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5-02-16徐燕子
[摘 要] 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课堂资源,提高课堂互动性,同时突破实验条件限制,为学生直观呈现不易观察的物理现象,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实践表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施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他们的学习体验,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这既响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教育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标配”。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理解是关键。信息技术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有效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面临课时紧张的问题,很多时候仅能教授课程的重点和考点,学生缺少参与物理实验的机会。信息技术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不仅提升了课堂效率,还使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增强物理课程的吸引力,显著改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安排是课堂成功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过去的物理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他们的创造力往往受到限制,以致课堂参与率不高,课堂氛围沉闷。信息技术的引入有效地改变了这一局面。它提供了丰富的微课资源,营造了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更加多样和灵活的手段,能够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突破实验限制,模拟实验过程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目,传统教学面临着诸多实验条件限制,一些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实现,以致影响学生对物理过程的观察和理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一些特定的实验条件限制,通过模拟来呈现那些难以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强化感性认识,加深理性认识。对于初中生而言,物理是比较抽象的,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准确地把握物理规律。
二、信息技术辅助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一)创新模式,创设实践情境
初中物理教学经常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展示,很多时候这种信息展示构成了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复杂的物理概念以图表、音频、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在这里,信息的呈现形式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
静态信息展示指的是信息以固定的形态呈现给学生,如通过课件展示一道题目。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教学展示相似,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动态信息展示,则是通过动态的形式展示信息,如模拟物体的运动轨迹的动画。这种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物理过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动态信息展示能够通过各种生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应优先考虑采用动态信息展示的方式教学,辅以静态展示,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最大效用。
例如,在教授“光的反射”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动态展示的方式,利用动画演示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光线反射路径,为他们深入理解光的反射原理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索“光的反射”原理,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其方案分享出来供全班交流与评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提供建议和指导,使学生能够不断进行优化。
在小组实验环节,教师也要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的操作过程实时展示在大屏幕上,并及时指出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和不规范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学习效率。
在总结实验结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各自的发现整合到Excel电子表格中进行集中展示,再共同归纳光的反射定律。显然,这样的展示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
后续讲解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比如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教师可以继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两种反射的特点,帮助学生明确区分两种反射面的性质,加深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展示,可以将复杂的物理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提升课堂效率。
(二)多元交互,打造互动课堂
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关键环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互动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但传统的提问方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引入更加多样的互动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市场上已有众多支持课堂互动教学的软硬件工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加以选择。实践表明,充分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功能,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改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欧姆定律”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由教师讲解后直接进行实验,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参与,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了突破这一限制,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利用虚拟电路软件进行实验设计和模拟操作:学生先在电脑上设计电路,再进行模拟实验。这种方式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使得学生可以毫无压力地自由尝试。显然,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理解。
此外,传统的通过纸质表格记录数据的方式容易造成信息更新不便和数据处理困难,引入Excel电子表格后,不仅能让数据记录和修改更加高效,而且能借助其图表功能将数据转化为统计图。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投屏分享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这种互动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模拟实验,优化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理解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但是,仅仅依靠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学生仍旧会对某些知识点感到抽象,以致难以理解,特别是那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知识。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比如通过动画模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模拟实验能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弥补现实中实验条件的不足。
例如,二氧化氮和其他气体分子扩散混合的过程,常规实验室不易观测,而通过Flash动画演示,则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同样的,对于电场和磁场等抽象概念,采用动画演示方法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物理实验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丰富实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在实验存在安全隐患或实验条件无法保证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画演示,可以显著弥补上述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原理。例如,内燃机的工作过程、磁场的形成,以及原子裂变过程等,这些实验在一般条件下都难以实现,此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模拟物理过程,学生就能直观看到相关的现象,从而准确理解相关原理。
此外,部分实验虽然对实验条件的要求不高,但因操作烦琐、耗时,若在课堂上直接做,容易打乱课堂节奏,影响课堂效果。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原理时,学生需要进行多步操作以观察物距、像距,以及像的大小变化,操作过程烦琐,实验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此时,借助电子白板上的虚拟实验工具进行相关实验,就能在不占用大量课堂时间的情况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像原理,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利用动画和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能显著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动画演示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实验的操作规范,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快速达成学习目标。
无疑,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各种限制,具备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随着新课标的落地实施,教师更应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曾提出,教学过程优化的核心在于教师和学生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最佳的成效。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物理概念与规律,有效解决了大量实验教学难题,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巴班斯基所强调的教学过程优化,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了全新的实现途径。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给予他们更多时间和空间,以促进其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优化课堂结构和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进而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中学物理教学能带来教育模式的重大变革,它既突破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也突破了各种物理实验的条件限制,使得复杂的物理现象与抽象的物理概念能够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获得更多感性认识,从而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灵活地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探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最少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李桃,余绍军.在线教学现状调研分析及后续对策思考——以国内某高校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3):51-53,56.
[3]刘思彤.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7.
[4]李明亮.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学物理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16(19):52-54.
[5]杨霈.初探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教师,2009,30(6):46-47.
[6]许敬川,贾华,解远领.例谈巧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新时代中学物理教学[J].物理教学,2019,41(3):9-13.
[7]郑宇晴,马文婧,张轶炳.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中学物理实验改进——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为例[J].物理教师,2018,39(7):66-70.
[8]黄爱国.“互联网+”时代的中学物理教学展望[J].物理教师,2017,38(6):74-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