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交互式数字叙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2025-02-18张曌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交互式图书馆

摘 要:交互式数字叙事理论的应用有助于图书馆突破传统叙事的限制,创新叙事形式、表达方式及信息服务模式。文章在对交互式数字叙事理论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耦合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人”“时”“事”“物”“场”等五个面向交互式数字叙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要素,从互动叙事、精准叙事和多维叙事三个方面构建了面向交互式数字叙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信息服务模式实施策略,以期图书馆能够利用该服务模式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关键词:交互式;数字叙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5)01-0108-03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信息获取和交流需求,交互式数字叙事理论应运而生。交互式数字叙事理论是传统叙事学与数字技术的结合,主张叙事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种动态的活动,强调用户亲身参与叙事过程。交互式叙事即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实现多元化叙事,并增强叙事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体验。图书馆可应用交互式数字叙事理论创新叙事形式、表达方式及信息服务模式,通过非线性情节发展、用户与资源互动等方式,引导用户在数字叙事过程中主动进行探索,加深认知,产生情感共鸣[1]。

1 交互式数字叙事理论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耦合分析

1.1 数以载情:数字叙事传播可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

交互式数字叙事理论强调“情感+互动”,旨在让用户在获取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产生意识认同和情感共鸣,这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理念相契合。在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过程中,用户往往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交互式数字叙事理论的应用能够改变图书馆生硬、单向的表达和传播方式,使用户成为信息资源传播者,调动他们参与信息资源获取和传播的积极性。图书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以图文、音视频等为载体的信息服务,可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为他们提供沉浸式的服务体验,增强他们对信息资源的认同感,进而提高用户满意度。

1. 2 数以载事:数字叙事内容可满足用户的需求

交互式数字叙事理论重视“叙事+情感”,旨在把信息资源的内容以故事化、情感化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帮助用户深入理解相关内容,这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目标相契合。在“万物皆可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能够持续输出生动形象的叙事素材,以叙事符号的形式实现传播与共享,以数据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吸引更多用户使用信息服务。图书馆可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功能强大的数字交互界面,在满足用户与叙事者实时交流需求的同时,获取用户的基本资料和信息行为数据,精准掌握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数字叙事内容,提升他们的阅读体验。

1.3 数以载境:数字叙事情境可增强用户的价值认同

交互式数字叙事理论倡导“多媒体+跨平台”,旨在建设集信息、文化、互动于一体的沉浸式服务环境,使用户感受到参与叙事和与他人互动的乐趣,这与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方向相契合。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逐渐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利用VR、AR、MR等技术改变单一的信息传播者身份,成为互动环境的提供者,为用户创造良好的互动体验场所,引导他们在不同的叙事情境中与叙事者、其他用户实时互动,获得身临其境的服务体验,增强他们对信息服务的价值认同。

2 面向交互式数字叙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要素分析

完整的图书馆数字叙事过程包含身体感知、身体交互及叙事方式三个方面,用户通过身体交互和身体感知获得数字叙事体验,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面向交互式数字叙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要素分别为“人”“时”“事”“物”“场”。“人”(用户)与“事”(叙事内容)的交互具有强烈的交互性特征,在数字叙事过程中,用户既是感知主体,也是被感知的主体,他们需要通过身体交互的方式融入叙事情节。因此,图书馆须了解用户的需求,及时优化调整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推荐、互动式学习等精准、专业的信息服务。“场”(空间场景)是指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场所,是“人”(用户)与“物”(物质元素)交互的场所,是“事”(叙事内容)发生的空间。面向交互式数字叙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要求图书馆积极利用VR、AR等新技术,采用新的叙事方式,为用户营造沉浸式的数字叙事氛围。“时”(时间)是联系各要素的纽带,图书馆须采取精准的时序安排和节奏控制,及时创新服务形式,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

3 面向交互式数字叙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构建

3. 1 互动叙事

互动叙事是指图书馆利用VR、AR、MR等技术,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实现重要信息、重要人物的数字化,构建交互式的叙事空间,引导用户通过触摸屏、语音识别等交互方式,自由选择故事走向,与故事中的人物进行互动,甚至改变故事情节走向的一种信息服务模式[2]。例如,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推出了一款数字互动游戏“Find the Future”,利用该游戏开展系列阅读活动,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学习阅读环境,用户可借助该游戏在馆内进行“探险”活动,通过与游戏角色或其他用户的互动,寻找隐藏在馆藏书籍中的“任务”,如果用户完成了指定的阅读、猜谜、写作或拍摄等任务,就能获得一定的奖励。这种交互式阅读体验获得了大量图书馆用户的青睐,不仅有助于提高用户的阅读兴趣,还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利用率。

