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三维空间”,建立手机时代健康的亲子关系

2025-02-14吴海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5年5期
关键词: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智能手机

摘要:在越来越智能化的手机时代,手机带来便利和快捷时,也给亲子关系带来了新挑战。对于手机使用,家长若以没收、限制和约束等方式为主,不仅效果不佳,还容易引发亲子之间更大的对抗和疏离,也可能让孩子更沉迷手机。家长要给予孩子一点“刹车”的安全时间,给孩子一些自主的弹性空间,给孩子一个专注的独立房间,带着爱为孩子打造良好的三维生态空间,建立手机时代健康的亲子关系。

关键词:智能手机;亲子关系;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5-0078-03

一、引言

“到时间了,还不交手机,一点自觉性都没有。”

“眼睛近视成这样,成绩也下降了,不要总想着玩手机。”

“一天到晚只知道玩手机,我看你是手机沉迷了。”

“不许玩手机了,快写作业。”

这些可能是家长在孩子拿着手机时经常对孩子说的话。在智能化的手机时代,家长常常疑惑:我们那个时代没有手机也过来了,怎么现在的孩子没手机就不行?孩子怎么这么难放下手机?孩子为什么拿到手机就好像丢了魂一样,怎么叫都听不到?因为手机,亲子关系越来越僵化,家长不由得疑惑,手机管还是不管?

在我的工作中,经常遇到因为手机问题而头疼的家长。父母对孩子电子产品使用的干预方式不同,有研究将其分为主动帮助、陪伴、约束、监控和技术限定几种。面对手机,如果家长简单粗暴地直接采用监控、没收、约束和限定等方式,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效果不佳,还可能破坏亲子关系。更有甚者,孩子会更沉迷手机。家长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育儿观念,掌握经营亲子关系的新方法,与孩子一起拥抱智能化的手机时代。

二、手机时代:亲子关系的新挑战

(一)亲子关系更容易对抗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亲子关系会越来越紧张,家长因担心手机影响孩子学习,给孩子过多干预和约束时,往往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对抗。我工作中遇到的一位家长表示,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平时就像两棵树一样相互依偎,一片祥和;但一旦涉及手机,两棵树就像遇到了炸药包,被炸得火冒青烟,两人完全无法交流和对话,只要一交流,就是火气冲天,亲子关系因此变得紧张对抗,冲突不断。

有调查发现,父母施加的限制和干预越多,越容易激起孩子反抗,从而引发亲子冲突。从社会理论解释,因为父母和孩子都认为自己对手机有掌控权,家长对孩子手机的管控触及了孩子的主权范围,因而极易引发冲突。

(二)亲子关系更容易疏离

一位家长说,手机对于他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就像“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孩子与家长在手机里关注的兴趣点和讯息完全不同,孩子关注手机游戏、二次元、动漫等,孩子一旦沉浸其中,往往对家长给予的关心置之不理,也觉得家长不懂,基本都是自己玩,家长无法参与。在家里大多数状态就是,孩子一进门就自己玩手机,不让打扰;家长平时想邀请孩子一起外出,孩子说要玩手机,不愿出去。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与孩子交流越来越少,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疏离。

个体因翻看手机而不自觉忽视他人的手机冷落行为,会使对方产生尴尬与被冷落等负面情绪,从而导致对双方关系满意度的降低。很多家长在这种情景下常常感觉很受挫,想跟孩子好好聊一聊,但孩子沉迷手机,拒绝沟通,让家长感觉自己很渺小,手机让自己和孩子之间变得更加疏离,而这种疏离又会增加孩子的手机使用。

三、手机时代:亲子关系的新空间

手机对亲子关系带来的无论是对抗还是疏离,在背后隐藏的都是亲子关系里“权力”和“爱”的拉扯。家长要更新自己在手机时代对亲子关系新的理解,正确看待孩子在手机里的心理需求,尊重孩子在手机里的自主权,用爱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三维空间,与孩子一起拥抱手机时代。

(一)给孩子一点“刹车”的安全时间

1.有意识给孩子“刹车”时间

我们玩手机时,很容易被手机里丰富的内容吸引而沉浸其中,就像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的小汽车,如果这时突然收到“不许玩了,交手机”的指令,就像让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这是很难的。刹不住车的背后,从脑科学看,其实是因为负责情绪、欲望等的大脑边缘系统发育趋于成熟,相当于汽车的油门系统;负责理智和自我控制等的前额叶皮质发育还不太完善,相当于汽车的刹车系统。这就导致孩子在手机的世界里,油门一下子就被加满,速度非常快,但要刹车时,是很难及时刹住的。

这启发家长们,要正确看待和理解孩子在手机里高速驰骋、刹不住车的现象,当时间到了,孩子还没有放回手机,家长先深呼吸,沉住气,稳住情绪。然后在意识层面,要像在高速路上设置减速缓冲路段一样,给孩子一点“刹车”的安全时间,让孩子的情绪浓度慢慢降下来。

2.与孩子协商约定“刹车”时间

有了给孩子“刹车”时间的意识,接下来就是跟孩子具体协商关于时间的约定。与孩子协商之前,可以对孩子说,“我知道手机确实是很难控制的,我也理解你有时候确实想通过手机掌握一些讯息或放松,关于手机的使用时间,我们花点时间来一起来商量一下,你看可以吗?”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与他站在同一战线,而不是对立面,让他感觉不是自己对抗手机,而是家长陪着一起面对。

