家庭和未来规划》中所言说的“人一生要做的不是一个职业规划,而是五个”。你不妨把这看作现代商业社会的特点之一,经济结构迅速转轨,工作和生活间模糊了界限,工业时代的线性路径失效,每个人都需要朝着多元路径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变化从量变到质变,必然会导致工作节奏的调整、职场氛围的嬗变,再进一步,则会撼动传统的公司HR体系管理理念—至于未来将会怎样,取决于我们从现在开始作出的实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