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途径再探

2025-02-13陈婷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5年2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途径,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教师在把握课程与思政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达成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作为立德树人基础的爱国主义,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促进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更是中职教育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1]。笔者在教学中将爱国主义作为立德树人的根基,并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形成相应的教学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自己的探究历程与收获总结成文,希望得到专家同行的批评指正。

一、基于课程,激活学生思政意识

课程思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基本的逻辑是基于课程去实现思政教育目标。课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影响要素,出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当这些要素集中起来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时,就意味着课程在发挥作用。因此,面向中职学生的语文教学要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发挥学科的优势,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2]。

例如,教学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时,就要引导学生领略毛泽东主席宽博的胸怀,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毛泽东主席的笔下能够出现如此有气势的诗词,从而形成对开国领袖的高度认同。当学生有了这种认同之后,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激活课程思政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此类文章的时候,就应当带着对作者的崇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去理解隐含在诗词当中深挚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激活学生爱国的火苗,而这也就奠定了中职学生的爱国情感基础。学生就可以带着对新时代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来看待当下的每一件事情。

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努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蕴含在课程当中的思政元素。这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正是最合适的思政教育方式,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思政意识,可以成为未来成长的价值观准绳。

二、立足课程,促进学生思政养成

课程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毋庸置疑,课程思政得以实现的基础在于教师认真设计课程,让学生在立足课程的基础上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政观念。因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语文教育应将思政思维渗透到课堂当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3]。如果说通过上一步的努力,学生的思政意识被激活了的话,那教师下一步的努力就是立足课程,让学生真正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能够对自身言行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政思维。这一过程中,教师所要进行的努力应当是:结合中职学生的经验基础以及认知特点,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尤其是职业取向出发,将语文课程资源中的思政元素提取出来,将之与学生的需要契合,从而保证学生可以在思政方向的引导之下,形成面向学习与生活的思政思维,从而促进自身思政目标的达成。

例如,当讲诗圣杜甫著名的诗歌《蜀相》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一方面可以将传统的人生价值理念传递给学生,即诸葛亮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等。与此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你接触到的资料当中,有没有认为诸葛亮身上存在不足的?你觉得诸葛亮当时的选择是不是完美的?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让学生丰富对课文中人物的理解,同时也能引导学生认识到:对于诸葛亮这个人物,一方面有着对国家的无比忠诚,另一方面又因为年年北伐而给国家造成经济负担。面对这样的“矛盾”,你能否读懂诸葛亮选择的逻辑?这一逻辑对于当下的自己又有着怎样的启发?

思考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认识到:在诸葛亮那个时代,国家统一就是最大的追求,因此个人的利益必须服从国家的利益。由此面向当下,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毫无疑问必须先保证后者。当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他们还会有意识地将这一认识与自己未来的生活及其理想结合在一起,从而表现出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的情怀。

三、生活课程,赋予学生思政生命

在追求课程思政落地的过程中,笔者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课程思政必须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中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关系极为密切,除去一般意义上学生的专业学习是为了就业之外,还需要认识到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的任何一个课程资源,都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载体。只有学生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将思政意识真正指向生活,那才能说学生真正拥有了思政生命。

语文教学有听说读写等基础环节,课程思政可以与这些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将这些环节指向学生的生活。以综合性最强的“写”为例,语文教学不应当让学生写那些口号式的、虚无缥缈的内容。即使这些文章看起来很美,也不能说其具有思政生命。反之,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将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然后运用自己能够驾驭的文字去描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想法,并将思政教育蕴含其中,那学生一定可以写出具有课程思政生命力的文字。比如有学生这样写道:“作为一个普通的中职学生,未来大概率不会拥有轰轰烈烈的人生。但我想,如果我能真正做到孝顺父母、友爱他人,并且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的话,那一定是我欣赏的自己!”学生的文字当中没有豪言壮语,但却可以感受到强有力的思政脉搏。

总之,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其重要的价值之一就在于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和心理品质的成长。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其有效的实施途径应当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然后基于课程并立足课程,同时向学生的生活延伸,那就可以为语文学科中的课程思政打开新的实施空间。

参考文献:

[1]郑丽萍.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06):149-151.

[2]杨俊梅.中职语文课堂渗透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3(10):32-33.

[3]颜学东.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思维渗透中职语文课程的策略探究[J].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21(05):23-26.

作者简介:安徽省亳州市新能源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