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职生自然联结、亲环境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25-02-14刘勇 黄玉水 刘锋 孙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5年5期
关键词:中职生幸福感

摘要: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更低,进入中职学校的可能性更大,他们的心理健康应得到更多关注。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效且易行的干预人的身心健康的手段,并且有利于提升个体的亲环境行为,但以往较少研究关注自然环境元素对于农村中职生的作用。使用自然联结量表、亲环境行为量表及单项主观幸福感问卷对535名农村中职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自然联结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亲环境行为及幸福感水平。提示中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增强农村中职生的自然联结来提高其亲环境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自然联结;亲环境行为;幸福感;中职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5-0015-05

一、 引言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的支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提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表达出对职业教育的厚望[1]。中职生作为中职教育的主体,拥有健康的身心状态是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人们对于中职教育仍存在“污名化”的看法,许多人仍持有中职生是一个“学习差、纪律差、素质差的群体”的观念。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中职生的自尊、幸福感水平受到极大影响,相比普通高中的学生,中职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2]。

田野调查显示,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农村变革等原因,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很不乐观。他们在中考之后更有可能进入中职学校,这意味着在县城中职生群体中,农村中职生占很大一部分比例[3]。回顾以往研究发现,专门针对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较少,如何提高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需要进一步探索。

通过增加农村中职生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或许是一个有效且易行的策略。亲生命假说提出,每个人都具有对自然环境及自然界生命的内在偏好,这使得个体在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会获得积极的心理感受[4]。引导农村中职生更多地与自然环境互动,可以让他们更多地关注环境与自己内心的感受,使自身降低大众对中职生身份消极看法的过度感知,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往也有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益处,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幸福感水平[5-6]。此外,在每个县区都有文化广场、公园等绿地空间,这使得促进农村中职生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更加简便,成本更低。不过,较少有研究者关注农村中职生群体的自然联结带来的效益,自然联结能否提高农村中职生的幸福感水平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对此,提出假设1:农村中职生的自然联结水平越高,其幸福感越高。

习近平生态福祉论提到,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基本政策,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幸福的重要来源之一[7]。自然联结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还能有效提升人的亲环境行为水平[8]。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增强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自然联结水平,这又能进一步提高个体对美好环境的维持及环保意愿。作为未来环境保护的主力军,农村中职生的亲环境行为及意愿对于我国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值得关注。而提高他们的自然联结水平,或许可以促进他们的亲环境行为,从而使他们成长为爱护环境、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但以往研究尚未探讨中职生自然联结对其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此结合以往的相关研究提出假设2:农村中职生自然联结可以提升他们的亲环境行为水平。

亲环境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部分,是个体通过各种方式达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目的的行为,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且是个体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来源[9]。提高农村中职生的亲环境行为水平,或许也是提升他们幸福感的一个有效方式。以往相关研究也发现,个体的亲环境行为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水平[10]。但尚未有研究者关注农村中职生亲环境行为与其幸福感的关系,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农村中职生亲环境行为可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水平。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关注因素[11]。当个体具有较高的幸福感时,其身心健康状况也更为乐观,因此探讨提高农村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手段,以其幸福感为着眼点,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综上所述,利用中职生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来干预其幸福感水平,或许是一个可行且简便易行的手段,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农村中职生的自然联结水平,还可能有益于他们亲环境行为水平的提升,又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鉴于以往尚未有研究探讨农村中职生自然联结、亲环境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试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与启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江西省宜春市某中等专业学校的农村中职学生进行调查,通过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发放了600份问卷,剔除如空白较多、全选一个选项等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535份,有效率为89.17%。其中,男生299人,女生236人。年龄范围为15~19岁,平均年龄为16.41±0.94岁(M±SD)。

(二)研究工具

1.自然联结量表

使用Cheng和Monroe[12]编制的儿童版自然联结量表作为自然联结的测量工具,量表包含如“我喜欢去花园或者公园玩”等16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2.亲环境行为量表

采用欧阳浏[13]编制的亲环境行为量表来衡量中职生的亲环境行为水平,量表包含如“将垃圾分类投放,将旧书、瓶子等分类回收”等6个题目,采用7点计分。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

3.单项主观幸福感问卷

选用单项主观幸福感问卷“总的来说,你觉得你有多幸福”来评估中职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该测量方式具有一定的信效度,且更加便捷[14]。