3. 2 精准叙事

精准叙事是指图书馆通过收集用户兴趣偏好、信息行为数据等方式,有效掌握用户的信息需求和阅读偏好,以交互式数字叙事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信息服务模式。随着VR、AR技术的日益成熟,相关资源数量激增,图书馆亟须关注主流的VR、AR内容发布平台,积极研究VR、AR资源的内容分布、服务群体和相关服务方式,用好VR、AR资源,提升用户的服务体验[3]。例如,接力出版社针对儿童出版了AR图书《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读者可使用手机扫描图书页面,观看书中“香蕉火箭”的3D建模动画,了解其飞行轨迹和飞行原理,深入理解故事内容,获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4];美国教育与游戏提供商Schell Games开发了名为“历史建构者”的VR游戏,以互动的方式呈现历史场景,可供中学生借助VR设备亲身经历历史重要事件,加深他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5]。这些针对特定用户群体的交互式数字叙事形式可切实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增强用户黏性,提升资源和服务价值。

3. 3 多维叙事

多维叙事是指图书馆通过跨界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把文本、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叙事元素进行融合,为用户构建一个多元化、多维度的叙事世界,以调动他们的所有感官,吸引他们全身心投入,为他们全面了解某一领域、某一主题的信息资源提供便利的信息服务模式。例如,国家图书馆以馆藏《永乐大典》为基础,利用多媒体技术,融入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叙事内容打造了“《永乐大典》VR全景文化典籍”,通过LED全景大屏、VR眼镜、手机、电视等设备全景展示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故事,使馆藏古籍真正走出“深闺”,有效推动了我国的古籍保护、传承和利用进程,提升了古籍信息服务质量[6]。多维叙事模式不仅有助于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形象、生动的叙事内容,还有助于其整合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的传播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4 面向交互式数字叙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实施策略

4. 1 通过“双向对话”实现“需求匹配”

通过“双向对话”实现“需求匹配”中的“对话”,是指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图书馆精准掌握用户需求。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多,为切实满足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图书馆不仅要完善其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条件,还要主动收集、整理、分析用户的兴趣偏好、信息行为等数据,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调整服务模式,以提升信息服务的精准性。图书馆可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调研等方式,构建用户需求分析体系,为用户搭建个性化的交互式数字叙事场景,并开展相关的场景引导服务,为他们检索、分析、利用信息资源提供便利。此外,图书馆还可通过问卷调查、用户留言等方式,收集、整理用户对信息服务的意见建议,并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与用户进行互动,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提升信息服务质量[7]。

4. 2 通过“多方合作”实现“内容扩展”

为更好地应用交互式数字叙事理论开展信息服务,产生更多交互式数字叙事内容,图书馆必须从组织形态着手开展服务模式建设,通过“多方合作”实现“内容扩展”。数字叙事项目重视平台化的叙事组织形态,目的是有效引导用户分享他们创作的数字叙事作品。图书馆不仅应把数字叙事项目视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产品,还应着力构建一个活跃的“数字叙事生态系统”,为所有用户提供创作和分享交互式数字叙事作品的机会。图书馆可加大网络VR、AR资源建设力度,利用这些资源搭建数字叙事平台,为用户提供远程数字资源交互服务,扩大数字叙事的影响力。此外,图书馆还可与其他图书馆合作,组建图书馆数字叙事联盟,打造数字叙事生态圈;与实体书店合作,搭建集休闲、娱乐、餐饮等项目于一体的交互式数字叙事场景;与VR、AR设备供应商合作,共同开展VR、AR体验活动,吸引更多用户了解和使用面向交互式数字叙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8]。

4. 3 通过“技术赋能”实现“服务提质”

空间资源紧缺是图书馆在空间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图书馆应利用数字化技术,把馆藏实体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减轻馆内空间压力,并通过建设数字服务空间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开展面向交互式数字叙事的信息服务,实现图书馆空间、资源建设以“资源”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为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资源提供便利。在数字叙事内容设计方面,图书馆可利用图像处理、特效滤镜等技术,对叙事框架进行创意设计,提升叙事内容的视觉效果。图书馆数字服务空间全景展示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馆藏资源,不仅有利于提升用户的服务体验,还有利于促进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资源之间的互动,对于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9]。

参考文献:

[1] 牟晓青,于志涛.交互式数字叙事:加拿大Writing New Body Worlds阅读治疗新探索[J].图书馆论坛,2024(4):222-231.

[2] 杜杨芳,刘峤,曹阿成. VR技术支持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兰台内外,2021(10):45-48.

[3] 徐岚.公共图书馆开展VR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宁波图书馆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3):83-87.

[4] 李媛.主题出版中的互动数字叙事策略[J].科技与出版,2018(11):93-99.

[5] 李锦绣,林泽斐.面向数字人文的沉浸式数字叙事:现状、路径与展望[J].数字图书馆论坛,2022(10):41-48.

[6] 周笑盈.国家图书馆“《永乐大典》VR全景文化典籍”实践探索:虚拟现实赋能图书馆沉浸式阅读推广的创新路径[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2(6):80-89.

[7] 卢鑫瑜,王芳.数字叙事视域下档案内容叙事构建与场景落地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1):197-200.

[8] 赵梦雪.基于VR技术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2(2):66-68.

[9] 李林. 5G+VR/ AR技术驱动的图书馆虚拟阅读空间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2(1):68-72.

(编校:冯耕)

猜你喜欢

交互式图书馆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探析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实践应用
ASP技术在交互式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电力营销自动管理及交互式服务系统
飞跃图书馆
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英语课堂的有效应用
试论“交互式”课堂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