在与孩子协商的过程中,可以就以下问题与孩子具体讨论,如“缓冲时间多长”“提前多长时间提醒”“谁来提醒,怎么提醒”“如果还想玩一局游戏,但会超时,怎么处理”“如果提醒了,到时间还不愿放下手机,怎么处理”等。无论是多大的孩子,家长也不要单方面作出决定,在孩子表达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在孩子的需求和自己的期望之间寻找平衡点。

3.掌握合适的沟通语言

“不许玩手机了,快写作业”“一天到晚只知道玩手机”等言语是家长平常对孩子说得比较多的,这些都带有催促和指责的味道,甚至是在给孩子贴标签。这些话可能让孩子暂时放下了手机,但长期来看,会让孩子对家长的催促管教越来越反抗,还会想各种办法背着家长偷偷玩。

家长在保持与孩子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要学会好好说话。可以把这些指责评价型的语言转化为从“我”出发的语言,“我看到……我知道(我感到)……我希望……”比如对孩子说,“我听到你手机里游戏的声音,感到有些着急,我希望你用手机放松的同时,也能把握好自己写作业的时间。”“我看到时间到了你没有放回手机,我知道你可能还想玩一会,我也希望你能好好放松,但我们约定的时间到了,你看看是你放回‘停机坪’还是我帮你放回?”“时间到了,我知道你很想再玩一会,但按照我们之前协商的约定,这次只能先玩到这了。”

(二)给孩子一些弹性的自主空间

1.看到需求,给予自主空间

在每一个看起来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亟须被看见的心理需求,手机问题也不例外。当发现孩子花了大量时间在手机上,我们要学会看见孩子在手机里的心理需求。“我在学校5天都没碰手机了,回到家就想看手机放松一下,也看看有没有朋友发消息。”“我在手机游戏中感受到自由,打赢了还有成就感。”“最近压力太大了,人际和学习都让我喘不过气来,我就想用手机来转移一下注意力,先暂时放下压力。”这些都是来自孩子的话,对孩子心理需求的看见,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真正地感同身受,能够理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孩子一些自主空间,让孩子在手机里真正放松或探索新知识。

2.正向引领,丰富情绪出口

有家长说,“我们那个时代没有手机也过来了,怎么现在孩子没有手机就不行?”时代在进步,在电子化的时代,很多孩子都是手机和网络的原住民,手机就像我们那个时代的“小霸王”游戏机,一旦接触,它就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如果完全阻断孩子和手机、网络等电子媒介的接触,在这个时代也不大可能。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一个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人才能更加适应这个时代。所以,在孩子使用手机时,正向引领孩子用好手机这个工具,让孩子多元化使用手机,尽量发挥手机的多个功能,而不是只使用手机的一个软件或一个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孩子沉迷手机。

同时,已有研究证实,当青少年心理需求在现实中被满足的程度越低,使用手机的频率越高。为防止孩子过度依赖手机,引领孩子多尝试一些情绪出口和释压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得情绪的放松和了解学习新讯息。

(三)给孩子一个独立的安静空间

1.设置手机区域

有心理实验表明,只要与手机共处一室,就算不用手机,我们的大脑思维与情绪依然被影响,因为每一次“我不能玩手机”的想法都会占据大脑认知资源。在我的工作中,也曾带领团体中的家长做过尝试,想让孩子放下手机,家长在家里先学会打破习惯性刷手机的惯性。有家长尝试了10分钟看纸质书,就又习惯性地拿起了手机,看书也很难专心。但有家长在客厅设置了一个“停机坪”,专门放置家里所有人的手机,然后去做家务和其他,发现效果还不错。孩子在大人的影响之下也开始放下手机,一起做家务和学习等。家长的以身示范很重要,要想孩子学会放下手机,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里分别设置手机区域和学习工作区域,相互监督和支持。

2.减少无意打扰

“我刚拿到手机,准备看消息,我妈一会进来问我晚上吃什么,一会让我吃水果,又一会让我少看手机,搞得我只能把玩手机的时间不断延长。”这是来自孩子的声音,他们对父母的无意打扰感觉很不耐烦,有种自己的空间被侵犯的感觉。和孩子一起约定手机使用时间后,就尽量少打扰,对当下需要确定的事情,引导孩子在使用手机前提前商量好。有心理实验表明,因为干扰导致的思维中断会多占用40%的时间,会让原本的任务时间大大延长。家长反复的无意打扰也会让孩子感觉烦躁和生气,从而影响亲子关系。

随着时代和手机越来越智能,孩子的生活不可能没有手机。家长要打破旧有观念,认识到手机时代给亲子关系带来的新挑战,并尝试换一些角度,用爱和智慧为孩子打造三维成长空间,营造一个良好的手机生态,与孩子一起拥抱未来。

参考文献

[1]黄林娟. 中学生手机心理需求与手机依赖的关系[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5):35-40.

[2]吴依泠,沈熙,苏彦捷. 网络使用父母干预方式问卷的修订[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27(4):680-684.

[3]姚倩,方圆,陈祉妍. 手机限制干预与亲子冲突的关系:父母自主支持的中介作用和父母低头行为的调节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31(3):457-463.

[4]Niu F F,Chai H Y,Li Z X,et al.Online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g and left-behind children's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effects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gratitude[J].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2020,13(3):967-980.

编辑/张国宪 终校/黄潇潇

注:本文系广东省广州市中小学(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四五”规划课题“父母对儿童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干预策略及其效果研究”(Gzxy_zd_1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是座矿
智能手机脸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