(三) 研究程序及数据处理

编制好调查问卷后,由接受过培训的心理教师以班级为单位现场发放问卷,如果学生不是农村中职生,则不发放问卷。发放问卷前,会通过指导语告知学生调查的内容及自身的权益,如果不愿参与可退出。并且在调查前一天通过班级群告知家长以征得家长同意,并获得班主任同意。学生填写完问卷回收后,使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等,并用PROCESS 3.2进行中介作用的检验。

三、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将调查所用的量表题目进行Harman单因子检验,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5个,第一个因子的解释率为30.72%,小于40%的临界值,不存在严重共同方法偏差[15]。

(二)自然联结、亲环境行为与幸福感的描述性统计

对自然联结、亲环境行为与幸福感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见表1),自然联结的得分范围为1.00~5.00,平均得分为3.65±0.62;亲环境行为的得分范围为1.00~7.00,平均得分为4.72±1.38;幸福感的得分范围为1.00~7.00,平均得分为4.99±1.34。以测量中值作为一般水平的参照,调查结果说明,本次调查中农村中职生的自然联结、亲环境行为及主观幸福感水平处于较为良好的状态。

(三)自然联结、亲环境行为与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发现,农村中职生自然联结与亲环境行为、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28~0.53,plt;0.01),这表明农村中职生自然联结、亲环境行为与幸福感三者之间关系密切。

(四)中介作用检验

使用PROCESS 3.2 中的Model 4来检验中介作用,以自然联结为自变量,亲环境行为为中介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运行模型[16]。结果显示(见图1和表2、3),自然联结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28,plt;0.01)。加入中介变量后,自然联结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14,plt;0.01),自然联结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能力下降。同时,自然联结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亲环境行为(β=0.53,plt;0.01),亲环境行为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26,plt;0.01)。中介作用存在,总效应为0.28,间接效应为0.14,间接效应占比为48.11%。总的来说,结果表明自然联结可以提高幸福感,并且可以通过提高农村中职学生的亲环境行为来提高其幸福感。

四、讨论

(一)当前农村中职生自然联结、亲环境行为及幸福感水平状况良好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中职生的自然联结、亲环境行为及幸福感处于较好的水平。本研究对农村中职生的自然联结、亲环境行为水平做了实证调查,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实证证据。

首先,以往尚未有研究专门调查农村中职生的自然联结水平,本研究发现农村中职生的自然联结水平较高,说明他们与自然环境的联结较为紧密,这意味着他们常在富含绿色空间特征的学校、公园等场所活动,并在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心理益处。

其次,本研究发现中职生的亲环境行为水平较高,高于一般水平。作为未来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农村中职生的亲环境行为水平对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研究发现农村中职生亲环境行为水平较高,这说明我国农村中职生的生态意识与环境价值观较为积极,这有利于未来我国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最后,本研究也发现,农村中职生的幸福感水平较高,这与以往研究认为的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不乐观的发现不一致[2,17]。这种差异的存在可能与当前中职教育的体系更加完善、心理健康制度逐步健全及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逐渐转变有关,并且随着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学校对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如校园欺凌的防治、学生心理健康的跟踪及危机干预等。由此,农村中职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得以提升。

综合来看,本次调查显示,农村中职生的自然联结、亲环境行为及幸福感的总体水平较高,说明当前中职教育中农村中职生的自然互动程度、生态意识及心理健康水平都相较于以往有了较大的提升,社会的发展促使中职教育有了较大的改善,农村中职生的幸福感及亲社会行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由于本研究调查的对象是一所县城中等专业学校,要提高结论的普遍适用性,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人群。

(二)农村中职生自然联结可促进幸福感的获得并提升其亲环境行为水平

研究发现,农村中职生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幸福感水平,这与以往其他研究结论一致,并且扩展了以自然联结增强幸福感的干预措施的适用人群[5-6,18]。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亲生命假说的文化适用性。当农村中职生能够很好地与自然环境互动时,他们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关注自身与环境的平衡与安宁。这也提示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提高中职生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来干预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也发现,农村中职生自然联结的水平越高,他们亲环境行为的意愿也越高,这与以往其他人群的研究结论一致[8,18]。作为未来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主力之一,中职生的亲环境行为水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而本研究发现,通过增强自然联结也可以提高农村中职生的亲环境行为水平。这启示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农村中职生自然联结的发展与提升,将农村中职生培养成爱护环境的人。

(三)农村中职生亲环境行为在自然联结与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最后,研究还发现,农村中职生的亲环境行为在自然联结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说明通过增强农村中职生与自然环境的联结,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亲环境行为水平,促进我国未来生态文明的建设,还能在提升他们亲环境行为意愿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幸福感水平,有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所以,增强农村中职生的自然联结不仅有利于当下的职业教育发展,还有利于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鉴于自然空间的易得性、便捷性及经济性等特点,通过干预农村中职生的自然联结水平来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是一个有效且易行的方式,值得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推广。

五、对策建议

(一)提高农村中职生的自然联结水平

提高农村中职生的自然联结水平是提升其亲环境行为及幸福感的一个有效且易行的方式,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农村中职生的自然联结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然联结的重要来源就是与自然环境的直接互动,增加农村中职生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是关键。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增加与自然环境的互动;第一,可以增加户外自然体验的课程或者活动,让中职生在校园中或者公园里参与一些课程教学或者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自然联结水平;第二,可以让他们养一些植物,在养育植物的过程中提高自然联结水平;第三,不仅直接接触有效,虚拟接触自然也有效果,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反映自然环境的视频、音频及图片等[19]。

(二)提升农村中职生的亲环境行为水平

亲环境行为可以提高农村中职生的幸福感水平,再考虑到亲环境行为对于我国生态文明的意义,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农村中职生的亲环境行为也具有实践意义。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高学生的亲环境行为:其一,可以通过宣传、课程教育等方式提高中职生对环境的关注,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益处;其二,可以举行相关的环保活动,让中职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亲环境行为水平;其三,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如通报表扬、实物奖励等来提升中职生的亲环境行为水平,使他们形成相应的意识与习惯。

参考文献

[1]孟凯. 关注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着眼点落实处[J]. 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2):1.

[2]王莹滟,郭成,王亭月,等. 家庭亲密度对中职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心理韧性与生命意义的作用[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5(2):12-19.

[3]杨华,雷望红. 县乡的孩子们[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

[4]Kahn P H.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nd the biophilia hypothesis:Children's affiliation with nature[J]. Developmental Review,1997,17(1):1-61.

[5]刘勇,谭龙,刘锋. 与自然亲近增加中学生的幸福感?——自然联结感、积极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11):9-13.

[6]李娜,吴建平. 自然联结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正念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4(5):273-277,283.

[7]胡长生,李娇. 习近平生态福祉论的基本内涵、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2,22(4):8-13.

[8]郑文娟,黄旭日,包战雄,等. 自然接触对城市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自然联结的中介效应分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0(3):140-148.

[9]Van Riper C J,Lum C,Kyle G T,et al. Values,motivations,and intentions to engage in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020,52(4):437-462.

[10]汤艳梅,耿柳娜. 环保行为和多维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青年探索,2017(4):50-60.

[11]俞国良,何妍. 幸福感:新时代心理健康的新诠释[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19):4-8.

[12]Cheng J C-H,Monroe M C. Connection to nature:Children's affective attitude toward nature[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010,44(1):31-49.

[13]欧阳浏. 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J]. 校园心理,2022,20(3):234-237.

[14]Mcdowell I. Measures of self-perceived well-being[J].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10,69(1):69-79.

[15]周浩,龙立荣. 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2004(6):942-950.

[16]Hayes A F,Rockwood N J. Regression-based statistical mediation and moderation analysis in clinical research:Observations,recommendations,and implementation[J].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17(98):39-57.

[17]俞初晴,姚雨佳.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教育建议[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12):9-13.

[18]郑文娟,张琳. 自然联结与环境态度对儿童幸福感的影响——基于环境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J]. 中国生态旅游,2023,13(3):510-525.

[19]Frost S,Kannis-Dymand L,Schaffer V,et al. Virtual immersion in natur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22(80):101765.

编辑/张国宪 终校/黄潇潇

注:本文通讯作者为孙宇,E-mail:yusun@gznu.cn。

猜你喜欢

中职生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基于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及对策建议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别让孩子的幸福感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